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乐府诗多有本事,通常入乐歌诵、付诸表演,歌辞散直率真,是大众娱乐文化的重要部分.魏晋以后,民间乐府衰歇,文人拟作取代市井歌谣占据主导地位.在文人的继承与改造下,乐府诗逐渐脱离古辞的原生意义,转为抒写个人体验与贵族旨趣.例如,在魏晋以来多有拟作的《塘上行》及其衍生系列作品中,八首作品各自代表不同阶段的创作思想与文体风貌,颇能反映文人拟乐府转型的一些特点.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主题内容不断延展,与本事的关联度降低,呈现出从辞咏本题、咏古寄言到拟赋古题、离题再造的变化;第二,创作系统发生转换,先是从曹氏“三祖”的旧曲入新辞切换至曹植的辞不入乐,完成从音乐到文学的过渡,再是大量接受五言徒诗的写作手法,造成两者形态上的趋同,最终使乐府诗性质由入乐歌辞转为文人徒诗;第三,文化格调明显提升,包括作者而身份愈发高贵、体物而意象愈发富丽、竞艺而文辞愈发雕琢,反映出这一时期文人群体的诗美趋向,即风格上由俗到雅,功能上由切合大众娱乐到装点贵族趣味.  相似文献   

2.
赋题法是拟乐府创作中严格地由题面着笔,按照题面所提示的内容倾向运思取材的方法。齐梁以来,文人乐府诗大量使用赋题法构思立意,使乐府拟作既可沿袭古题之义采用时代新体,还可寓意古题,挖掘古题的时代新义,从而为乐府拟作在主题内容和体式结构上的创新提供了更自由的空间。因赋题法的使用而形成的古乐府主题与曲题的对应关系,为唐代歌行诗创作提供了思路:诗人在乐府中寓意古题、别出新意,在诗歌体式上突破乐府制约,形成拟赋古题的歌行;“主题+歌词性诗题”的歌行,在对主题的强调中保留诗题“歌”“行”等歌辞性字眼,形成歌行的“标识”意义;自拟非歌词性新题的歌行,为进一步强化诗歌主题,其体类属性只在诗歌篇章结构上体现。唐代歌行体的形成与文人乐府赋题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南朝边塞乐府是中国古代边塞诗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南朝文人拟乐府盛行和诗坛重情尚变等时代背景下,"赋题法"的创作模式和横吹曲的音乐特质,促进了边塞乐府创作的繁荣.南朝诗人模拟横吹曲的主题和题材,为唐代边塞诗创作所继承和开拓.在绮丽柔婉的文风影响下,南朝边塞乐府虽然还存在诸如"宫体诗"的情调及地名方位不合等不足,但却为唐边塞...  相似文献   

4.
陆机主要采用拟篇的方法创作乐府诗,在主题、用语和结构三方面都表现出了鲜明的拟篇特色。陆机在具体的创作实践中创立了兼顾因循和创新的拟乐府创作模式,建构了特定的拟篇程序,确立了拟乐府的文本形式,从而将拟篇上升为一种普世的创作方法。该创作模式为后世文人效仿,对拟乐府体式结构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汉乐府民歌是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其形式多是以叙事为主的。它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五言体、杂言体的直接源头。文人拟乐府诗创作从东汉时开始繁盛,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成为文人抒情言志的一个重要载体,之后历代文人多有创作。以致文人拟乐府诗歌创作成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一个普遍现象。文人拟乐府对汉乐府民歌的继承点在哪里?又有哪些突破与创新?本文以汉乐府民歌《饮马长城窟行》及陈琳拟作为例,试图做一番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将"建安文士群落"作为考察时象,以三曹诗歌创作情况为参照,论述了建安文士乐府诗创作低靡的原因,从而进一步说明了建安时期文人乐府创作的真实状况.在三曹的时代,文人乐府的创作还是不成文的贵族的专利,此期的乐府诗创作没有与音乐活动完全分离,文人的创作受到很多人文因素和物质条件的限制.  相似文献   

7.
明代初期的乐府诗创作,既受元末以杨维桢为代表的"铁崖乐府诗派"的影响,又有着其自身的特点。从乐府诗的类别而言,明初乐府诗的创作趋势,主要是集中在"古乐府"、宫词类乐府、旧题乐府三个方面,并因此而形成了三股创作潮流。明初的"古乐府",主要是指"杨维桢式"的古乐府诗,其中既包含着旧题乐府,更多的则是一些"自创新题"的新题"古乐府"。因"宫词事件"而兴盛于皇族的大型连章体《宫词》,成为了明初乐府诗创作中的一道奇观。从复古的角度进行旧题乐府的创作,并使之具有即事性、讽喻性等特点,是明初乐府诗创作的又一道风景线。  相似文献   

8.
将“建安文士群落”作为考察对象,以三曹诗歌创作情况为参照,论述了建安文士乐府诗创作低靡的原因,从而进一步说明了建安时期文人乐府创作的真实状况。在三曹的时代,文人乐府的创作还是不成文的贵族的专利,此期的乐府诗创作没有与音乐活动完全分离,文人的创作受到很多人文因素和物质条件的限制。  相似文献   

9.
音乐与乐府诗关系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与乐府诗的联系十分密切,文人为了音乐的需要而参与乐府歌诗的创作,开始了文人乐府诗创作的源头,又因乐曲的失传而开始了脱离了与音乐的联系的诗歌创作,使得乐府诗成为独立的文学形式。文人乐府诗虽然渐渐远离了音乐的束缚,但相互间的潜在联系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0.
文人五言诗体是在汉魏时期音乐与语言双重规定和双向建构中形成的。汉武帝“立乐府而采歌谣”,以及民间乐府在汉代宫廷的广泛传播,是五言体生成的基础和源泉。相和三调等乐府演唱艺术的曲式结构对五言体篇制结构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五言体乐府的文辞本在文人中的广泛传播以及文人对乐府文辞本的雅言翻写,确立了五言句式的典范地位,再经魏晋文人在诗歌创作中的提炼和抽象,五言体最终得以确立。文人五言诗体的形成虽涉及音乐与语言的双向建构、雅言与俗语的交流互动、文人文化圈与民间文化圈的互渗与交融等多种因素,但贯穿始终的是人们在文事活动中对五言体的选择和群体确认。文人五言诗的体式是音乐文化、汉语发展和文人群体规范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以元好问为代表的金代乐府诗,是乐府诗史上值得注意的一座艺术高标。这一时期的乐府诗,虽然具有两宋乐府诗的某些因子成份,但重要的却是"以唐人为旨归"后的一种成果展示。金代诗人之于乐府诗的创作,不仅继承了杜甫"忧黎元"、白居易"补时阙"的创作宗旨,推出了一批具有鲜明时代特征、闪耀着现实主义光芒的新乐府诗,并且还以对歌行类乐府的雅好,而使得七言歌行在当时成为了一种创作时尚。两宋乐府因与音乐脱离了关系,而为一种仅供人们阅读的案头文学,金代乐府诗则使这种案头文学又回归到了"原生态"时期,即其大都可配乐而唱。这种回归,显然是乐府诗史上的一种进步。  相似文献   

12.
南北朝游仙诗继承了汉魏乐府游仙诗以及两晋游仙诗两种创作模式,但在主题上却回归游仙的原始,追求神仙长生。这种主题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南北朝时期道教的成熟及流行所造成的。并且,步虚词也进入到文人的创作视野中。南朝动荡的政治格局以及文人生存环境的恶化也是南北朝游仙诗与魏晋不同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乐府的原生态是歌辞与音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综合艺术形式,歌辞的地位逐渐突出起来,音乐性质越来越被忽视,而文学价值越来越被重视。乐府创作逐渐“从歌到诗”,从合乐走向徒诗,从音乐艺术走向文学艺术,从民谣走向文人诗,走进了“用古乐府自作诗”的时代。  相似文献   

14.
历代对唐代碑志是否"谀墓",聚讼纷纭,莫衷一是。实际上"谀墓"乃是碑志作为一种文体内容上所固有的特点。韩愈、柳宗元等唐代文人撰写碑志的态度是慎重的,对人物的叙写基本符合史传"实录"精神;虽然部分碑志对墓主有些不太过分的溢美之辞,但大多数墓志是"谀"而不"迂",更不滞于一端,表现出传记文学创作的独特艺术价值;唐代碑志是否"谀墓",需从当时的社会风尚、墓主家人的心理、墓志铭的文体特点以及作者的创作思想和个性等多方面加以考察,对其应给予"同情"之理解。  相似文献   

15.
曹氏父子现存的130首乐府诗,是文人乐府诗史上的第一座丰碑。曹氏父子之所以创作了如此多的乐府诗,与其均雅好音乐等关系密切。曹氏父子对乐府诗所产生的情结虽各有别,但对王权的向往、追求与依恋,乃为其共性。  相似文献   

16.
欧阳修作为一位对古代朝鲜文人产生较大影响的中国作家,其辞赋受到了古代朝鲜文人的推崇与拟效。古代朝鲜文人模拟其《红鹦鹉赋》《病暑赋》《秋声赋》创作拟效次韵之作,不仅承袭其主题、结构、句式、语言等外在的东西,也学习欧赋的散文化笔法,以散文入赋,不拘韵律。同时,古代朝鲜文人在拟效次韵欧赋的过程中也表达了作者自身的思想与情感,有的在深度上还要高于欧赋,在形式上也不完全拘泥于欧赋,表现出了古代朝鲜辞赋偏好骚体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继<诗经>、<楚辞>之后,在中国诗歌史上,特别是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体诗,叫做"乐府".从殷代的瞽宗、周代的大司乐、秦代的乐府来说,乐府是一个音乐官署的名称;而且按刘勰在<文心雕龙·乐府>篇里所说的内容来看,"乐府"是专指那些入乐的诗歌.在本篇里,刘勰关于乐府的含义、起源,从汉代庙堂乐府的特点到三国魏晋乐府的特点都做了详细的说明.并且,还涉及到乐府总体的特征,即乐与辞的关系、雅咏与新声、协律与不入乐,把乐府作为一种独立文体论述的原因,等等.所以说,刘勰的<乐府>篇是一篇乐府文体的文学史.  相似文献   

18.
乐府,原是古代音乐官署的名称,此名称在两汉初年出现,是当时掌管音乐的机关。在秦和汉初,就有了乐府,但当时规模不大,多只管祭祀、朝会的乐章,还未与民间歌辞发生关系。汉武帝时期,进一步扩大了乐府。这时主要为了一些文人创作制谱配乐,进行演奏,同时兼采各地“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相似文献   

19.
歌词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特殊性在于它是与音乐相结合的艺术,并伴随着歌曲的流行而在受众中广泛传播。方文山被称作华语流行乐坛第一词人,他的创作在"诗"和"歌"间游刃有余,如他自己所说,他是以"作诗"的方式作歌词。他的创作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本文分别从修辞方法的灵活运用、语法手段的创新求变以及意境的独特构建上来分析方文山歌词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陆倕早年跻身"竟陵八友"之列,后又为"昭明十学士"之一,是齐梁间著名文人。其一生创作以骈文为主,而其骈文创作又与其政治活动紧密相关。陆倕骈文与政治的密切关系,不仅表现在其创作中占很大比重的章表之类在政治活动中产生的公牍文,而且还在于他其它文体的创作大多也是在政治场合,并具有政治功能。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陆倕骈文是其直接或者间接的以文参政的产物。透过陆倕的个案,可见骈文虽以独特艺术形式见长,却往往与创作者的政治活动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