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马克思理论是以社会世界为研究对象的理论,马克思理论的科学性问题是西方学术界讨论的一个重要论题。研究者对马克思理论科学性的解读不可避免地运用了当时处于统治地位的科学观,而正统马克思主义者的辩护则打上了深深的实证主义烙印。巴斯卡领导的批判实在论是在对实证主义科学观的批判中发展起来的另一种科学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间关系密切。相对于对马克思理论科学性的实证主义辩护,马克思研究社会实在的方法和巴斯卡所创立的批判的实在论更相符。  相似文献   

2.
地理学把实在论哲学引入本领域过程中对实在论进行了重构,重构过程中地理学批判实在论对其先驱巴斯卡批判实在论"存在着"哲学产生了偏离,其真正理论源泉是巴斯卡的哲学老师哈里的"存在者"实在论体系。"存在者"哲学中构成论的缺陷可以被"存在着"哲学中的生成论范式所弥补。  相似文献   

3.
基于科学的先验实在论观点,巴斯卡将自然科学的先验实在论哲学应用于社会科学中,建构了一种有限的、批判的、非还原论的自然主义即批判自然主义。批判自然主义通过对自然主义的辩护和重建,试图为社会科学中自然主义与反自然主义、个人主义与整体主义、结构与行动等一系列二元论问题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自然本体论态度(NOA)既批判实在论也批判反实在论,法因自称为后现代的非实在论。它主要包括:(1)世俗的真理观。(2)开放的科学观。(3)反本质主义。本文详细介绍了NQA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对法因的观点进行了批判,指出NOA的超越实际上是一种“消解”。法因的反本质主义因缺少辩证思维而不可避免地导致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5.
根据批判实在论,本文认为解释学方法突出了实在的意义维度、解释活动的创造性和解释对象的有机整体性,在经济学方法论领域,这些对于克服实证主义的价值中立、经验主义、封闭系统观和还原论等缺陷大有裨益,但它也有自然与社会的二分法等本体论缺陷.在批判实在论的本体论分层论、社会行动转化模型和解释性批判原理基础上,本文对解释学循环原理做出新的诠释和转化,由此提出批判实在论的经济解释学方法并初步探析了它的研究范围、基本内涵和方法意义.  相似文献   

6.
作为数学哲学热点的实在性问题的讨论,目前正不自觉地走入一种误区:研究者们由于因袭分析哲学一贯的原子(要素)主义、语言至上(视界)和结构──功能传统,尽管不断提出各种富有启发性的理论,如RichardN.Boyd的“辩证”实在论、E.Mcmullin的结构实在论以及HilaryPutran和H.Ellis的内在实在论等,但是除了证明实在论在一定意义上稍优于反实在论外,也并不能给数学一个令人信眼的完整说明。这自然削弱了实在论的力量。其实,这种说明只有在人类实践──文化的历史语境中才能获得,并可从互补的意义上消解讨论中的某些混乱。现代…  相似文献   

7.
达米特反对以戴维森为代表的把实在论的真概念作为基础的真值条件意义理论,并在批判实在论意义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意义理论.而达米特对实在论意义理论的批判方法则对当代意义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辩证逻辑”的规律与形式逻辑的规律的表述冲突,一直是个难题。本文提出辩证语义运动、语用规律与语义规律由性质实在论上升到关系实在论等主张,对这一问题提出了新的理解与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
批判实在论者主张在可观察的事件背后存在不可观察的事件,因此理解社会世界的唯一途径就是理解后者得以产生的结构。这种解释的路径与机制不同于传统的归纳与演绎方法,它以新的因果阐释法对社会现象与系统给出反自然主义的解释,同时背后又预设着一种新的有关涌现的形而上学观念。  相似文献   

10.
当代西方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争论其关键问题是对科学理论的理解和对真理及其标准的分析。在这些争论的观点中,后现代科学哲学是违背认识的本性的,而建构主义却有可以利用的价值。可以通过建构主义的启示来建构一种辩证的科学哲学,这种科学哲学是以把握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人与自然界的相互作用为基础的。我们可以这些相互作用关系为基础来理解科学理论并检验科学理论,从而辩证地解决理论的本质、真理以及本体论的承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基于实验实在论,哈金对拉图尔和伍尔伽的《实验室生活》一书进行了较为中肯的评价:一方面,认为本书关注于实验室研究,这应该是一直关注于"理论优位"的科学哲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基于对同一TRH(Thyr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实验的分析,批判了本书表现出的社会建构论特征。哈金实验实在论与拉图尔和伍尔伽的社会建构论之间的主要分歧在于"科学事实"具有"自然实在性"还是"社会建构性"。  相似文献   

12.
批判性是马克思哲学的本质。马克思哲学通过理论的批判与对现实的批判,在实现自我超越的同时,把现实的批判诉诸实践,对人类社会和人类文化采取辩证否定的态度,在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批判与双重建构中,实现了理论与现实的互动,彰显出其丰富的历史魅力。  相似文献   

13.
反身性概念从某种意义上已经替代了原有的实证主义争论,成为理解当代社会科学哲学理论演进的新的线索。在反身性视野下,社会科学不再是一个外在于当代社会的独立变量,而是包含在它的研究对象之中,构成研究对象的一部分。基于反身性视角,实证主义、解释学与批判理论的传统分歧得到了弥合;同时,在建构论与实在论、知识的统一性与多元论等议题上,反身性也为当代社会科学哲学开启了新的张力。  相似文献   

14.
《学科教育》2012,(1):121-121
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知识工程研究中心和加拿大阿萨巴斯卡(Athabasca)大学计算机和信息系统学院联合主办的“北京师范大学一阿萨巴斯卡大学首届智慧学习环境国际研讨会(2012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mart Learning Environment,SLE2012)于2012年2月2日至7日在加拿大阿萨巴斯卡大学成功举行,北京师范大学黄荣怀教授一行6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15.
匈牙利学者阿诺德·豪泽尔的艺术社会学理论是一种批判辩证的理论。它辩证批判地考察了艺术和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提出了著名的艺术和社会的"互动"说。同时,它还对艺术史研究的社会学方法、心理学方法、美学方法等作了有机综合的分析,既肯定它们的成绩,又指出其不足,试图将审美因素、心理因素和文化因素融合为一体加以研究。豪泽尔的艺术社会学理论由于具有辩证批判性、多元综合性的品质,别具特色,所以能够回应和阐述当下语境下文艺学的研究与发展,对文艺学学科建设具有突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价值澄清理论是西方道德教育的一种教学理论,旨在对传统道德教育进行批判剖析并提出新的道德教育模式。道德教育是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针对目前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价值困惑,借鉴西方价值澄清理论的精华,辩证地吸收与运用于道德教育中,对于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是西方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中最为激进与严厉的一种。他们从文化艺术活动的本质规定性出发,对文化艺术在发达工业社会中的严重异化现象进行了猛烈抨击,痛斥大众文化的平庸化、商品化、齐一化和意识形态功能。对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我们需要作辩证分析,既要认识其合理性,又要看到其缺陷,从而为我国在工业化、市场化进程中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8.
道德虚构主义试图在实在论和反实在论、认知主义和非认知主义之间采取一种调和的第三种路线.它接受了反实在论的道德属性本体观,但同时又和实在论者一样坚持道德话语表面的规范性特点.道德虚构主义并不可能实现它的理论目标.在它的理论承诺中有着不可逾越的缺陷.为了成为一种有效的元伦理理论,它应该寻找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19.
社会建构论作为一种知识的元理论,同经验主义一样,是有关知识的一切主张之理论,同时也是一种实践着的理论。作为一种新的研究范式,社会建构论打开了通往多种理解、多元价值和多样化生活的大门。传统的实证主义研究方法和实践可以被社会建构论范式整合。许多新的研究方式,如叙事研究、行动研究、话语研究等,得到社会建构论强有力的方法论支持。社会建构论赋予人一种批判意识,要求澄清某种特定的社会建构的实践意义,并关注对美好未来的创造。对于社会建构论是"反实在论"或"相对主义"的批评大多出于某些误解。  相似文献   

20.
D·刘易斯的模态实在论是关于可能世界的一种解释理论。在与温和实在论的竞争中,受到了众多学者的批判而处于不利地位。刘易斯认为可能世界是“具体的”和“现实的,这种可能世界并不是极端意义上的世界,相反,却是表达了可能世界的平权。对应体关系取代跨界同一只是一种选择问题,是为避免莱布尼茨同一物不可辨别性原理的失效而采取的一种选择。总体来说,模态实在论虽有各种问题,但它本身是流畅的且具有其自身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