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造房子要有建筑材料,写作则要有生活素材。生活素材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生活素材源于我们周围的生活,只要我们留心一下周围的所有事物.用心想一想,就不难发现。  相似文献   

2.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要我们用心去感悟,就会发现很多有价值的写作素材。在作文实践中我觉得培养感悟能力可以让作文更出彩。  相似文献   

3.
<正>学生见识少、阅历少、平时又不注意观察和积累,故而写作时难以下笔。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想让学生喜欢写作文,提高写作水平,首要的一点就是引导他们积累写作素材。一、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生活是五彩缤纷的、生动丰富的,从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和找到写作的素材,可以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永不枯竭,但是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想象能力,用自己敏感的心去感知生活,去体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进而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来。  相似文献   

4.
提高小学生作文的能力,教会孩子"写真文,做真人"这是我们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陪孩子寻找写作素材,教孩子拓宽写作渠道,做个有感悟力的有心人。学生有必要从生活中寻找到写作的源头,然后一点点打开思路。而每一位语文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的重要性,有意识地引导在日常生活中挖掘素材、累积素材,观察生活细节,领悟生活情感,以获取真实生动的写作素材。  相似文献   

5.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把作文比作"炊"的话,那么写作的素材就可以称得上是"米"了,这句话意在告诉我们作文素材积累的重要性。但我们一些同学虽然也积累了一些"米",但因不善"厨艺",没能将"生米煮成熟饭",更不用说酿造出什么"米酒"这样高难度的技术活了。在议论文实际写作过程中,我们同学往往是只会提观点摆材料,而没有一点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相似文献   

6.
写作,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写作中的素材,提炼于生活,却又升华于作者的空间。我们如何能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份呢?这就需要我们要教会学生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在写作中流露,这种流露不是虚伪的夸张,而是要把生活中的素材有感情的抒发出来。  相似文献   

7.
学生从来都不缺乏写作的素材,可每次作文都显得捉襟见肘,无从下笔。原因在于学生无法从实际生活中意识到写作素材其实就蕴藏在我们生活的周遭。本文旨在通过从日记中提炼素材,从生活中汲取素材,从阅读中积累素材,从意识中发掘素材等诸多手段,让学生洞开思维,用心感受,多途径从生活中汲取习作原始素材。  相似文献   

8.
侯连花 《考试周刊》2012,(91):39-39
现今很多孩子面对作文无话可说,想一点写一点,写一点想一点,这种"挤牙膏"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孩子的知识面狭窄,基础薄弱,缺乏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训练学生写作,必须注重倾吐他们的积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从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入手,教给学生采集积累的方法,鼓励他们多积累,夯实写作基础,妙笔生花。  相似文献   

9.
造房子要有建筑材料,写作文则要有生活素材。生活素材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生活素材源于我们周围的生活,只要我们留心一下周围的所有事物,用心想一想,就不难发现。一、接触自然,开阔视野目前,学生的生活内容十分贫乏、枯燥,除了学校、家庭以外,很少接触到外面的世界。这就是造成写作兴趣淡薄、作文源泉枯竭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我们要重视为学生创造接触自然的机会和条  相似文献   

10.
议论文写作中,是否掌握了素材运用技巧,决定了文章质量的高下。因为在议论文中,素材就是借以论证论点的论据,充当论据的素材运用恰当了,论证才更有力,论点才能得到强有力的支撑,文章就更有说服力。在此,我们以2010年山东省高考的一篇标竿作文为例,来谈谈议论文写作中素材运用的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1.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丰富多彩的生活为我们的作文提供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可是仍然有不少同学担心写作文,害怕上作文课,见了写作文就感到无从下手,甚至捉襟见肘。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许多同学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留意观察我们身边绚烂多彩的世界,从我们身边挖掘写作素材,写身边的生活,  相似文献   

12.
写作是学生自身生活积累语言的产物。要想写出一篇好的作文,写作素材的积累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善于用眼睛挖掘写作素材;要持之以恒地勤记勤写;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来到生活中寻找“新鲜”的写作素材。  相似文献   

13.
作文要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很多时候,我们拥有相同的生活经历和写作素材.然而,有人像录像机一样将生活中的人和事进行实录实放,原原本本地写入文章中,结果文章显得呆板而乏味;有人敢于根据需要对生活素材进行取舍和处理,在脑海里预先进行一些加工、整合,写成文章,结果是内容充实,情趣顿生,新意迭出.零碎、繁杂的生活素材要写入文章,必须经过提炼和整合.实践证明,能否让作文"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更带有普遍性",取决于写作者处理材料能力的大小.培养锻炼出这种能力,也就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制约我们写作能力发展的要害问题.  相似文献   

14.
很多时候,我们拥有相同的生活经历和写作素材。对此,有人像录像机一样将生活中的人和事进行实录实放,原原本本地写入文中,结果文章显得呆板而乏味;有人敢于根据需要对生活素材进行取舍和处理,在脑海里预先进行一些加工,生活素材经过整合写成文章,结果是内容充实,情趣顿生,新意叠出。零碎、繁杂的生活素材要写入文章,必须经过提炼和整合。实践显示,能否让作文“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更带有普遍性”,取决于写作者处理材料能力的大小。培养和锻炼出处理材料的较强能力,也就从很大程度…  相似文献   

15.
正素材的积累和运用是写作的前提,一篇好文章,必定要辅以恰当的素材才能使主题表达得更深刻,文章才能熠熠生辉。只有写作素材积累的足够多,写文章才能信手拈来,灵活运用。一、素材积累的途径(一)从自身的生活经历中积累素材写作,要从生活入手,用心观察周围的生活,捕捉细小的感动,哪怕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只有培养感受生活的意识,才能触动心灵,哪怕是个不经意间的微笑。生活中有许多光辉,只是我们忽视了他们的存在。对生活要有一双  相似文献   

16.
<正>"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蒲松龄在写《聊斋志异》之前在路口摆茶摊,免费招待过往行人,把茶客讲的故事积累整理下来,就成了《聊斋志异》的写作素材。广泛的搜集素材,才能文思泉涌,就是蒲松龄留给我们的写作启示。我从多年的教学中总结出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途径有:向生活要素材、向阅读要素材、向教材要素材。一、素材来自于生活纸上得来终觉浅。学生害怕作文,常常是因为没有鲜活的材料可写。写作的过程,是观察、思维和表达紧密结  相似文献   

17.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我们师生都懂得一个基本的道理,那就是从生活中去寻找和发现写作素材。可是,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学生又往往很难找到生活与写作的切入口,很难发现生活中的写作素材,也就是缺少一种从生活中寻觅写作素材、激发写作灵感的能力。作为教师,就要设法培养学生的这种能  相似文献   

18.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素材的匮乏制约着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写作素材从哪里来?当然从生活中来,从生活中解决学生的写作源。不过,对一个普通的中学生而言,生活就像一堆散沙,要想从散漫的生活中获得生动合适的写作素材决非易事,就像从沙中得到黄金一样,必须对生活素材下一番淘洗的功夫。  相似文献   

19.
<正>生活是写作的触发点,生活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但生活的精彩与平庸并存,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拿来",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其一,提取真实丽典型的材料。写记叙文,选取的材料必须真实,即生活中确有其人其事,绝不允许虚构和杜撰;选取的材料也必须典型,能从个别中反映一般,因为这样的材料具有更  相似文献   

20.
我们的作文素材往往来源于我们的生活经历,但好的作文不仅仅停留在生活素材的原始累积,更需要素材的提炼,否则我们写出的作文就有可能是一篇平淡无奇的庸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