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丰子恺(1898~1975年),浙江人,中国现当代著名漫画家、文学家、艺术教育家。1914年,丰子恺到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成为夏丏尊和李叔同的得意门生。如果说他的国文素养曾得益于夏丏尊,那么,他艺术才能的发展则主要得益于李叔同。  相似文献   

2.
提到丰子恺,人们首先想到他足一位画家,其实,丰子恺的散文创作也是自成一格的。诚如郁达夫所说:“人家只晓得他(丰子恺)的漫画入神,殊不知他的散文,清幽玄妙,灵达处反远出在他的画笔之上。”的确,丰子恺的散文是耐人咀嚼的。 丰子恺深受李叔同和夏丐尊两位老师的影响,特别是后来成为弘一法师的李叔同在思想  相似文献   

3.
论夏丐尊与佛教文化的关系谭桂林一现代作家中与佛界人士交往频繁的并不少见,但真正竭力护法,并有居士之称的作家却不多。最为著名的有两位,一是丰子恺,另一即是夏丐尊。这两人之间非同一般的密切关系,除了师生情份外,更主要的因缘恐怕还在于两人都曾亲近佛典,精研...  相似文献   

4.
桂林抗战时期丰子恺的文化所得的交汇影响有二:一是正当中国共产党创立这一大背景下,1926年以<子恺漫画>出版为标志投身了中国漫画的开创,二是弘一大师的人格教育、佛教文化影响及皈依佛门的经历,也包括马一浮的影响.丰子恺避寇时追随马一浮得"负暄之乐",蒙受指导和影响之际,正是马一浮经34年西湖隐居读书后出山讲学之时.两位大宗师对生命终极关怀的大智慧,"为万世开太平"的普渡情怀,与共产党领导的抗战文化两相呼应,相通一致,从而使体现在丰子恺及他艺术上的文化交汇达到"曲高和众"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5.
杭州曾有个延定巷.此陋巷中有一间老屋,住着一位身材矮胖、满面须髯的男子,他就是著名国学大师、一代儒宗马一浮.年轻的丰子恺曾三访陋巷,马一浮对他的引导犹如“三堂课”,对他一生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6.
最近十年来,青年学生特别是大学生中流行丰子恺。初中语文课本(人文本新教材)也选录了他的名篇《竹影》,为中学生认识丰子恺提供了一个窗口。虽然是略读课文,但《竹影》这篇文章充满童稚和艺术蕴藉,深受同学们的喜爱。不过,要准确领悟它的深厚立意和艺术妙味,还需要了解丰子恺其人其事,特别是他的儿童崇拜思想。丰子恺(1898—1975)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画家、翻译家和艺术教育家。浙江桐乡人。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名新锐和健将。20世纪20年代,他与朱自清、夏丏尊、叶圣陶等人先后在上虞白马湖春晖中学、上海、重庆等地从事新文化运动。…  相似文献   

7.
好坏都是福     
1925年秋天,因为战事,已虔心向佛的李叔同滞留在宁波七塔寺,其间,受好友夏丐尊盛情邀请,去夏家小住了一段时间.相处的日子里,夏丐尊发现,李叔同每次用膳时,都十分朴素,仅仅是一小碗米饭,外加一碟白菜、豆腐之类的素菜和一杯白开水而已.  相似文献   

8.
丰子恺在初次拜访深居陋巷的马一浮老先生时,还只是个十六七岁在杭师读书的学生,那时,听他与李叔同先生的谈话就如同一个“傀儡”在陋室中“摆了几个钟头”一般。再访马老先生时,丰子恺已是而立之年,那时正逢他初失母亲,陷于风木之悲而不能自拔,在听了马老先生的一番道理之后,自觉有愧,便“不问价钱跨上一辆黄包车”,匆匆离去。  相似文献   

9.
夏丐尊和钟惦棐是两位现、当代文化名人。夏丐尊的《平屋杂文》被开明书店出版的「开明文库」首辑收入。这一辑共收名家杂文随笔10种,计有俞平伯、冰心、郑振铎、丰子恺、沈从文、朱自清、叶圣陶等的作品。上海《文汇读书周报》1995年9月23日出版的第552号在刊载出版消息和书目时,两次都将「夏丐  相似文献   

10.
老师的高度     
<正>据说弘一法师李叔同给学生上课时,先给学生鞠一躬,下课时,又给学生鞠一躬,每天如此,儒雅竟至此。李叔同是个多才多艺、人品善良的人,虽然他不爱说话,但这不影响学生对他的喜欢。画家、散文家丰子恺是他的学生,丰子恺说,李叔同给学生的,是一种"母爱"。李叔同几乎影响了丰子恺的一生,丰子恺一生,都沿着李叔同的足迹,做一个"像老师那样的人"。丰子恺从李叔同身上学到的,不只是知  相似文献   

11.
白马湖在浙江上虞,是个极小的地方。据说从前有个姓周的人骑白马入湖仙去,所以有了这个湖的名字。本世纪20年代,夏丐尊、朱自清的小平屋,丰子恺的小杨柳屋,李叔同的晚睛山房,经亨颐的长松山房,何香凝的蓼花居等相继在湖畔落成,从此,白马湖变成了一个令人怀想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丰子恺(1898-1975),出生于浙江桐乡,十六岁就读于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时,深受李叔同喜爱,遂鼓励其向美术方面发展。就这样丰子恺在李叔同的引导下迈出了追求艺术道路的第一步,开启了艺术之门,后曾游学于日本。一九二二年开始漫画创作。一九二五年出版了第一本漫画集《子恺漫画》。丰子恺一生创作丰富,在绘画、音乐、书法、文学、艺术理论以及翻译方面都有杰出贡献,是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而他留给后世影响最广的是他那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其作品充满亲切,优美,感人的情趣,又内涵深刻,…  相似文献   

13.
文学教学呼唤教师的文学素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世纪20年代,浙江上虞白马湖畔,一所私立的春晖中学,集中了一批博学有识之士,经亨颐、夏丐尊、冯三昧、杨贤江、朱自清、匡互生、丰子恺、王任叔(巴人)、刘熏宇、朱光潜以及何香凝、柳亚子、蔡元培、黄炎培、张闻天、李叔同、叶圣陶、陈望道、吴稚晖、俞平伯、吴觉农、蒋梦麟、于右任等来此执教或讲学.一时间那里英才荟萃.区区白马湖畔,养育着不同风格、各种流派,参差互见,相得益彰,余韵源远流芳,至今犹令人回望不已.  相似文献   

14.
集绘画、文学、音乐、翻译、教育于一身的艺术大家丰子恺,受老师李叔同的影响,一生醉心于文学艺术的同时,更追求灵魂和精神的高度。人生的无常、生活的日常、境界的非常构成了他生命品格的三个维度。丰子恺的“护生”“护心”于当今中国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适合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类文明的凝聚、内化与升华,是衡量个体与社会文明的重要尺度.情感教育是教学的根本,正如著名教育家夏沔尊所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  相似文献   

16.
20年代初以来,作为一个活跃于文化教育和出版界的知识者创作群体,以丰子恺、夏丐尊、朱自清、叶圣陶为代表的"白马湖散文作家群"的文章清淡隽永,风骨特立,其成员的思想品格、道德规范、艺术追求等的一致性倾向,显现着内涵丰富的流派现象,相当典型地代表了现代中国一部分文人作家的散文创作特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对这个作家群的研究一直以来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拟对白马湖散文作家群及研究现状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17.
弘一法师李叔同晚年把生活与修行结合起来,过着随遇而安的日子。一天,他的老友、散文大家夏丐尊来拜访他。见他吃饭时只配一道咸菜,夏丐尊不忍地问他:“难道这咸菜不会太咸吗?”“成有成的味道。”弘一法师回答道,吃完饭后,弘一法师倒了一杯白开水喝,夏丐尊又问:“没有茶叶吗?怎么喝这平淡的开水?”弘一法师笑着说:“开水虽淡,淡也有淡的味道。”  相似文献   

18.
丰子恺先生的怀念文章《怀念李叔同先生》,回忆了李叔同先生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任教时认真、执著、谦和的工作作风。据丰子恺先生的回忆,那是1914年,当时李叔同先生在那里任音乐教师,他的为师之道给丰子恺留下了深刻印象,堪为师表,堪为典范。  相似文献   

19.
丰子恺美学思想的核心是其对于“艺术的心”的阐释,这是一种兼具“绝缘”与“同情”的艺术精神,通过对儒道释传统文化的思想的吸纳与融合,丰子恺将两者统一在“童心”当中。这一理论也决定了丰子恺对于艺术与人生关系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夏丐尊是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编辑出版家和翻译家.他所翻译的<爱的教育>(日译本),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目前国内外关于夏丐尊翻译思想的研究寥寥无几,其主要原因在于夏丐尊并没有专门的翻译理论著作并提出明确的翻译标准、目的和策略,这就使得研究夏丐尊翻译思想有一定难度,只能从他的论著中提取归纳.夏丐尊的译作<爱的教育>渗透着他的翻译思想.文章从夏丐尊翻译<爱的教育>入手,剖析其翻译过程中所秉承的标准及原则,对他的翻译思想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