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宇环 《考试周刊》2011,(15):216-217
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禁锢了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而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所以建立人格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也成为一种必然。作者从教师的角度,揭示出在教学活动中人格平等的内涵:以人本教育为理念,由重视人的"受教育权"转向重视人的"学习权",进行师生平等对话,确立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再者,就是要尊重学生,从而形成师生人格平等的教育行为。  相似文献   

2.
杨亚昆 《广东教育》2011,(7):123-123
我们教师误读"师道尊严"久矣。 有些教师在受到学生或家长的"气"后,常常感叹,师道尊严何在啊?这里的"师道尊严"的意思显然是学生家长要给我们教师应有的尊严。  相似文献   

3.
张翠莲 《考试周刊》2012,(63):184-184
一、教育需要爱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在这种传统思想的指导下,我们践行着"师道尊严"。可是,社会在发展,观念要更新,尤其在参加暑期培训学习之后,更是深有感触——教育需要"发乎‘情’止乎‘礼’",教育需要爱,教育不需要体罚。  相似文献   

4.
“师道尊严”是一个永远的话题,但我们必须知晓其内涵的演变过程。从主体到客体,古今情况皆不同。从社会到教育者本身,对“师道尊严”皆存在着一定的误解。“师道尊严”并非要求受教育者绝对的服从,更非社会认为的物质馈赠。“师道尊严”鼓励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在对话关系中达到“师道尊严”与教育效果的双重实现。  相似文献   

5.
我国传统教育历来有“师道尊严”的观念,其主要的负面影响在于学生往往缺乏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崇尚真理的品格。知识经济及信息时代的来临,要求我们必须给“师道尊严”注入新的内容,赋予“师道尊严”新的内涵。只有打破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壁垒,才能实践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经历了从传统的"施加论"、"转化论"、"内化论"到现代的"需要论"的发展过程。文章旨在简述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形成与确立过程的基础上,分析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内涵的本质,探析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内涵的发展,以为提高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指明途径。  相似文献   

7.
王中取 《师道》2010,(10):16-17
湖南某中学教师何海滨因管教学生与学生家长起冲突,被迫道歉后愤而挥刀自伤。看到这一消息后,确实让人感到如今的"师道尊严"已经荡然无存。更让人感到痛心疾首的是,在当前的教育政策环境下,老师不能管学生、不敢管学生、不想管学生的现象已经越来越普遍,其结果会是什么,稍有一点教育常识的人都能想到。  相似文献   

8.
正在我国的教育文化传统中,"师道尊严"是支配教育活动中师生关系的核心教育理念。尽管历经时代变迁,但"师道尊严"的传统在现代仍然对教育活动产生着重大影响。"师道尊严"的表述最早出自《札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即在学习活动中,尊敬教师最难做到;只有教师,受到尊敬,他所传之道  相似文献   

9.
中国具有"尊师重教"的传统教育文化,所以"师道尊严"是儒家教育思想的一个要素,但是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师道尊严"逐渐被异化,被人们理解为一种束缚了学生发展的权威文化。在现代教育理念下,"师道尊严"也备受诟病。真正的"师道尊严"是以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基础,以教师的知识和人格魅力为前提,以教师的人格感召为保证的。因此,要对"师道尊严"进行重新解读,探寻教师在社会上获得尊重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章对传统的“师道尊严”进行再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以严格的要求与严谨的治学态度向受教育传授科学知识与真理是“师之道”,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水平,做到自尊,是“师之尊”。“师道尊严”无罪,“师道”当“尊”、当“严”!  相似文献   

11.
论高校传统节庆教育的“现代性”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节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物和文化象征,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目前高校开展传统节庆教育尚处于探索阶段,存在认识不到位、形式单一、内涵匮乏等问题。这就需要高校在挖掘传统节日的外延和内涵上下功夫,创新教育理念、完善教育内容、拓展教育载体,形成教育特色,实现"现代性"转型,最终促进大学生形成传承和保护中国传统节庆文化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的教师应努力贯彻新课程理念,放下传统的"师道尊严",从角色上完成人生的"华丽转身",成为学生心目中的良师益友,才能建立与学生情爱洋溢、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从而让学生自觉快乐地接受教育,使我们的地球变成名符其实的"快乐星球"。  相似文献   

13.
教育的价值是一种文化价值,教育的主体性决定着教育文化应当具有对现实的超越性。中国传统教育文化中的"读书做官论"、建国后的"教育为政治服务论"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盛行的"教育适应论",本质上都是工具主义教育文化观的体现。面对现代化和后工业社会的到来,新的教育文化应赋予独立性、民主性和内在性的内涵,为培育公民社会做好准备,为个体的自由发展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4.
林可 《中国教师》2009,(1):11-13
当今社会,"师道尊严"逐渐被人们淡忘;近年来一些学校师生关系逐步恶化、师生冲突频频发生,引起人们震惊的同时,也提醒人们重新审视"师道尊严"。本文通过探寻"师道尊严"的内涵,分析了客观社会背景和学生、教师的主观原因所导致的"师道尊严"缺失,以及基于教师角色异化、师生关系异化和教师非理性诉求等原因所导致的"师道尊严"异化,试图证明"师道尊严"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现实意义,进而提出师生双方共同重树"师道尊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高校管理方式逐渐社会化,校园与社会相互交叉、相互渗透,造成了校园治安形势日趋复杂严峻。传统的法制安全教育模式已不适应当前安全形势的发展和学生对法制安全知识的需求,在此基础上,"体验式"法制安全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法制安全教育理念和形式被提出。本文从"体验式"法制安全教育模式概念提出的背景和内涵入手,探讨了在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体验式"法制安全教育的重要性,重点介绍了该模式的建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师道尊严”是一切剥削阶级教育的反动传统观念,是剥削阶级在教育领域里实行反革命专政的一件“法宝”。由于历代反动统治阶级的长期鼓吹和强制推行,“师道尊严”的流毒又深又广,至今仍然是进行无产阶级教育革命的大敌之一。林彪“克己复礼”的反动纲领在教育战线的集中反映之一,就是要“复”“师道尊严”之“礼”。因此,为了痛击复辟资本主义的反动思潮,深入开展批林批孔斗争,把无产阶级教育革命进行到底,必须彻底批判“师道尊严”。  相似文献   

17.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党和国家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要取得实效离不开良好的课堂秩序。传统课堂秩序突出特点是"严肃、严格、严厉、师道尊严",存在的弊端日益显现,课堂秩序失范是其具体体现,新形势要求我们构建"开明、开放、开心、开启智慧"的新型课堂秩序。  相似文献   

18.
在探索和实践教育创新的当下,我国传统教育提倡的“师道尊严”的不利影响逐渐凸显:将教师置于至高位置,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严重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严重禁锢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论文提出需要冲破师道尊严的负面束缚,并提倡树立平等教学观点,促进素质教育深入发展。从明确老师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教师自身的创新素质,教师要蹲下身子、放下权威,树立与学生平等交流的意识等四个方面对问题的解决思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从师道尊严的角度看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道尊严"作为传统的师生关系理念,由来已久,源远流长,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变化,其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扩展,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师道尊严"的历史探源,纵观"师道尊严"的发展变迁,提出在当今社会重塑"师道尊严"的必要性及其途径,试图为建构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提供一些经验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在批林批孔运动中,广大革命师生站在同一条战壕里,并肩反击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共同批判“师道尊严”,增强了革命的团结,密切了同志式关系,为进一步开展批林批孔运动和搞好教育革命打下了有利的基础。但是,有的人却看不到这种大好形势。他们对小将的革命造反精神看不惯,想不通,认为批“师道尊严”就是“整教师”。于是,他们一变“师道尊严”的故态而为“撒手不管”的异态,在学生面前,该说的不说,该管的不管;甚至看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