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收藏》2006,(5):190-191
陈可之从事绘画有一段自己的经历。16岁考美院以前没有画过儿童画,而是在四川家乡街头画大型毛主席像和宣传画,被人誉为“神童”。那是中国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虽然在他现在的作品中已难觅当年的影子,但独特的体验却形成了他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情愫,铺垫了艺术生命的底色。  相似文献   

2.
《收藏》2014,(10):140-145
李苦禅(1899~1983年)原名英杰,后名英,字励公,山东高唐人。出身贫寒,苦学自励,后拜齐白石为师习花鸟绘画。广泛吸取八大山人等前辈技法,其作品清新秀雅,中晚年后笔墨酣畅淋漓,常作巨幅通屏,气势博大。李苫禅的成就在于花鸟大写意绘画艺术上不受传统所限,独树一帜。齐白石曾赠李苦禅诗云:"苦禅学吾不似吾""苦禅不为(不造假画)真吾徒。"这既说明了李苦禅的人品出众,也点出了李苦禅绘画艺术的成功之法。  相似文献   

3.
《收藏》2014,(19):140-145
李苦禅(1899~1983年)原名英杰,后名英,字励公,山东高唐人。出身贫寒,苦学自励,后拜齐白石为师习花鸟绘画。广泛吸取八大山人等前辈技法,其作品清新秀雅,中晚年后笔墨酣畅淋漓,常作巨幅通屏,气势博大。李苫禅的成就在于花鸟大写意绘画艺术上不受传统所限,独树一帜。齐白石曾赠李苦禅诗云:“苦禅学吾不似吾”“苦禅不为(不造假画)真吾徒。”这既说明了李苦禅的人品出众,也点出了李苦禅绘画艺术的成功之法。  相似文献   

4.
《收藏》2011,(10):I0033-I0033
人生是一种体验,题材的选择和艺术的表现形式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在广阔而丰富的生活中吸取创作的灵感,传统绘画的理念和中国绘画特有的人文气息使我始终徜徉在一股心逸至高的抒情状态中。体验、感知、表现、领悟,一切新的东西都会使我流连忘返,过去的方法、特点、符号以及所谓的风格在新的感知面前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相似文献   

5.
体育绘画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体育绘画是创作者通过对体育运动的认真观察或亲身体验,经过不断的探索和提炼,将心目中的感悟、思考和影像表达在画面上的一个过程。绘画作品首先体现的是艺术性,但是作品的创作必然会受到社会文化思潮、人类审美理想、个人生活体验等内外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所以说一幅佳作不仅是绘画技法的艺术体现,还蕴含着积极、健康、向上的主题思想。不同风格的体育绘画在焕发它的艺术生命的同时,还负载着对体育运动在人类进步,社会发展中重要性的宣传和促进推动作用。从另一个角度看,体育绘画又是体育文化,体育运动技术传播与交流的一种直观形…  相似文献   

6.
吴伟忠 《收藏界》2012,(12):113-115
自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伴随着国内艺术品市场的不断繁荣与发展,一种在欧美等地十分流行、在中国逐渐趋热的独立画种—中国新钢笔画,已渐渐浮出水面。新钢笔画是一种具有独特表现力的绘画艺术,它靠金属笔尖沾上墨水,通过笔尖在纸面的运行而形成线条。由于作画者手势的轻重、缓疾、转折、点顿或重复所形成线条的疏密、浓淡、凝重、飘逸等各不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明代董其昌山水画的艺术特征:以禅入画,诗、书、画结合以及在当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唐伯虎卖画     
吕友者 《收藏》2012,(15):16-23
如果要问谁是画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风流浪子,那当属唐寅无疑。唐寅(1470~1523年),初字伯虎,后更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挑花庵主、鲁国唐生、桃禅仙史等,江苏吴县吴趋里(今苏州)人。少有俊才、博雅多识,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唐伯虎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在诗文上声名显赫,展露出特异的个性。他蔑视圣贤、关注民生,作为江南纵情任性的代表人物,与祝枝山、文徵明和徐桢卿并称"吴门四才子"在绘画上,尤长山水与人物,作品运用形象的笔墨业表现独立人格的精神追求,流注着一种激愤且狂放不羁的思想。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为明四家,对明中期以后的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寅独特艺术风格的产生,与他的卖画生涯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9.
邵大箴 《收藏》2009,(9):181-182
当我第一次看到张介宇的《胡杨礼赞》,内心为之一振。这幅长卷展示的是在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空寂的荒漠地区大片胡杨树的生命状态,它们枝叶繁茂、欣欣向荣;它们凋零衰颓、不屈不挠;它们顽强再生、繁衍不息……还来不及对这幅大画细细观赏,凭看画的直觉,我意识到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幅山水画,而是对有独特品格的胡杨树的礼赞,是借以表现一种生生不启、精神的艺术力作。待我随着长卷的展开细细观赏,我最初的震撼之情并无消减而愈发沉浸在感动和敬佩之中,既是为胡杨树顽强生命力而感佩,也为作者献身艺术、用绘画形式弘扬一种崇高精神的努力所折服。  相似文献   

10.
张凯 《收藏》2009,(3):36-38
八大山人和石涛代表了中国绘画艺术两座难以逾越的高峰,他们在曲折坎坷的艺术人生中,凭借高超的绘画技巧、独特的艺术语言和无畏的创造精神,锻造出了明清朝代更迭之际中国花乌画和山水画的经典风貌,影响中国绘画艺术发展数百年。八大山人和石涛的作品在市场上占据特殊而重要的地位,但目前现状却是其赝品充斥,鱼目混珠,从历史研究与当前收藏看,二人作品不仅存在着有待研究的空间,而且在收藏市场上具备无限的升值潜力。  相似文献   

11.
姚东海 《垂钓》2001,(1):70-71
对于放竿钓鱼者来说,射鱼无疑是一种新鲜的挑战,也是一种很好的机会来体验快速捕杀大鱼的刺激。  相似文献   

12.
《收藏》2013,(16):4
艺术的出生平凡得惊人。记录日出,画出野兽,制作生火道具。文学、绘画、艺术品的萌芽都是因为人们生活上的需要,在当时人类不知道他们创造了艺术,更不会想到千年之后能够荣登高雅的殿堂。所以,艺术的使命从来都不是放进高堂深院的博物馆,供人膜拜和瞻仰。艺术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参与、体验、关联、拥有和分享。  相似文献   

13.
球迷的心愿     
中国诗词、书法、绘画是中国艺术三绝。具有千古不衰的巨大艺术魅力和绵绵不绝的艺术生命。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中华化走向世界,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理解、接受以至珍爱中国诗、书、画传统化艺术。我国各地众多的烟厂也越来越多地采用中国传统诗词、书、画,使烟标艺术具有很强的中国传统化特色。而其中将诗、书、画三绝融为一体的烟标,则更具有特色,更受人们喜爱。  相似文献   

14.
静水流深     
正明代担当和尚有一首题画诗:"如有一笔是画亦非画,如无一笔是画亦非画。"陈传席先生在其《中国绘画美学史》中对担当和尚的这首诗做过如下阐释:"画要类某物,要象形,要有色彩。但这只是画的本身,但画之贵不在其本身。这正如玉,玉之贵乃在从玉的身上看到'君子之德'。"担当在这首诗里,指出画的意旨并不在于形色;若以形色论,他的画是"非画",因为没有一笔是"画";如不以形色论,而以笔墨所体现出的更深层的内容及意蕴论,比如"即禅即画",那么,他的画则笔笔是禅机,笔笔皆是"画"!中国艺术家往往关心的  相似文献   

15.
张岱年 《收藏》2007,(12):173-173
摄影是一种艺术,正如绘画是一种艺术一样,绘画讲究传神,绘画的最高境界是气韵生动;摄影也要传神,把一个人的内心境界表现出来。但是摄影能做到传神是很不容易的。魏德运的摄影能做到传神了。  相似文献   

16.
高强 《收藏》2011,(11):16-17
中国古代艺术的精华——明代西域“水陆佛像画”(1368~1644年),起源于宋朝的一种水陆法会绘画,盛行于明代,反映天上的佛、神鬼和人间民俗三个题材,称之为天地合一的“水陆画”。  相似文献   

17.
周安庆 《收藏界》2015,(1):85-89
“清初四僧”中的石(1612-约1692年),乃享誉古今艺坛的大画僧之一。他融禅理于丹青之中,并将之付诸于探索实践,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石的艺术世界,细细品味他笔下的几件山水禅画。一、画家石生平事略石俗姓刘,法名髡残、大杲,字石(亦作“溪”)、一字介丘,号白秃、石道人、电住道人等,明末武陵(今湖南常德)人。他自幼聪颖好学,性情耿直不阿,且不善言辞和交际。  相似文献   

18.
《收藏》2007,(2):1-1
“画贵灵变”,陶瓷绘画既要继承传统的精髓,也要把握陶瓷艺术的发展方向。所谓与时俱进,即是“笔墨当随时代”的旨准。文跃的瓷画多把粉彩与墨彩、人物与自然界的景物融为一体,既脱去了传统各式的羁绊,又形成了区别于古人和洋人,别人和超我的独特笔墨语言,表达其对陶瓷文化的感情及思变——求变——灵变的艺术轨迹。  相似文献   

19.
李洪伟 《收藏》2014,(1):158-163
齐白石先生在中国艺坛上生活了近一个世纪,是一位绘画艺术继承传统锐意创新的大写意画家,是一位诗、书、画、印全面发展的艺术家,在中国当代美术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他一生勤奋耕耘,为社会为人类留下了数以万计的绘画,书法、篆刻、诗歌等艺术作品,备受人们的赞赏和喜爱,他精于花鸟、草虫以及虾、鱼、蛙、蟹等水族类,也擅画山水和人物,他以他的童贞和逸趣描绘对象,充满了丰富的生活情趣。他注重观察自然,师法自然,在长期的探索中几经"变法",融合文人画和民间艺术的表现技法,敢于突破陈规俗套大胆创新,使自己的作品风格独特,他不仅追求简  相似文献   

20.
李晖 《收藏界》2011,(8):84-88
在中国绘画史上,清朝是既有传承又有创新的时代,为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作出过可喜的贡献。从顺治到乾隆,随着社会政治的逐步稳定、经济的发展和皇帝的爱好与关注,画业出现了一朝的鼎盛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