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的训练,简而言之,就是教会学生写文章。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古人也有“言为心声”.“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应为事而作”这样的言论,这就是说文章是反映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和看法的,是表达自己态度和情感的。  相似文献   

2.
文章乃主观情感与客观事物相融合的产物,情感是由客观事物而触发的好恶倾向。写文章是“为情造文”,以情感为转移,语文教师应当以情感为内核来指导学生作文。—、观察捕情,化情为形学生观察某种客观事物,或爱或恶,都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情感。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态度不同对观察对象所产生的印象会溶进不同  相似文献   

3.
在写作中 ,运用叙述、描写和说明这三种基本的表达方式 ,可以再现客观事物 ,并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但我们写文章 ,以及读者读文章 ,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能够在眼前再现客观事物并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 ,而且还需要作者通过生活体验唤起情感 ,由情感激发起写作的欲望 ,而作为读者则还要求作者在文章中传达自己的情感 ,并能够真正体验到作者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情感 ;所谓主观情意的“意” ,也就是作者的思想、意旨 ,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揭示和理论的论述 ,所以 ,“意”是文章中的理 ,它往往通过议论的方式来表达。这种“意”的表达 ,是…  相似文献   

4.
作文教学的真正目的就是要教会学生写文章,能写出真情实感的、反映客观现实的文章.要求能叙述自己身边发生的事和人,对一定的社会现象作出适当的评价,发表自己的见解,根据需要,向人推荐、介绍某些事物,更可以有感而发,抒发感情.这里的叙述、议论、抒情的东西,概括地说就是学生的生活.可是现在我们初中学生作文的现状如何呢?身在教育第一线的语文教师们是很清楚的:大多数学生的作文从内容来看,虽然写的是生活,但不实在,与学生自己的生活相离甚远.学生作文脱离生活实际,只能用一些生硬的、机械的、不贴切的语言去反映看上去似乎是生活,实际上却是些贴着所谓"生活"标签的东西,这和我们的作文教学观念有着根本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老大难”问题。我们经常会听到学生发出“作文难 ,作文难 ,提起作文我心就烦”的感慨。于是 ,“横眉冷对方格纸 ,俯首咬碎铅笔头”也就成了作文教学的通“病”。事出必有其因。其中 ,轻视学生的语言指导和思维能力训练是造成作文教学“少、慢、差、费”的主要因素。由此 ,如何开拓和激活学生的思维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便成了广大语文教师探讨的重要课题。  思维 ,是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国内外心理学家研究表明 ,人脑由 4个功能区组成 :直觉功能区、…  相似文献   

6.
小学生作文是练习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小学生作文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语言文字这种工具来反映客观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作文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进行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而且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维、想象等多种能力的训练,并在训练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渗透思想教育,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因此,作文教学既要突出语言训练的目标,又要落实思想教育、智力发展及情感领域的目标,要致力研究如何寓思想教育、情感激励、个性发展于作文训练之中,  相似文献   

7.
谈谈作文训练中对感知力的培养东城区教科研中心小学教研室范仲华叶圣陶先生说:“文章的内容就是人的认识和经验”。也就是说,作文不是对所见事物的被动反映,也不是对客观事物的简单经验记录,而是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能动地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感知”,即客观事物的个...  相似文献   

8.
对于习作训练,教师应广辟训练途径,丰富训练形式,不断创新才能拓展学生的空间,有效地激发、孕育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一、加强情感培养,奠定思想基础1.千教万教,先教做人叶圣陶先生说:“千教万教,先教做人。”在批阅作文中常常发现有同题同内容的作文或是前后内容矛盾的文章。这就反映出有部分学生没有真实的情感,只是为应付作业而“作业。”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用恰当  相似文献   

9.
【能力定位】古人云 :“文以意为金。”作文的选材、结构和语言运用都要受主题的约束。所以 ,写文章时 ,首先要立意 ,这就叫“意在笔先”。立意是写好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前提 ,是初中作文能力训练的重点。通过立意训练 ,可以深化学生对事物的认识 ,培养敏锐的洞察力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点阐释】初中语文大纲提出 :“根据写作需要 ,确定表达的内容和中心。”这是初中写作训练的基本要求 ,也是作文成功的关键。确定了主题 ,就好像射箭有了靶子 ,登山有了目标 ,夜船有了航灯。…  相似文献   

10.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意思是说写作者先有了感情的萌动,才会有文章的形成。“情者,文之经”,意思是说写文章要有真情的贯穿,用情感的“经线”将珠玑之文连缀。纵观中外文学史,打动人心的文章往往是真情洋溢的文章。情感是文学创作的原动力,没有了真情,再精彩的人、事、景也难成文。然而现今的中学作文教学,不注重学生情感的表达,以模仿为主的功利主义技术训练常常占据课堂,  相似文献   

11.
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循客观规律 ,讲究“门径”。规律简单 ,门径便捷 ,很快可以登堂入室。门径有新有旧 ,有巧有拙 ,只要操作快易、行之有效 ,就是好办法。作文入门更是如此。修订版“大纲”要求中年级开始学习作文 ,“要练习写简单的记叙文。”记叙文写作训练的目标是 :培养学生熟练运用记叙性语言记人叙事的叙述能力 ,会写简单的记叙文。记叙性语言规律在哪?操作“门径”在哪?笔者总结长期实践经验 ,从句子结构入手 ,揭示四条基本规律 ,以助学生作文顺利入门。一、对应律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客观事物总是由人、事、物组成。记人、叙事、…  相似文献   

12.
彭松叶 《现代语文》2014,(12):139-140
写人的记叙文就是通过具体地描述或有代表性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文章。初中生的作文要求有一定的文学性,有主观的情感,能传达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作文内容要真实。初中作文训练中第一阶段的重点是写人,第二阶段写事,第三阶段写人写事综合起来。并且叙事还要一波三折,跌宕起伏。但是教材的单元训练缺乏系统性,不能形成训练系列化,教师的作文题也是随机出的,这样学生的写作就没有规则可循,东一铲子,西一榔头,说不上有什么提高。  相似文献   

13.
“写”是英语学习中的四项基本技能之一。也是学生语言技能与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通过写文章,可以考察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应该开始学写英语作文。但是由于初中学生刚学英语不久.词汇量积累不够。用英语写作文,这是很多学生都很头疼的事。如果教师训练操作方法不当,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学生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进而影响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  相似文献   

14.
作文是展示人的情感、思想、打开人的心灵深处奥秘的一把钥匙。如果单纯从写作的技巧出发 ,去训练学生 ,那么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学生的审题、结构、语言很容易达到一定的高度 ,但依旧不是好文章。根本的原因在于单纯的技巧训练忽略了文章的人文性情感内核。“文如其人。”讲到写文章与做人的关系 ,作文表达中应看到学生的文字素养 ,更应看到文字背后鲜活的生命。然而我们又不得不遗憾地发现 ,我们的作文教育更侧重的是技巧的训练 ,却在有意无意中忽视了学生的人格教育。北师大教育系康教授说 :“我们现在对人的认识还往往带有大量的工具主…  相似文献   

15.
一次性作文训练全程指导是由作文本身的基本属性所决定的。文章是客观事物在作者头脑中的反映,作者通过大脑这个加工厂,依据作文的目的,对摄入的客观事物,进行思想感情的加工,进行遣词造句的连缀,从而生产出具有一定思想内容、一定感情色彩的语言流畅的作文。欲达比目的,作文就要经过两个思维飞跃:第一个飞跃是从“物”到“意”的飞跃(信息的输入、加工、产生认识),第二个飞跃是从“意”到“文”的  相似文献   

16.
文章是客观现实的反映,而这个反映是以人的心理为中介的,其过程为:客观现实——心理——语言文字。纵有客观材料,但无写作的激情,仍然不能形诸语言文字。可见作文的优劣,受学生心理活动因素的影响极大。小学生情感(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一种特殊反映)控制力不够,易受感染,因而在作文指导时,教师要特别重视情感点拨,使学生心理状态由平静而亢奋,最终形成“渴求写作”的激情。下面以第七册基训8(六)“通过一件事,写一  相似文献   

17.
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需要把“课内提高素养”和“课外自由练笔”统一起来,使学生既能掌握作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写作习惯,又能在经常练笔中巩固和提高写作水平。所谓“课内提高素养”,是指课堂作文要从四个方面对学生严加训练。一、修辞立其诚。写文章就是说话,也就是想心思。若说写文章不妨马虎,那就等于说想心思不妨马虎。假如养成了这种不好的习惯,总是马马虎虎地想问题,非但自己吃亏,甚至会影响到社会,把种种事情弄糟。所以叶圣陶先生强调,写文章“向来看重修辞立其诚”。他说:“目的不在乎写成什么好文章,却在乎绝不马虎地想。想…  相似文献   

18.
<正>一个人写文章,对所反映的客观事物总会持一定的态度,并伴随着某种情感体验。这种情感必然会渗透到文章的人、事、景、物之中,并通过一定的方式表达出来,这就是抒情。简而言之,抒情就是作者在文章中表露感情,抒发感受。好的抒情方式,有助于表达主题,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一、直抒胸臆直抒胸臆即敞开心扉,不依托任何事物,直  相似文献   

19.
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这种反映,不是机械地、照像式地摹写和再现。客观事物成为写作材料并进而用语言文字表现出来,其间经历了一个质的飞跃,即“变”的过程。因此,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除了要求学生注意生活、知识、语言的积累外,还必须重点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写文章的材料一是来源于生活,二是来源于书本.对于初中部学生,特别是初一学生来说,要获得写作的材料主要是依靠对生活的细致周密的观察.观察是学生作文前的重要准备,也是学生从生活中获取“米”的重要途径.学生不去观察,得不到材料,作文当然也就写不好.写作就是写生活,要想写好文章,首先就要学会观察.所以说观察是初中学生特别是初一学生作文的第一课,一定要抓好.下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