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社会标签理论对学生“问题行为”的解读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生的"问题行为"与犯罪心理学所认定的"越轨犯规行为"都是对某些行为规范的偏离和违反,在这个意义上说,两者并没有什么显著的区别。对于"越轨犯规行为"的科学分析和有效转化,犯罪心理学领域提出了著名的社会标签理论。如果用该理论解读学生的"问题行为",那么它对学生"问题行为"的心理转化也会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学生不可避免地表现出一些违背学校规范或社会规范的行为,这些行为被称为问题行为,出现这些行为的学生可以被称作"问题学生"。"问题学生"是如何形成的?标签理论认为,"问题学生"的出现并不是学生个人行为造成的,更不是学生的本质显现,"它是由群体的限定和反应所形成的"[1],这个理论对于研究、分析"问题学生"及预防其形成具有一定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问题学生"转化是高等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命题.如何准确把握"问题学生"的形成原因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问题.但是仅仅从形成原因入手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干预促进其转化只是一种被动性的教育方法.如何从更本质的角度促进其转化,减少其人群数量的产生,文章将从"希望教育"这一模态对"问题学生"的转化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陆娜 《生活教育》2014,(18):111-112
初中是孩子思想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慢慢进入青春期,会出现叛逆行为,再加上个别社会和家庭因素的影响,许多初中生会有一些问题行为。教师应了解问题行为学生出现问题行为的原因,找到问题行为学生的转化点,并具有对问题行为学生的爱心与责任,放大问题行为学生的优点,对他们进行耐心而又有效的转化和帮助。  相似文献   

5.
生本理念是现代教育的核心思想,要求教师从全面发展的角度来教育学生,使学生获得文化、道德、思想、技能等方面的综合发展。在此背景下,"育人"成了教学工作的重点,需要教育者将自己的教学活动面向全体学生,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其中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转化班内的"问题学生"。本文以素质教育理念为导向,探究了转化小学课堂行为不良"问题学生"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6.
社会标签理论认为对于存在越轨行为的学生来说,他人尤其是重要他人或群体对其作出的否定性评价和处置措施,在学生越轨行为的形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管理者要慎重,防止轻易给学生贴标签,同时更要教育学生学会客观看待自己的行为及别人的评价,提高自身抵御贴"标签"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论标签理论在学生个性培养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标签理论是社会心理学家用来说明社会越轨现象的一种理论。从标签理论的基本命题出发,指出从师生互动的角度可以使许多学生的偏离行为得到解释。此外,教师给学生贴的标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自我概念,进而影响学生的行为。因此,标签理论对学生的个性培养工作颇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班主任之友》2013,(Z2):13-21
解读问题学生心理心理需求理论说明,问题学生的行为背后蕴藏着成长的力量人本主义心理学指出,人的本性具有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的需要及潜能。即使那些在我们看来"不可救药"的个体也一样具有人类共同的积极"基因",只要有合适的土壤,"问题生"暂时被埋没的美好天性依然会开花结果,呈现令人赞叹的美德与特质,拥有令人向往的前程。问题行为是问题学生实现生命价值的一种变形方式。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便会造成生存困境,青少  相似文献   

9.
所谓"问题学生"是指那些在学习、思想、行为等方面存在一定偏差的学生,班级管理和教学中班主任和科任教师极易忽略他们,殊不知,他们更需要教师的关爱。本文从三方面就如何给予"问题学生"更多的关爱进行了具体分析,以期转化"问题学生"。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为更好地调控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应具有把问题转化为行为的能力,善于把问题落实到学习行为上,通过可以观察到的学习行为控制整个教学过程。教师要采取各种策略来教学,在“问题”与“答案”之间搭建“行为”的桥梁,促成问题到行为的转化,提高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