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生》2013,(16):9
1919年,《新青年》发表了鲁迅的文章《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鲁迅写到,要做"觉醒的父母",要"解放幼者",让孩子们"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这些观念,在当年可谓相当"先锋",今天看来,锋利依旧,仍值得我们深思……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父亲母  相似文献   

2.
王权 《现代语文》2009,(9):99-100
纵观研究鲁迅的文章和著作可谓蔚为大观,洋洋洒洒,然而在这个学术大厦中,我们却发现鲁迅先生正离我们越来越远。对于中学教材鲁迅作品选文也存在众多争议,现在的趋势是鲁迅选文在减少,学生甚至有一种怕鲁迅文章的现象,这就说明了研究鲁迅的文章虽多,但成效不佳。笔者从事语文教学多年,也教过鲁迅文章多篇,因此就后现代语境下鲁迅现象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3.
早在一九一八年,鲁迅先生就呼吁社会各界:“中国的现在,正须父范学堂”,要求做父母的,“生了孩子,还要想怎样教育,才能使这生下来的孩子,将来成为完全的人”。鲁迅先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为我们教育孩子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特别是他的教子观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反对禁杀,发挥个性鲁迅先生对独子海婴的疼爱,在当时既有人称道,也有人反对。“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这脍炙人口的诗句就是鲁迅先生对讥诮他疼爱儿子的人的答复。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在七十多年前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他的回答是:“便是依据生物界的现象,一,要保存生命;二,要延续这生命;三,要发展这生命(就是进化)。生物都这样做,父亲也就是这样做。”(《坟哦们现在怎样做父亲》)鲁迅先生的话虽是就怎样做父亲而言,却同样适合学校教育的整体目标。除却进化的观点不谈,鲁迅先生所说在今天依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把它放进当下的中学语教育中来看,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配得李何林先生曾经在一篇什么文章(篇名忘记了)里说过,对於鲁迅先生的真正深入的研究,现在也不过刚刚开始。话是很不错的。解放以来,我们研究鲁迅先生的工作虽然做了一些,但是无论数量或質量,都远远赶不上人民的要求。就《狂  相似文献   

6.
<正>教学是一门艺术,学生是"一条小鱼"。时代在变化,学生也在变化,我们现在到底怎么做教师呢?我以为做教师难也不难,只要你用一颗爱心和责任心,以及广博的知识和适合你的学生的教学方法,你一定可以做好教师,一定是一位好老师。引用鲁迅先生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断章取义:我们现在怎样做教师?现在孩子太难管了,不能打,不能骂,那  相似文献   

7.
鲁迅与死亡     
我常想,周家父子真是难做人、做人难:除了血缘,鲁迅几乎不是你们的家人。他的声誉,还有一代一代像我这样的外人,永远拿“鲁迅”这个名字打搅你们全家。扯远了。现在我来说我的话题——“鲁迅与死亡”。鲁迅先生病重那年,写了一篇随笔,叫做《死》。过了一个多月,他真的去世了。这篇质朴的随笔搁在今古所有谈论死亡的文学中,也是绝品,而其中遗嘱的最后两句,真不愧为堂堂鲁迅,拿去和世界上种种著名的墓志铭与临终之言比比看,可谓独领风骚。这两句话,我们早知道的,就是:让他们怨恨去,我一个都不宽恕。我的问题是:我们果然知道鲁迅先生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8.
对待鲁迅先生的作品。我们现在首先需要做的工作就是认真考量、鉴别,我们不能因为鲁迅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便认为鲁迅作品在语文教学上也具有同等的地位。另外,我们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性,否则,一些不适合中学教学的鲁迅作品选入课本,就可能会出现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尴尬情况。  相似文献   

9.
细读鲁迅先生的作品,我们不难发现,在对事物表示判断的时候,鲁迅先生常用一种看似矛盾、实为更加恰当、严密的语句。如:①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已的确死了。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鲁迅先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所体现的教育思想,以及它对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1.
鲁迅先生81年前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指出。应把对子女的爱,“扩张”“醇化”为对子女的理解、指导和解放。那时的孩子,现在早成祖父母了,但先生当年提出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请今天的家长们注意不要步入——  相似文献   

12.
从小说到散文,散文诗再到杂文,看客形象的涌现可谓反映了鲁迅先生创作的心路历程,在鲁迅先生的“任个人而排众数”的初始思想中我们不难理解这种偏激的语言所显出的几分焦急和无奈,在“人肉筵宴”的“厨房”里不去摧毁它,就只能在看者的冷眼中、笑声中、流言中走到末路。鲁迅先生首推文艺,自出心裁,以喜审悲的艺术匠心使这种具有劣根性的民俗生活群像变得刺跟和厚重,其笔下的艺术世界可谓灵肉皆备,入木具有极大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活在未来     
"许多人都认为是生活在现在,生活在当下,其实不然,我们吃饭、工作、行走、写作,都是在为未来做准备。"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如是说。大江健三郎12那年,母亲送给他一本鲁迅的书,叫他认真读。从此,鲁迅先生便给了他一生的"希望"。  相似文献   

14.
《鲁迅自传》千字左右,鲁迅先生以平实、简洁之语简要介绍了自己的生平与成长过程、著述情况。现在,让我们沿着先生成长的足迹,撷取他在不同人生阶段写的五首抒情言志诗,感受一下先生的内心感情世界,走近先生,以加深对《鲁迅自传》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现在对于鲁迅部分作品被移出教材的争论很激烈,对此笔者无意讨论其是非,但我们是否要反思一个问题:即使鲁迅的文章不被移出,我们真的在教学上贯彻了鲁迅先生的意图?教材的编排目的我们真的达到了?遗憾的是,笔者发现,事情恐怕相反,现在对鲁迅作品特别是小说的教学存在很大的问题,教学停留在人物性格分析上,效果停留在嘲笑愚昧表象上。  相似文献   

16.
这篇短诗是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一日写的 ,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日过后不到半个月……鲁迅先生在逝世前不久写的一篇题目叫做《死》的文章里叮嘱过 :在他死后 ,叫我们“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 ,叫我们“忘记”他 ,“管自己生活……”。想想看 ,鲁迅先生为人民革命事业艰苦卓绝地战斗了一生 ,并没有半点个人主义的念头。生前和敌人战斗 ,临死想到的不是个人的身后名而是告诫人民要警惕敌人 ,努力奋斗。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位有敌无我、有我无敌的伟大战士。对于这样的战士 ,人民能忘记他吗 ?由于纪念鲁迅先生产生的以上这样一些思想和情…  相似文献   

17.
【设计理念】现在的学生一提到鲁迅的小说,都很头痛,这是因为现在中学生生活的时代距离鲁迅先生生活的时代已经比较久远了,鲁迅文章中的语句、感情,学生接受起来有些困难。但是鲁迅先生的文章是其所在时代的一面旗帜。优秀的文章传承的是一种精神、一种责任、一种警示、一种反思。我们不能因为鲁迅的文章艰深就不让学生去读,应该想办法,让学生读懂鲁迅的文章,进而理解鲁迅的文章,  相似文献   

18.
鲁迅的回答     
1931年,中学生杂志社向鲁迅提出一个问题:"假如先生面前站着一个中学生","(先生)将对他讲怎样的话,作努力的方针?"鲁迅回答道:"先生我回问你一句,就是:我们现在有言论的自由吗?假如先生说'不',那么我知道一定也不会怪我不做声的.假如先生竞以'面前站着一个中学生'之名,一定要逼我说一点,那么,我说:第一步要努力争取言论的自由."  相似文献   

19.
一说,温故言新法。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一篇课文——《三味书屋》,主要讲的是鲁迅小时候勤奋读书的故事。我想大家对鲁迅在艰苦环境下,用一个小小的“早”字勉励自己无论做什么都必须“时时早,事事早”,还记忆犹新吧?毛主席曾经称鲁迅先生为三家:文学家、思想家、活动家。鲁迅先生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地位是不可磨灭的。现  相似文献   

20.
我们现在如何做父亲?沧海桑田之后,重读l919年鲁迅先生在《新青年》上的设问,墨迹如新,问题依旧,且更沉重如铅,直坠入人心底。先生之问,在于如何从封建专制的父权社会中解放孩子,让孩子获得新生。"一个孩子在一小时中所受到的干涉,一定会超过成年人一年中所受社会指摘的次数。在最专制的君王手下做老百姓,也不会比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