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发展。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日益迫切。完善农村养老社会保障制度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的认识程度,选择适合于农村化传统的社会养老形式,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农村社会养老问题逐渐凸显,而关于政府在其中的责任定位问题,当前学界有政府主导和政府、市场、企业、个人共同承担两种看法;在今后农村养老模式的选择上,有普惠制和自我养老和家庭养老相结合、辅之以社会支持,以及分群体特征进行制度设计三种模式.而要将研究进一步引向深入,最为根本的就是深入社会,加强实证研究,从农民的实际需求出发确立政府在农村养老保障中的有限责任.  相似文献   

3.
由于我田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的客现存在,由此形成了二元社会保障体系.相对于较为全面的城市养老保障体系而言,在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目前多数农村人口仍然依赖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农村居民从正式制度中得到的养老保障待遇几乎没有,其主要根源在于:农村养老保险作为一种社会保险,政府并没有真正地参与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本文量点分析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过程中政府缺位的现状,并探讨导致政府责任缺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当前农村主要有二种养老方式:一种为家庭养老,一种为社会养老。家庭养老是传统养老方式,也是养老的主要方式,社会养老是一种辅助形式。由于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计划生育政策和农村家庭结构的变化以及历史上的原因,农村老人赡养纠纷问题十分严重。因此,解决好农村老人赡养纠纷,必须加强农村现代化建设,加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增强家庭的赡养功能。政府还要加强政策性的支持,加强立法,出台政策,实现农村由家庭养老为主逐步向社会养老为主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农村居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意愿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河北省25个县(市)173家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对农民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加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农民对养老保险水平的选择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河北省农村地区对社会养老保险需求强烈,农民的个人特征、家庭特征等差异对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及实施影响显著,应该列入制度改革的考量范畴;农民养老观念已经开始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转变,政府应充分考虑农民的不同心理需求与参与意愿,制定更为合理的制度.  相似文献   

6.
论构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的政府供给主体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的推进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社会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农民养老难问题可能成为社会动荡的导火索,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问题的关键在于认清政府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的主体地位以及政府责任的重要性。只有明确了政府在农村养老保险中的主导作用,使之成为制度供给的主体,并以其主体地位来制定保障农村养老保险发展的法律规范,推行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大政府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强化其对农村养老保险的监控管理,才能促进农村养老保险事业的健康、快速、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未富先老的特殊国情,使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面临严峻挑战。在充分认识国情的前提下,探索比较完善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是亟待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在制度、管理、政策、养老模式及政府责任面临现实困境,需要提出新的思路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机制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我国传统的农村家庭养老的生活保障功能日益弱化。构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机制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村计划生育政策执行、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对农村老人的社会关怀。加快户籍制度变迁,加大农业税制度改革力度,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制度,创新以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相结合的中国特色养老化,是构建我刚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机制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在以往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论述中,过多的是在关注养老保险制度本身,而对外部环境重视不够。舆论环境方面,政府和社会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重视程度不够,宣传力度不大;制度环境方面,缺乏配套的行政制度和法律法规,因而没有强有力的约束机制;经济环境方面,尽管国家和社会总体水平达到一定要求,但政府的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农村经济发展地区差异和农民个体收入差异较大;文化环境方面,政府对农村地区文化教育投入太少,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加上传统文化影响,致使农民的养老观念比较滞后。这些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和制约着农村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个体化理论是当代家庭研究中的代表性理论之一,强调个体从传统的社会关系中脱离,关注个体化进程对家庭领域的影响。当代中国农村社会处在个体化进程中,以家庭私人化和个体的崛起为标志。家庭养老仍是当前农村地区的主要养老方式,农村社会的个体化进程,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当前农村家庭养老困境。而强化政府的制度能力建设,多主体的共同分担机制及传统孝道文化的倡导,能够有效地缓解当前农村家庭养老困境。  相似文献   

11.
城乡二元分治的治理模式、农村现行的土地承包政策以及农民在养老保障上的失语,是促成当前农村以土地为基础,以家庭为核心的养老模式的重要因素。由于目前家庭养老能力受到削弱,土地的保障功能日益弱化,同时国家的养老保险政策存在制度缺陷,这种模式受到了严重挑战,无法满足农村养老需求。因此,政府应该通过提高土地保障能力,充分发挥家庭的养老保障功能,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等措施,解除农民养老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2.
通过社会调查了解了农村居民接受社会养老社会保障的现状,分析了农村居民的参保意愿和对养老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探讨了我国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应向"基本社会养老保险(主线) 社区养老保障(辅助) 家庭养老支持"的复合型模式转型,同时明确政府在农村养老保障中的主导地位,加快立法,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提供法律支持。  相似文献   

13.
刘芳 《天中学刊》2014,(4):58-60
农村留守老人养老是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农村互助养老在观念、经济、生活习惯等方面都适合农村老人需求,是农村留守老人养老的可行选择。结构松散,资金受限,缺少法律规范和政府引导支持,导致互助养老存在着不稳定性。为有效提升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质量,促进农村互助养老事业的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强化互助养老的制度设计,加大互助养老的宣传推广力度;开拓多元筹资渠道,增强资金效用;加快法规建设,促进互助养老的规范化;完善农村互助养老的政策保障服务建设,形成相应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4.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构建全民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但现阶段我国农村存在家庭养老服务功能弱化,养老保障水平不足;政府保障支持不到位,法律法规及配套设施不完善;市场资金投入力度不够,农村养老市场化程度低;农村养老观念保守,养老保险参与意愿不强等困境。通过守牢家庭养老底线、破除农民僵化的养老思维、建立农民退休制度、政府统筹农村养老工作等举措,可有效解决农民的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15.
《湘南学院学报》2021,(6):26-30
在人口老龄化程度城乡倒置的当下,农村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安土重迁的文化因素、未富先老的经济因素、人口流动的社会因素和计划生育的制度因素使得在贫困县农村发展互助养老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湖南省安仁县农村空巢老人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和访谈,发现农村空巢老人对互助养老需求较低,空巢老人对互助养老服务有具体期待:养老服务主体多元化、互助养老服务内容多样化、互助养老服务持久化。针对空巢老人的互助养老需求,提出三条在农村发展互助养老策略:一是政府主导,加大互助养老的宣传力度,出台相关制度,加大财政投入;二是构建多元立体的互助养老网,实现多元主体的互动、融合,形成多元化的服务主体;三是拓展互助化养老服务内容,全方位关注空巢老人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农村老年人的历史贡献与政府提供的养老保障极不对称;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其生存质量普遍低下,社会负面效应大;实施承包地换社保制度,开放农村土地要素市场,实现土地养老,具有多重正面效应;从成渝经济区试点,待政策完善后向全国推广,是实施城乡一体化新战略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的赡养问题是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妥善解决好农村养老保障问题,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现状、原因,从个人、制度和政府三个层面提出了一些可行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8.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意义重大。当前建立健全这一制度,要明确政府职责,强化制度创新,统筹解决财政分担等问题,因地制宜,建立起多层次全覆盖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给中国农村家庭养老带来了冲击,使得家庭权力结构逐渐分散,子女孝养的功利性增加,家庭养老经济保障变得脆弱.但是基于中国农村的经济发展现状,农村家庭养老的深厚文化土壤以及国家和政府为农村家庭养老提供了法律制度保障和具体的物质支持,这些都使农村家庭养老仍有其生存的空间.为了更好地适应城市化发展的需要,原有的家庭养老模式需要进行新的调整.例如积极发展农村养老保险和其他养老保障,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集体养老相结合,更注重老人的内心感受和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农村养老需求趋于复杂化和多元化,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成为农村养老的一大发展趋势。笔者通过对青岛市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养老的现状调查显示,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养老观念、政策环境等因素的制约,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养老整体不足。需要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社会力量自身治理能力的提升,社会的广泛支持,从多方面促进和激发社会力量的发展及其养老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