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教养生思想是我国古代养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养生思想创树于东汉三国,形成体系于两晋隋唐,昌盛于宋元,明清以后则逸出宗教转入社会。该思想的主要理论:形神合一的生命观,乐生恶死的人生观和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我国道教的养生思想简论》中论述了我国道教养生思想形神合一的生命观、乐生恶死的人生观和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的基础上,对道教的精神修养、形体锻炼及呼吸修炼等方面的养生思想进行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先秦道家生命观进行梳理,并对其体育养生思想进行分析.认为:《周易》和《尚书》对先秦道家生命观及其体育养生思想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生命价值观、生命存在观、生命本性观、生命机制观、生命结构观等生命现形成了道家“重人贵生”、“自然无为”、“自然朴真”、“阴阳气化”、“形神兼养”的体育养生思想.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中国传统养生思想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传统养生思想和理论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了传统养生的"重人贵生"的思想,"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心身统一"的生命观,"形神共养、性命双修"的养生观,和"动静相宜"的运动观等特征,不仅提炼和总结了传统的养生思想和理论,有助于传统养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而且丰富和完善了当代健身气功的理论。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养生的发展动力及特征管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中,养生作为与医疗保缝和体育健身都具有密切联系的交叉性领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名家甚多,论著甚众。其中不少养生思想和方法,至今还在我国民众中广为流行,成为大众健身的基本方略。这些神形兼备、大人合一、内外结合、亦动亦静的养生术在日本、  相似文献   

6.
道教是在中国文化中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是在我国古代原始宗教信仰的基础上,结合方仙道、黄老道与古代的修炼术等演变而成的。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它的思想体系十分庞杂,虽然在明朝中叶已经走向衰落,但它的许多思想至今仍影响着人们,有的甚至是根深蒂固的。如受道教导引术与炼丹术的影响,不少人在健身思想上出现了严重的偏差,使得健身行为变得十分的荒谬和离奇,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等资源,甚至使人陷人歧途而不能自拔,最后导致家破人亡之悲惨后果者数不胜数。因而,清理道教的文化遗产,描绘它的真实面貌,评论它的千秋功…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我国古代道家、儒家在养生方面思想和观点的分析,对我国古人对生命价值的理解和关注以及对休闲健身的追求及其积极的人生态度进行了研究。结论认为:作为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休闲方法,养生有着重要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武术内家拳与道教同为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内家拳拳理的核心思想即道教的"道"的核心文化。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习练或研究内家拳,最重要的目的是修身养性,领悟经典传承。道教内丹之学,源远流长,其养生观是一个注重有机整体的体系,是科学的养生观;内家拳的拳理体现出许多道教内丹养生思想的生命观和修持观,其精髓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  相似文献   

9.
《山东体育科技》2001,23(2):77-78
《管子》的健身养生思想是中国传统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人类物质财富迅速增长的同时,因生活方式不合理而导致的“现代文明病”正日益侵害着人们的机体.为寻求解决途径,众多西方学者将目光转向了中国的传统养生.《管子》天人合一、形性相葆、节食慎居、充摄和成的健康观、生命观与当今世界的整体健康不谋而合,对“现代文明病”的医疗发挥着惊人的效果.采用文献资料法,对《管子》在养神、养形、怡情方面的健身养生观进行了阐述,以使《管子》健身养生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曾永忠 《湖北体育科技》2004,23(1):39-40,42
先秦时期是我国传统养生理论萌芽时期,《吕氏春秋》继承和发展了先秦诸子的养生思想,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古代体育在科学的道路上向前发展。《吕氏春秋》提出了动以养形、益气保精以养神以及养生与卫生保健预防相结合的养生方法,这与现代体育卫生观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11.
《管子》的健身养生思想是中国传统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人类物质财富迅速增长的同时.因生活方式不合理而导致的“现代文明病”正日益侵害着人们的机体。为寻求解决途径.众多西方学者将目光转向了中国的传统养生。《管子》天人合一、形性相檩、节食慎居、充摄和成的健康观、生命观与当今世界的整体健康不谋而合.对“现代文明病”的医疗发挥着惊人的效果。采用文献资料法.对《管子》在养神、养形、怡情方面的健身养生观进行了阐述.以使《管子》健身养生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太极拳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一种用中国古代的阴阳、太极理论来解释拳理而命名的拳术。太极拳保健与养生文化正适应当今社会生命观、健康观的发展趋势,通过分析太极拳的锻炼方法及对人体各系统的健身养生功效,阐述太极拳在现代医学、科学急速发展的过程中作用于人类健康所独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按摩对人体良好的健身作用,在古代就已被人们所认识了,所以古人很早就把按摩术纳入健身祛病和延年益寿术中。老子的健身养生按摩法,是我国最古老的按摩之法。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恐后世失传,便把它收藏在《千金药方》里。这是一套全身锻炼的自我按摩法,又叫主动按摩,是古代养生家配合导引气功所做的健身操。老子按摩法共44式,是我国非常难得、价值极高的古代健身操,坚持行之,锻炼了身体,坚强了内脏。此方简易,人皆可做,居家旅游也可以随时施用。  相似文献   

14.
气功,浅显地说,就是在意念指导下进行的一种健身祛病养生长寿的锻炼手段。是我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积累和总结出来的一种养生之道。气功的名称很多,诸如吐纳、导引、行气、食气、练丹、参禅、止观、静坐等。晋代道士许逊写的《净明宗教录》中有“气  相似文献   

15.
齐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其鲜明的文化特色在我国传统体育中独树一帜。稷下学宫的建立。孕育了齐文化丰富的养生思想。“天人合一、形神统一”,“静心、调志”,“节食慎居”的生活养生观强化了现代“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体育健身理念,使齐文化养生的丰富内涵服务于现代人的健康生活。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吕氏春秋》的体育及养生思想研究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吕氏春秋》的体育及养生理论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战国时期的众多学派的理论观点,它肯定了体育对健康的积极作用,广泛地吸收了先秦诸子百家的养生思想,其"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等健身思想至今仍在传承与发展,是集我国传统养生文化之大成的一部巨著。"察阴阳之宜"的"顺生"观、"食能以时,充虚而已"的饮食观、"我命在我不在天"的生死观、"成乐有具,必节嗜欲"的乐舞观等思想是其主要养生观点,著作同时对于体育的健身功能、军事功能和教育功能也进行了阐述。文章还指出了《吕氏春秋》养生思想的一些缺陷,建议要进行批判性的继承。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木桶理论"在中国老年人开展体育养生过程中的启示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受"木桶理论"启示,中老年人在体育养生时要树立整体观,做到形神合一、动静结合,在讲求科学养生的同时注重因人而异,还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这些启示对中国老年人实现强体质、增精神、祛病疾和益寿延年的养生目标非常有益。  相似文献   

18.
“动形养生”是我国古代人们从长期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朴素的体育健身观念。“动形养生”的基本内涵为外强形体、内静养神、形神共养,以适“中”为其锻炼原则,“血脉流通”为其锻炼宗旨和内在健身机理。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传统养生文化中科学养生观的剖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健康长寿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我国传统养生文化内容丰富,观点独特。本文仅从崇尚自然、发展形神中和动静起疏畅经络四个方面,剖析了部分传统养生文化的科学养生观,以期做到“古为今用”,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为人们日常养生保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访问调查等方法,调查河南省回族宗教民俗活动中的养生健身行为。调查结果显示,河南省回族宗教民俗活动中的养生健身行为主要存在于饮食禁忌与宗教活动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本研究将为回族养生健身行为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