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归因理论是美国当代一种以认知的观点看待动机的理论,近年来在心理学界日益流行。历史上对动机的研究都是从行为的原因分析行为的结果,而归因理论反之,从行为结果推断产生行为的原因。这在动机理论的发展上是不平常的飞跃。归因理论主动地从行为结果中提取意义,从因果关系上推断原因,充分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韦纳采用实验和逻辑的方法将人们成就范围内的成功或失败结果的原因作出概括,具有代表性的原因是能力、长期努力、一时努力、心情、他人帮助、任务难度、运气、偏见等8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将原因按特性分类,建立了三个维度,即原因源维度(内部和外部)、稳定性维度(稳定和不稳定)、控制性维度(可控和不可控)。根据归因理论,学生用各种信息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归因之后,继之引起期望、情感和行为方面的心理变化,新的行为又会引起新的归因,从而形成一种良性或恶性循环。由此可见,有必要也有可能通过归因训练,使学生形成的归因倾向,提高学习动机,增强其成就行为。为探索怎样通过归因训练使学生对自己的成功或失败进行正确的归因,我们于2000年4月采用南师大孙煜明教授编制的动机测试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88份。问卷的项目有24道陈述性的问题,让受试按照自己实际情况自由地选择,不受限制。  相似文献   

2.
归因原因因素和归因维度的研究是归因研究的重要内容。对某一群体归因原因因素和归因维度的认识,可以为归因干预提供科学的基础。对中学生体育学习情境归因的研究指出:1)自身努力、自身能力、任务难度、他人努力、运气、心理素质等六项原因因素为中学生体育学习归因的主要因素;2)中学生把体育学习结果的原因主要归结于内部、不稳定、(自我或他人)可控的原因因素。  相似文献   

3.
高中生数学学习困难的归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的任何一种有意义的活动具有一定的动机与目的,导致产生结果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归因理论就是研究行为结果——原因的理论,是一种关于知觉者推断和解释自己或他人行为原因的心理学动机理论.认为行为的结果——原因可以从3个维度来进行定性分析,即:内因-外因、稳定-非稳定、可控-非可控.把这3种维度组合起来,可构成8种不同的分类,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4.
归因影响到期望的改变和情感反应,而归因后果影响后继行为的动机.用维纳的动机和情绪归因理论分析初中生数学学习成败的原因,得出以下结论: (1)学习兴趣、数学基础、教学方法和学习能力是影响优生数学学习的首要原因,且优生倾向于把自己的数学学习成功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可控的原因: (2)学习方法、努力程度、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是影响后进生数学学习的首要原因,且后进生倾向于把自己的数学学习失败归因于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原因;(3)优等生组与后进生组在学习兴趣、学习方法、数学基础、家长支持、教学方法、他人帮助、学习能力、身体状况、教师个性魅力等归因要素上存在显著差异.优生的归因往往较为全面,后进生则相反.  相似文献   

5.
运用《个人传统性和个人现代性量表》和《腐败归因问卷》,选取261名中国大学生为对象,调查分析中国大学生对政府官员腐败归因的维度、团体归因偏见以及文化取向与腐败归因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国大学生对官员腐败主要归因于“反腐法律、制度不健全”、“政商勾结的国内体制”和“腐败风气”等外在的、稳定的、可控的因素,以及“官员对家人和周围亲信管教不严”、“反腐只是口号和手段”、“个人道德品行低下”等内部的、可控的因素;中国大学生在官员腐败归因中,没有表现出“团体自我服务偏见”;“传统人”对中国官员腐败原因的认知,偏重于难以控制和改变的因素,而“现代人”对腐败原因的认知,则偏重于稳定的、可控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开展高中生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学习归因的调查,探讨高中生学习行为归因方式、特点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调查表明,高中生对三个学科的学习归因都是以内部可控归因为主,其次为内部不可控归因,再次为外部不可控归因,最后为外部可控归因.分析发现,语文学习的内部可控因子在文、理科生上存在显著差异,数学学习的内部可控因子在文、理科生及是否班干部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另外,高中生学习归因与学业成绩存在显著相关并对其学业成绩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数学学困生是学校教育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其成因复杂多样,转化过程艰辛,收效甚微.了解数学学困生归因特点,教育工作者可以对学生归因进行指导,预防学困生的形成.研究表明,数学学困生学业失败主要是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或者是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原因造成的,具有明显消极归因模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红河州哈尼族青少年归因风格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沃建中、孙慧明编制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归因风格分量表》对云南红河州341名哈尼族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哈尼族青少年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的采用整体可控的归因.哈尼族青少年男性比女性更多采用外在、持久稳定的归因.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更多采用内部、持久、可控的归因.家庭人均月收入较低(200元以下)的哈尼族青少年倾向于采用内部、可控的归因.与父母亲一块生活的青少年更易形成可控归因.  相似文献   

9.
归因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或别人行为产生原因的推论,人们可以由此来认识、预测、控制他们的环境及随后的行为。归因的分类有三个维度:归于内部自身的原因还是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在韦纲三维归因理论的基础上,自编问卷,调查并比较了大学生与教师在考试失败领域内的一系列批评态度,研究结果显示:(1)自编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0.40-0.53)和效度。(2)大学师生对学生考试失败所持的相同批评态度是:对内部,可控,稳定(如一贯不努力)的因素导致的考试失败应该给予批评;对内部,可控,不稳定(如有时不努力)的因素导致的可以给予批评,对内部,不可控,稳定(如能力低)的因素导致的可以不批评;对内部,不可控,不稳定(如生病)因素导致的不应该批评。(3)对内部,不可控,稳定(如一贯努力)的因素导致的考试失败,大学生比教师更倾向应该批评。(4)对外部,不可控,稳定的(如考题很难)因素导致的考试失败,大学生的批评态度不确定,女大学生更倾向于可以不批评。  相似文献   

11.
初中生学业成败归因和学习动机对其学业倦怠有很大影响:在成功归因时,内部可控和外部不可控与学业倦怠呈显著负相关,内部不可控与学业倦怠呈显著正相关;在失败归因时,各维度与学业倦怠呈正相关;内部动机和学业倦怠呈显著负相关,外部动机和学业倦怠呈显著正相关。其中,内部作用较外部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燕京理工学院2011级学生英语学习成败归因问卷调查的数据及其在2011年英语入学考试中的成绩为基础,探索民办大学英语学习者成败归因的特点与趋势。研究发现高分组和低分组的被试的归因趋势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主要归因于兴趣(内部、稳定、可控)、努力和方法(内部、不稳定、可控)这三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文山地区苗族青少年归因风格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沃建中、孙慧明编制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归因风格分量表》对云南文山地区327名苗族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苗族青少年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多得采用稳定(持久)、可控、整体的归因。男性苗族青少年比女性更容易归因于内部、可控的因素。家庭人均月收入较高的苗族青少年更倾向于作出内部、可控归因。与父母亲一块生活的苗族青少年更倾向于作出可控归因。  相似文献   

14.
成就动机是指一个人乐意去做自己认为是重要的、有价值的事,并力求成功的一种内在动因。研究表明,具有成就动机的人积极进取,自信心强,勇于接受挑战,面对挫折和困难能表现出极大的韧性和毅力。培养幼儿的成就动机,有助于幼儿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不断迈向成功。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过程所进行的因果解释和推论,并以此作为理解、预料和控制今后行为的依据。美国心理学家韦纳认为,归因包括内部一外部原因维度、稳定—不稳定原因维度、可控—不可控原因维度三方面,其中四个有代表性的原因是能力、努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在韦纳三维归因理论的基础上,自编问卷,调查并比较了大学生与教师在考试成功领域内的一系列奖励态度。研究结果显示:①自编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0.44-0.73)和效度,调查结果稳定可靠。②大学师生对持的相同奖励态度是:对内部、可控、稳定的因素(如持久努力)导致的考试成功应该给予奖励;对内部、可控、不稳定(如一时努力)或外部、可控、不稳定(如他人帮助)的因素导致的可支奖励;对外半、不可控、稳定(如任务容易)的因素导致的可以不奖励;对外部、不可控、不稳定的因素(如运气)导致的不应该奖励。③对外部,可控的因素(如他人帮助)导致的考试成功,教师比大学生更倾向于给予奖励。④对外部、不可控、不稳定的因素(如运气)导致的考试成功,女教师比男教师更倾向于不给予奖励。  相似文献   

16.
一、循循善诱——柳暗花明又一村 海德的归因理论认为,行为的原因既有个人的原因,也有环境的原因。学生的学习归因是有倾向性和规律性的,也有积极与消极、正确与错误之分。不同的归因倾向会产生不同的学习行为,进而产生不同的学习结果。学生在失败时总是归因于自己的能力低、脑袋笨、力不从心。能力是稳定的内部因素,  相似文献   

17.
县级中学高中生物理考试成败归因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35名县级中学高中生为被试,以考试成败归因问卷为工具,旨在探讨高中生对物理考试成败结果的归因特点。研究表明:(1)整体上看,县级中学高中生对物理考试成败倾向于作内部归因,他们将持久努力、临时努力和学习方法等内部可控原因视为首要原因;(2)自我评价成功者与失败者对考试结果的归因存在明显差异;(3)男女生对考试成功的归因不存在明显的差异,对考试失败的归因有一定差异,女生比男生更看重能力、学习方法、学习基础与任务难度等原因对失败结果的影响;(4)高中生对考试成败的归因不存在明显的年级差异。  相似文献   

18.
教学归因,指教师对自己完成的教学活动的结果进行分析,形成因果性解释的过程.本研究采用根据B.WeinerR的成就归因理论编制的"教师教学归因量表",对216名大学教师的归因方式进行考察,结果发现:1.大学教师把成功教学归因为内部的、稳定的、可控的因素;把失败教学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因素,对可控制和不可控制的因素的归因倾向相同.2.成功教学情景下,大学教授和副教授比讲师更倾向于做内部的、不可控制的归因.3.失败教学情景下,大学副教授比讲师更倾向于归因为外部的,不稳定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120名高职顶岗实习学生的职业紧张状况和归因风格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顶岗实习学生比一般职业人承受更多的压力感;归因风格影响职业紧张:外部归因、不可控归因对职业紧张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内部归因、可控归因能缓解工作压力。岗前就业辅导、归因风格训练等有助于提高学生顶岗实习的速度和质量。  相似文献   

20.
波纳德·韦纳的归因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因理论认为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因。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经常探询其成功与失败的原因。美国心理学家Weiner B.认为,学生主要用四种归因来解释学业的成功和失败,即能力、努力、运气和任务难度。它们在三个维度的不同位置上。第一个维度是内部和外部,能力和努力属于内部归因,运气和任务难度属于外部归因;第二个维度是稳定性,能力和任务难度比较稳定,而努力和运气则不稳定;最后一个维度是可控性,能力和运气是不可控制的,而努力是可控制的。归因方式不同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和控制不同,随后的情感反应也不同。所以,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这一理论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