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基于学习共同体理论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求为学生创建平等、互动、对话的课堂,是素质教育背景下,满足"学生本位"要求的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我国教育改革推进过程中,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相对较为滞后,有效课堂建设仍旧存在不足。本文以学习共同体理论为基础,探讨大学英语课堂学习共同体构建路径,通过积极转变教师角色,建立"共享"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式,将学习权赋予每一位学生;创设具体学习情境,促进学生语言实践;培育"学生本位"课堂文化,创建课堂学习共同体;构建有利于师资发展的共同体等途径,有效解决当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课堂学习主体缺失、忽视课堂语言学习社会性、课堂教学脱离真实语言情境、师资保障力度不足等问题,有效拓展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2.
在新媒体技术环境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更加强调坚持学生立场,让学习真正发生。教师要灵活设计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使课堂从"基于教"到"基于学"的转变,要构建以互动和对话为基础的学习共同体,并强调以生为本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这样才能让学习真正地发生。  相似文献   

3.
对话教学正在成为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路向之一。课堂教学对话应以促进学生的深层次思维发展为根本目标,课堂教学对话实施的前提是构建理想的话语环境。研究以《市场调研与预测》课程为试点,在开展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对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在教学对话上的差异分析和学生参与教学对话行为的影响因子分析,认为在话语环境构建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基础,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是核心,完善的学习支持是保障,深度的师生关系构建是关键。  相似文献   

4.
学习共同体是一个学习主体和其他学习主体在拥有共同愿景、平等融合的环境下,主动参与学习与分享经验的学习型组织。它具有活动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三个特征。实现用一种民主平等、倾听分享、对话探究的课堂教学情境代替"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情境,成为构建一个"和而不同"课堂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如何提高大班额教学的有效性,是基础教育亟待破解的难题。我们认为,学习共同体,是大班额有效教学的基本载体。坚持和而不同、对话协商、活动体验、合作共享的原则,重构课堂组织形式、变革课堂教学方式、创新课堂管理模式、丰富课堂教学资源,是构建学习共同体,实现大班额有效教学愿景的重途径。  相似文献   

6.
"学习共同体"是新课程改革以来倡导的一种新型课堂教学师生关系。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构建一种合作学习的伙伴关系,师生平等对话,互动交往,互教互学,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对话课堂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课堂教学要建立师生共同组成的"学习共同体"。在语文教学中,词语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引导学生通过与题眼、场景、人物、作者展开对话可以走进文本,回归语文教学的本真。  相似文献   

8.
宁波大榭开发区位于东海之滨二大榭教育部门积极构建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的学习共同体。以实现有意义的师生对话为基本策略,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打造"简洁,扎实、高效"的活力课堂。合作型研修活动的开展,加快  相似文献   

9.
积极应对新形势下的基础教育改革,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应立足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与时俱进,更新教学观念,精心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和谐课堂",努力实现双向交往,尽力做好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路人,带头人。  相似文献   

10.
课堂是由"教"与"学"共同构建的,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交流与沟通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而沟通与交流就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对话。对话式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出现的新型教学方式,它的应用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关系,实现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目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以初中语文课堂为例,对"对话式"教学方法应用给出基本的过程和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的对话式教学理论认为:对话是解决教育中不平等现象的重要途径,其理念对我国正在实施的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具有重要启示。开展对话教学需要彻底转变“师本位”的观念,创建师生学习共同体,课堂之上综合使用各种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对话存在的对话重心知识化,对话内容教条化,对话结构程式化,对话方向“浅性化”以及对话方式静态化的弊端,使教学难以为实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之目标做出更大贡献。因此,必须革新课堂教学对话,让对话具有思想性和启发性,形成民主、平等的氛围等,使“有效的”、“人本化”教学对话占据课堂。  相似文献   

13.
课堂沉默来自于学生、教师以及教学组织等多方面的原因。要让真正的教学发生在课堂,必须重建民主平等的师生课堂交往关系,用爱和理解构筑师生对话共同体。课堂是生生、师生间关系和意义发生与建构的场所;教学是师生间共生共长,构筑师生学习共同体的过程;学习是教学活动之后学生内部状态变化的过程,师生之间关系在课堂中是关联融通的,教学的目的要始终立足于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14.
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混合教学模式探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2+2教学模式是传统课堂教学与多媒体和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它的目标是以校园网为支撑,改革传统的单一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调查数据表明此新教学模式较为有效,但依然存在弊端,本文对此提出建设性的对策以使其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5.
试论隐性化的因材施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对学生进行同质分组,在异质小组或混合教学班中同样也可以实施因材施教,但条件是,教师必须把"交往""对话"和"协作"因素引入常规课堂;与能力分组相比,建立在课堂交往、对话和协作基础之上的隐性化因材施教,更具有现实的可行性;实施"隐性化因材施教"的关键在于创建"课堂学习共同体";创造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典型课程模式有:"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模式"和"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模式",等等。  相似文献   

16.
Classroom stories of multicultural teaching and learning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This is the second of three papers based on a 20-month study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a diverse classroom in a downtown community school in Toronto, Canada. The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was to describe the detail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a multicultural classroom and to document successful strategies in working with immigrant and minority students. The three papers detail the process by which this focus on classroom life led to a critique of the literature and to a new way to think about multicultural teaching and learning, which I call 'narrative multiculturalism'. In this paper, I provide a sampling of stories that illustrate what contributed to my changing thinking about multiculturalism. Four short stories focus on a participant teacher in her school, in her classroom and in interaction with her students. The stories illuminate the complexity of multicultural teaching and qualities of narrative multiculturalism. In the analysis of the stories I explore multicultural understandings that developed from the experience of being in the classroom, being in relationship with a teacher participant, and our on-going dialogue.  相似文献   

17.
冯娟丽 《成才之路》2021,(11):80-81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教师要不断优化、更新教学方法,为学生构建高效的数学生态课堂,开展对话式教学。在数学生态课堂开展“对话式教学”有利于凸显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实现师生、生生间的良性互动,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主动性。文章探究数学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的教学价值及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18.
随着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技术环境不断变化,传统课堂以"教"为主的教学结构逐渐被以"学"为主的结构所取代。以"学"为核心的未来课堂教学结构的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发生了改变,本文研究了未来课堂教学结构中教学媒介、教师与学生、认知三层构成要素,讨论了它们之间相互耦合、相互作用的关系;并以课堂教学的两个主体——教师和学生为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素,分别对未来课堂教学结构的多维、层级、互动三个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学习型共同体课堂”的理解与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作为学习型共同体的理解是现代学校教育发展中的新理念,是人们对传统的以班级授课制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批判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观点。"与学生合作的课堂"、"以每一位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润泽的课堂"等观点都为把课堂理解为学习型共同体打下了基础。课堂既是一个学习型组织,又是一个微观的共同体。把课堂理解为学习型共同体,就是要对过去旧的以知识为本位的课堂模式进行批判,建构一种新型的以学生为本位的课堂教学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