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国海 《教书育人》2001,(11):38-38
美国芝加哥效外的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具有较完美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制度等,但工人们仍愤愤不平,生产状况也很不理想。为探究原因,1924年11月,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组织了一个由心理学家参加的研究小组,在该厂开展一系列试验研究。这一系列试验中,有个“谈话试验”,即用两年多的时间,专家们找工人个别谈话两万余人次,规定在谈话过程中,要耐心倾听工人对工厂的各种意见和不满,并做详细记录;对工人的不满意见不准反驳和驯斥。这一“谈话试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霍桑工厂的本量大幅度提高。这…  相似文献   

2.
美国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这个工厂具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等,但员工们仍愤愤不平,生产状况也很不理想。为探求原因,1924年11月,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组织了一个由心理学家等各方面专家参加的研究小组,在该工厂开展了一系列的试验研究。这一系列试验研究的中心课题是生产效率与工作物质条件之间的关系。这一系列试验研究中有一个“谈话试验”,即用两年多的时间,专家们找工人个别谈话两万余人次,并规定在谈话过程中,要耐心倾听工人们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和不满,并做详细记录;对工人的不满意见不…  相似文献   

3.
一霍桑是美国芝加哥郊外的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它为员工提供了优越的生活条件和完善的福利保障,但工人们满腹牢骚,生产状态也不理想。为探求原因,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组织了一个有心理学家等多方面专家参加的研究小组,在该厂开展了一系列试验研究。其中有个“谈话试验”,专家们用了两年多时间,找工人个别谈话两万多人次。规定在谈话过程中要耐心倾听,并做详细记录,对工人的不满和意见不准反驳和训斥。“谈话”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产品的产量大幅度提高。原来,工人们对工厂的各种管理制度和方法有诸多不满,得到发泄之后,感到心情舒畅…  相似文献   

4.
李春晖 《教书育人》2003,(11):35-36
一 霍桑是美国芝加哥郊外的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它为员工提供了优越的生活条件和完善的福利保障,但工人们满腹牢骚,生产状态也不理想.为探求原因,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组织了一个有心理学家等多方面专家参加的研究小组,在该厂开展了一系列试验研究.其中有个"谈话试验",专家们用了两年多时间,找工人个别谈话两万多人次.规定在谈话过程中要耐心倾听,并做详细记录,对工人的不满和意见不准反驳和训斥."谈话"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产品的产量大幅度提高.原来,工人们对工厂的各种管理制度和方法有诸多不满,得到发泄之后,感到心情舒畅干劲倍增.心理学家把这一现象称之为"霍桑效应".  相似文献   

5.
六、霍桑效应:班集体建设中的人文氛围美国芝加哥郊外有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叫霍桑工厂,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等,但工人们仍然愤愤不平,生产状况很不理想。后来,心理学专家专门对该厂员工进行了一项试验,即用两年时间,专家找工人进行个别谈话两万余人次,规定在谈话过程中,要耐心倾听工人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和不满。  相似文献   

6.
1924年11月,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组织了一个由心理学家等各方面专家参加的研究小组,在霍桑工厂开展一个"谈话试验",用两年多的时间,找工人个别谈话两万余人次,并规定在谈话过程中,要耐心倾听工人们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和不满,并做详细记录,对工人的不满意见不准反驳和训斥。工人由于受到额外的关注而感到心情舒畅、干劲倍增,引起绩效的提升。心理学家将这种奇妙的现象称之为"霍桑效应"。"霍桑效应"给教育领域中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启示是:学生需要倾诉,需要更多地被教师关注。当学生心情舒畅,当学  相似文献   

7.
有一个故事是这样说的:霍桑,是美国一家专门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这个工厂具有比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工人们享受着如此丰厚的福利待遇,应该很满足了。但奇怪的是,员工们仍然愤愤不平,心态不好。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相似文献   

8.
高校女教师由于工作、家庭、生理的原因有着巨大的压力,受霍桑实验中访谈实验的启示,建议对高校女教师实施访谈制度,可以让大家减缓压力、发泄不满、寻找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教师和学校均有帮助。  相似文献   

9.
霍桑实验     
1924年11月,哈佛大学教授梅奥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者在车间开展了一个厂房照明条件与生产效率关系的实验研究。研究者预先设想,在一定范围内,生产效率会随照明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实验结果表明,不论增加或减少照明强度都可以提高效率。随后,研究者又试验不同的工资报酬、福利条件、工作与休息的时间比率等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也没有发现预期的效果。1927年,梅奥以工厂内两组女工为被试者,重复了实验。结果发现,在不同的生产条件下,工人始终保持了高产量。研究者从这一事实中意识到,工人参与试验的自…  相似文献   

10.
霍桑研究是19世纪20年代美国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一个实验。实验是要测定需要多大的照明度,才能使工人取得最大的产量。然而最初的结果令研究者们大失所望:照明强度和工人的生产率之间没有绝对的关系。后来,改换了作法:每次变换的灯泡功率都相同,让工人误以为亮度更大了。结果是每换一次,都使产量有所提高,证明实验  相似文献   

11.
韩恭福 《山东教育》2012,(Z2):24-25
1924年11月,以哈佛大学心理学专家梅奥为首的研究小组进驻美国西屋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试图以改善工作条件和环境等外在因素的方式,找到提高工人劳动效率的途径。结果他们意识到:对职工积极性的调动,单靠工资、奖金等物质刺激是不够的,人们需要更  相似文献   

12.
张萍霞 《考试周刊》2012,(93):158-159
霍桑是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的一个工厂,1924-1932年美国科学院组织研究人员围绕工作条件和生产效率的关系问题在霍桑进行实验,这项实验主要由原籍澳大利亚后来移居美国的哈佛大学教授梅奥实施并完成,发表了《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一书。这就是著名的霍桑实验。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初,美国研究人员在霍桑钢铁工厂(Hawthorne Plant)做了这样的实验:研究人员事先告诉车间工人,他们正在参与一次实验。之后,研究人员逐渐增强车间内部的光线,发现车间的生产效率有所增加;然而当降低车  相似文献   

14.
专家证据(司法鉴定)在诉讼活动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其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法官面临着如何评价、判断它们的问题。美国的专家证据制度完备,极具代表性。运用大量的外文资料,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对美国专家证据的“可采性”制度进行系统而全面研究;同时,分析论证美国专家证据“可采性”制度的可借鉴性,给出借鉴美国专家证据制度之设想。  相似文献   

15.
最近,一首打油诗在某中学不胫而走。诗曰:“学官何其多,官多事冗繁。不事教科研,‘瘦身’何其难。”老师们在争相传诵的同时,暗中也在心里发泄着对学校“衙门”众多、“官事”冗繁的不满。  相似文献   

16.
田戈 《阳光搜索》2005,(6):26-27
笑容的力量 位于美国俄亥俄州的RMI公司曾一度生产滑坡,工作效率低下,利润上不去。后来,公司派丹尼尔任总经理,企业很快改变了面貌。丹尼尔的办法很简单,他在工厂里到处贴上这样的标浯“如果你看到一个人没有笑容,请把你的笑容分些给他。”“任何事情只有做起来兴致勃勃,才能取得成功。”标语下签了丹尼尔的名字。丹尼尔还把工厂的厂徽改成一张笑脸。平时,丹尼尔总是春风满面,笑着同人打招呼,笑着向工人征询意见,全厂2000名工人的名字他都能叫得出来。  相似文献   

17.
曹俊芝 《教师》2012,(35):101-10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如何打造一支高效的教师团队,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霍桑效应告诉我们:打造高效团队,关注和疏导很重要。霍桑效应的发现来自美国一次失败的管理研究。位于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厂;是一个有着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等优厚条件的工厂。工厂尽管条件优越但生产效率不高。为探求原因,  相似文献   

18.
去年年底,我们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出现了用工紧缺的矛盾,造成一大部分企业因为劳动力的紧缺而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一些老总过去一直认为“找一百条狗难,找一百个工人很容易”的意识真正受到了理性的冲击,才使他们认识到“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真理。新闻媒界把这现象称之谓“用工荒”或也称为“民工荒”。笔者认为,企业“用工荒”的出现,是民工向企业用工制度的一个挑战,是社会的一种进步。  相似文献   

19.
刘克梅 《教育》2011,(1):5-5
成都市石室中学教学楼5楼一角的一面墙,变成了学生创作作品、发泄情绪的“天堂”,各种颜色的字迹和涂鸦把这面墙涂成了大花脸。石室学子们更是把这里亲切地称为“贴吧”。石室中学校长田间说,“这是学生发泄的一个渠道,有些事情不能诉说,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出来,我们应该重视。”  相似文献   

20.
霍桑效应     
1930年前后,美国国立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在伊里诺斯州的霍桑西部电器公司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开始研究的课题只是关于物质条件如何影响生产效率。预先设想在一定范围内生产效率会随着照明强度的增加而上升。他们在那些工人抱怨照明太暗的车间里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照明改善后果真提高了生产效率。这些研究人员又随之偷偷把照明强度逐渐降低到原先未改变照明强度时一样,企图以生产效率的下降进一步证明照明强度同生产效率之间的因果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