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6 毫秒
1.
老子依据自然无为的原则看待人生,“返朴归真”的人性观、“知足常足”的生活观、“死而不亡”的生死观、“虚心实腹”的生存观是其人生哲学的组成部分。其思想主旨既非远离尘世生活的“避世”主义,亦非逃避现实社会与人生的“厌世”主张,而是对生命表现出强烈的关切,它强调生命本性的淳朴本真,注重的是自然而然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魔兽世界交易门"所凸显的不单单是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问题,更在于现代人的生命意义危机问题的凸显。"存在的虚空"在现代人身上表现得相当普遍。作为一个"虚空的存在",虚拟世界可以为现代人提供空间,但生命本身却并未因此而能够获得救赎。然而游戏也并非戕害生命的罪魁祸首,如何将"游戏"合理地引入生活来涵养人们的生命,建构积极的"游戏人生"观,是一项很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观进行解析,概括出其"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超越生命"的核心内涵。以此观照当代学校体育中忽视生命主体意义、与生活世界割裂、淡化生命体验的现实,得出若干启示性建议,构思生命化学校体育的应然愿景。  相似文献   

4.
在开展生命教育实践活动中,如何构建高职特点的生命教育内容,寻找生命教育切入点,这是高职院校开展生命教育的难题。本文结合生命教育实践和高职生心理、学制等特点,分析了高职院校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建议开展"四生——生命、生存、生活、生育"(以下简称"四生")教育为内容的生命教育,并提出成立"生命指导中心",以"爱心教育"、"生活指导"为教育切入点,帮助高职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增强生命意识,提高生存能力,体验幸福生活,提升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5.
民生体育观以科学发展观、休闲社会的生活方式以及北京奥运主题为现实背景。其实质是对竞技体育观的超越,并由"生命在于运动"所支撑的大众体育的普及。民生体育观对于体育事业的发展、全民健身乃至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诗经》中世俗理性生命观已趋于成熟。诗人希望通过立“德”来实现不朽,但他们又深刻地感受到人生苦短,他们希望以享乐特别是对爱情的追求来淡化生命短暂的焦虑,获得生命的超脱。《诗经》的生命观和生命主题对我国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学业观对学生大学生活、学习及人生具有重要影响,树立正确的学业观,有利于未来的求职择业和人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生与死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人生课题与人生矛盾。先秦墨家的生死观涵盖了三方面的内容,即"强力、非命"的生命观,"万事莫贵于义"的生死价值观以及"节葬、明鬼"的丧葬祭祀观。墨家的生死观既体现了对人生命存在的肯定,又强调了"舍生为义"的献身精神,同时更着重突出了"节葬、明鬼"对生人之利的意义,具有功利主义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南传佛教的生态观是其对生命与自然的综合认知与践行的基础上生发出来的一种整体性、共生性的生态观。这种生态观的形成与其生活实践密不可分,有些认知直接是生活方式的一种践行和表达。在其影响方面,体现在其对生命的呵护以及家园环境的爱护行为之中;在其传承上,体现在其与南传佛教信仰地区信徒的渗透和互动上。因此,南传佛教的生态观及其生态实践在缓和人与自然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尖锐关系方面有很大理论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生命意识淡薄、生活技能缺乏、生存能力低下,是当代不少大学生"三生"观的现状。红色资源作为加强大学生"三生"教育的重要财富,为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提供了导向,为当代大学生生活教育树立了榜样,为当代大学生生存教育丰富了内容。在具体实践中,必须把红色资源融入到"三生"教育的课堂教学过程之中,融入到"三生"教育的校园文化建设之中,融入到"三生"教育的社会实践体验之中。  相似文献   

11.
现代教育家梁漱溟的教育本体论思想是与其哲学本体观相一致的,强调对受教育者生命的关注.教育的目的在于成全生命、教养生命,情意教育是实施生命教育的途径;教学实践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并强调亲密师生关系的构建;以"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沟通教育与生活的距离.梁漱溟生命教育本体论与当今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理念紧密相连,对现代教育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维诗歌中的禅意是他的生命过程的完满展现。在现实丰富变化和对己性的认识中,通过"悟"实现对"空"与"色"的超脱,以佛禅的"静"与自然生活的"静"相互观照,实现禅与诗和现实,自然和人生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生命观是人类关于如何应对自然界生命物体及人类自身的一种态度,张爱玲通过《金锁记》主人公曹七巧的塑造,述说了在一个男权占主体地位的社会中女性对权利和物质追求及与命运抗争的故事。通过对主人公曹七巧"金锁"压抑后卑微的生命个体悲剧、"爱情"破灭后绝望的生命需求悲剧、"人格"分裂后枯萎的生命个体悲剧的解读,当生命中基本的生存需求、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都无法满足时,七巧逐步走向"疯子"的道路,哀其不幸,怒其不省,但却又是人性悲剧命运的永恒主题,而更具有人文性。  相似文献   

14.
40年代至今,赵树理的小说和文学观一直是评论界言说的对象。其创作追求不但要让“老百姓喜欢看”,还要“政治上起作用”,这样的创作要旨,为赵树理迎来人生的大起大落、毁誉褒贬,直至付出生命代价,翻阅审视赵树理的文学创作史,体悟文学与时代、政治的关系,无论对今人、后世的创作,其教训与借鉴都是深刻的和宝贵的。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当前高职院校三生教育理论体系为基础,以提高三生教育的教育成效为目的,以构建有效支持体系——职业素质训练体系为核心,开展对高职生生命、生存、生活实践教育,达到三生教育的预期目标。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高职观入手,提高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进而训练学生在未来工作中专业技能以外的一般职业能力,提高其社会竞争力。真正实现帮助学生对人生的价值、生存的意义、生活的品质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提高其职业生存能力,为其将来实现更好的生活品质奠定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高职教育不仅是通过教材书面知识和技术技能去培养学生,要达到中国新时代发展的要求,还需要解决大学生活期间遇到的各种问题。包含人生、知识、生命以及社会四个方面的生活教育,它的理论特质是丰富的,体现了新时代我们对教育的追求。本文从生活教育的含义入手,分析了其意义和必要性,并对高职院校在生活教育中应该处理的几种关系和应采取的对策进行了讨论,以求引起高职院校对生活教育的重视,以及其师生对生活和生命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作为未来建设者的大学生对生命的漠视让我们震惊。培养大学生的生命尊严意识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当前大学生生命意义追寻空虚化,生命价值理想多元化,生命情感淡漠化,生命责任"实用"化。对此,我们要让他们明确人生目标,树立正确的价值理想,充实人生情感,积极承担人生责任。  相似文献   

18.
"京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著名的文学流派,他们是因为相似的人生情怀和创作主张走到了一起,形成一个弥漫着浓郁的学院气息的文学团体。在性情上,他们追求人生的艺术化;在创作上,他们主张经营"自己的园地",提倡言志派文学和严肃的文学观。虽然是在辉煌中落幕,处于巅峰中的文学流派已不复存在,但"京派"的人生取向、精神追求、创作实绩却历久弥新,没有随着历史的烟云而消逝。  相似文献   

19.
王维、李白皆为深情之赤子,禀赋卓异之天才,他们都恰逢盛世,赢得过举世盛名。他们有一些共同之处,然而在同样由盛世到乱世的转化环境中,由于他们的生命观、生活态度、行为方式、经济观念和家庭观念不同,因此做出了迥然有别的人生选择,既而有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和人生结局。  相似文献   

20.
在20世纪以重建文化中国为理想的儒学复兴运动中,新儒家援西入儒建构了从宇宙本体论、人性论到境界论联贯如一的儒家人文主义人生境界论体系,并以此为拓展和挺立儒家传统人生哲学的现代新型理论形态。从最具代表性的冯友兰"人生觉解四境说"、方东美"二层六境说"和唐君毅"心通九境论"之通性来看,扬厉儒家人文主义、开显生命的精神空间、实现精神的内在超越、勾绘超越的生命层级和恪守道德中心主义,是现代新儒家人生境界说的总体性特征和理论旨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