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化是儿童成长、发展中的重要内容,奖励与惩罚是家庭和学校常用的教养、教育方式,分析奖励与惩罚对儿童社会化的功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回顾了经典强化理论、分析了奖励与惩罚的一般性功能,并分年龄段探讨了奖励与惩罚对儿童社会化的功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奖励与惩罚的一般模式。  相似文献   

2.
惩罚与奖励一样作为教育管理的一种基本方式,往往是育人者手中经常用来规范孩子的‘法宝’:孩子没有完成学习任务要惩罚、孩子没有达到自己的某种要求要惩罚、孩子的言行不规范要惩罚……反正,惩罚就是育人者手中一张老面孔的“通行证”,但是这副面孔却过于呆板。过于冷酷,缺乏新意,没有一丝温情:要么抄作业,要么罚站,要么叫家长……可结果呢,孩子们的积极性并没有罚出来不说,逆反心理反而被‘惩罚。得格外分明。最近读到一则小故事,猛然悟出教育的惩罚原来也有自己的“体温计”。只有用好这支“温度计”,让惩罚充满暖意,富有情趣,才能达到育人成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奖励和惩罚是一个日久弥新的话题,在赏识教育、激励教育、快乐教育一边倒的背景下,重新审视奖励和惩罚的实施效果,反思其背后深层的正负面影响,将有助于解决困扰家长、教师和校长的诸多问题。其实奖励和惩罚二者是辨证统一的,奖励有时就是一种惩罚,而惩罚也可以成为一种奖励,我们应该掌握一些奖惩的调适策略,与学生充分沟通,超越控制思维,给予学生关爱,厘清“何以奖罚”和“为何奖罚”的关系,帮助学生形成强大的、自主的内在驱动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成熟。  相似文献   

4.
奖励和惩罚是一个日久弥新的话题,在赏识教育、激励教育、快乐教育一边倒的背景下,重新审视奖励和惩罚的实施效果,反思其背后深层的正负面影响,将有助于解决困扰家长、教师和校长的诸多问题。其实奖励和惩罚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奖励有时就是一种惩罚,而惩罚也可以成为一种奖励,我们应该掌握一些奖惩的调适策略,与学生充分沟通,超越控制思维,给予学生关爱,厘清何以奖罚和为何奖罚的关系,帮助学生形成强大的、自主的内在驱动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成熟。  相似文献   

5.
奖励与惩罚广泛存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奖励强化良好行为,惩罚抑制不良行为,一扬一抑,相辅相成,引导学生行为朝着教师所希望的方向发展。然而,在当今教育领域中,由于指导奖励与惩罚的理论依据较为薄弱,导致奖励与惩罚并不像我们所预想的那样行之有效。为了使奖励和惩罚更好地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作用,本文就其理论依据及如何有效地运用奖励与惩罚两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帮助教育者更好地认识和运用这两种教育手段。  相似文献   

6.
为了使奖励和惩罚更好的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作用,通过对其理论依据、奖励和惩罚的关系问题、关于内部奖励和外部奖励、奖励误区和惩罚误区以及如何合理运用奖励和惩罚进行探讨,旨在帮助教育者更好地认识和运用这两种教育手段.  相似文献   

7.
在普遍提倡赏识教育、激励教育的同时,惩罚作为一种教育的手段,具有其存在的合理内核,惩罚具有劝善效应、激励效应和警他效应等积极的心理效应。究竟教育中"可不可以惩罚"?"该不该惩罚"?"会不会用惩罚"?文章从惩罚的法律要求、道德要求和实施惩罚的艺术性分析了教育中的惩罚问题。  相似文献   

8.
对儿童实施奖惩的心理学原理与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奖励与惩罚问题的探讨,源于心理学界对强化理论的研究。长期以来,奖惩问题已被心理学界、教育界和管理学界作为研究的热门话题。借鉴这些研究成果,提出对儿童实施奖励与惩罚的心理学原理与策略。以期对教育者提高其教育水平提供帮助,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曹飞 《考试周刊》2011,(71):218-219
当前学校教育已经普遍认同惩罚与奖励教育是两种不可或缺的教育形式,但在中职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德育教育过程中,如何正确使用惩罚与奖励教育仍是一大难题。作者结合中职生的心理特点及德育现状提出了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0.
教育惩罚与奖励,都是教育学生的手段.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有为数不少的教师,总是习惯性地用教育惩罚来教育学生.然而,国外及我国一些教育家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面对学生的无知和犯规,教师过激的、粗暴的言行可能会事与愿违;教育学生,奖励永远比惩罚好.  相似文献   

11.
王本娃 《考试周刊》2010,(16):224-225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理性地、全面地认识惩罚这一教育手段和方法。我们坚决反对体罚与变相体罚,在谈教育原则时,只能说多奖励,少惩罚;而不能说只奖励,不惩罚,最需要的是把惩罚条理化、具体化、明晰化,使其定义明确,措施具体,操作性强,使之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12.
当前,随着教育民主化的不断推进,无批评教育、奖励教育呼声高涨,而教育惩罚越来越被人们所摒弃,甚至有人把教育惩罚等同于体罚。其实,教育惩罚和教育奖励一样,是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在了解教育惩罚的内涵、实质和功能的基础上,注意科学合理地运用教育惩罚,可以规范学生行为,促进其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其发展产生深刻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他强调,没有惩罚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假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可见,惩罚是学校教育的需要,是学生成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当前,素质教育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创新教育的呼声也日渐高亢,人们普遍倡导赏识教育,激励教育。认为表扬、奖励永远比批评、惩罚有力量,教师应该学会欣赏和悦纳学生,而不能使用惩罚;惩罚就是对学生心灵的伤害,不尊重学生的人格;惩罚就是变相体罚。甚至在教育心理学界也存在一种看法,认为应把惩罚作为课堂教学管理中万不得已的最后一个。惩罚是不是真的犹如洪水猛兽呢?笔者认为未必。  相似文献   

15.
当前,素质教育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创新教育的呼声也日渐高亢,人们普遍倡导赏识教育,激励教育.认为表扬、奖励永远比批评、惩罚有力量,教师应该学会欣赏和悦纳学生,而不能使用惩罚;惩罚就是对学生心灵的伤害,不尊重学生的人格;惩罚就是变相体罚.甚至在教育心理学界也存在一种看法,认为应把惩罚作为课堂教学管理中万不得已的最后一个.惩罚是不是真的犹如洪水猛兽呢?笔者认为未必.  相似文献   

16.
在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在实际的教学中仍旧存在这种现象:教师对学生的惩罚多于奖励,批评多于表扬,否定多于肯定。我们理应分析惩罚学生的负面影响,关注惩罚策略,讲究教学管理艺术,把惩罚变为一种动力,以便能更好地教育学生,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试论教育惩罚的合理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我国教育界把“尊重学生”提升到了特别高的地位,但走进了“重赏识轻惩罚”的误区。在教育上坚持以表扬为主、正面引导的原则,符合教育的基本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但是应该看到,与表扬、奖励相对的教育惩罚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教育惩罚对于每一个学生尤其是未成年学生来说更具有特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惩罚不是万能的,但完整的教育不能没有惩罚,我们不能只采取正向教育方式,必要的批评教育等惩罚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证.惩罚是一种负"强化",能使受惩罚者从中吸取教训,改过迁善.  相似文献   

19.
奖励在学校教育中运用很广.以奖励的目的为依据,奖励在当前的学校教育实践中主要发挥着三大功能:管理功能、道德教育功能和教学功能.针对学校教育中司空见惯的奖励,埃尔菲·科恩发表了"奖励即惩罚"的独特观点,为我们批判地对待学校奖励提供了一些思考点.  相似文献   

20.
陈磊  王琳 《文学教育(上)》2011,(10):122-123
奖励与惩罚是教育与教学中使用最为普遍的一对措施。这种直接的行为方式对儿童的身心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笔者对奖惩这种规训方式产生质疑,因此从学习动机、课堂焦虑、自尊心等方面就奖励与惩罚对儿童英语学习带来的负面影响加以分析,旨在希望教师在语言教学课堂中少用奖惩来刺激儿童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