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革命文艺是中共革命事业的重要元素。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创建的红军在苏区斗争中形成了运用革命歌谣宣传动员的传统。由于反"围剿"战斗失利,数支较大的苏区红军先后长征转移。长征途中红军尤其重视部队的宣传动员工作,建立了完善的文艺宣传机构,宣传形式多样,革命歌谣成为红军宣传动员的重要武器。以红四方面军为例,革命歌谣在长征途中激励将士行军、鼓动红军战斗、策反敌方士兵、动员民众拥军、团结兄弟部队等宣传动员中发挥了重要功用,是革命文艺运用于宣传动员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2.
从河源苏维埃政权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中共红色政权的建立和存在必须具备一些基本条件,客观方面最重要的是国民党政权的分裂与内部混战;主观方面包括工农运动的基础、中共的力量与政策、红军的实力等,最主要的是红军的规模。从河源红色政权的失败可以看出,中共红色政权长期存在遇到的主要困难表现在:一是国民党政权逐步稳定和团结,越来越能够集中力量围剿红色政权;二是正规红军的规模与根据地规模比较小,难以抵挡国民党军队的围剿。抗日战争的到来,为中共根据地政权的长期存在提供了比苏维埃革命时期好得多的前提条件。革命的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红色政权终在全国确立。  相似文献   

3.
192 5年 ,在实行新经济政策的第 5个年头 ,俄国共产党 (布 )内就发财问题发生了一场争论。起因是新经济政策虽然实行了 5年 ,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但阻力仍然很大 ,特别是在农村 ,有不少政策规定如禁止雇工和出租土地 ,严重束缚了农民的手脚 ,广大农民对剥夺富农的做法也心有余悸。农民们都害怕发家致富 ,怕扩大再生产 ,有先进的农业机器不敢使用 ,有钱不敢盖铁皮房子 ,等等。这种情况严重妨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也说明新经济政策还没有完全进入农村。布哈林当时一针见血地指出 :“过分害怕雇佣劳动 ,害怕积累 ,害怕资本主义农民阶级 ,等等 ,…  相似文献   

4.
红四方面军入川后,建立了川陕苏区,并成立了各级苏维埃政权。在苏维埃政府建立后,川陕苏区开展了土地革命,没收和分配了富农的土地和其他财产。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免受损失,富农加入革命队伍,并想方设法取得苏维埃政权,以此来阻止土地革命的推进。中共为了清除土地革命的阻碍,必须改组苏维埃政府,把富农赶出去,因此,川陕苏区政权改造是土地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从分配生存资源的角度看,中共认为分配富农土地和其他财产具有革命的正当性,然而从富农土地及其他财产来源分析,土地革命和苏维埃政权改造的合理性则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5.
试析毛泽东的农民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农民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中国共产党必须通过土地革命,发动和领导农民,开展武装斗争,方能取得革命的胜利从而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又提出了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思想。但由于客观上受到国际环境变化的压力,主观上急于求成,在农业和农民政策上,犯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四清”、“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左的错误。  相似文献   

6.
探析土地革命战争初期农民的革命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然当革命还是遥望海中只能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时,其革命心态却是颇为复杂的。传统心理的沉淀、安全感的渴求、中共某些错误政策的影响、国民党的造谣、中伤以及认同革命所需时间过渡等多种因素的交织,使农民产生了对革命的畏惧、参加革命时的从众与游移、革命需求的保守和低调等多元心理。分析这一时期的农民革命心态,一方面,可以看出贫穷与革命并不是简单的逻辑必然,另一方面,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7.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广西右江革命根据地和全国各革命根据地一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这是党领导的土地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土地革命中,中共红七军前委书记邓小平同志吸取了中央苏区土地革命的经验和教训,结合右江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正确的方针和各项政策,在比较短的时期内领导和发动右江各族贫苦农民开展了打土豪斗地主“分田分地”的斗争。右江土地革命取得了一定成绩,积  相似文献   

8.
在学习《中国近现代史》下册时,许多学生认为1927年12月广州苏维埃政府是中共最早建立的苏维埃政权。其实,这是不正确的,中共最早建立的苏维埃政权是1927年11月彭湃在海陆丰建立的海陆丰苏维埃政权。中共领导的农民运动最早是在海、陆丰地区兴起的,主要的领导人是彭湃。彭湃,广州海陆丰人,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开始在广州海丰县城从事农民运动,他满腔热忱地在农村宣传革命道理。1923年11月,海陆丰总农会成立,当时拥有10万会员,形成一股暴风骤雨般的力量,向土豪劣绅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由于彭湃领导的海丰农民运动取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1924年至1925年他担任了中共广东区委员、广东省农民协会副委员长、国民党中央农  相似文献   

9.
作为旧社会束缚人民的四大“绳索”之一,“神权”不仅影响到群众的革命情绪和阶级观念,而且直接阻碍革命动员的开展。自土地革命开始以来,中国共产党即在苏区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反“神权”运动,并根据形势的变化对这一政策加以适当的调整,从而满足了苏区革命动员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苏区时期,中共在土地革命过程中推行了"反富农"的政策。中共承认,土地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而富农的本质属性是农村资产阶级,由此从理论上无法得出土地革命时期"反富农"的合理性。然而,通过考察土地革命的实践,发现中共的"反富农"政策依然具有逻辑自洽性。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关于“乡村中心”的思想是1930年1月提出的。而在此前后周恩来也提出了“乡村中心”思想,用词还更明确。从1927年底到1930年八九月间,周恩来从提出“农民割据”是中国革命的“特殊方式”,到提出“农民游击战争和土地革命是今日中国革命的主要特征”,到明确提出“现在中心是在苏维埃区域,不仅党是[有]政权的党,而且有红军、赤卫队,而且是要发展及于全国”。同时他倡议成立“中共苏区中央局”,统一领导红军和农村根据地的斗争,并主动提出自己愿意到中央局工作,从而完成了他从思想到实践、由“城市中心”到“乡村中心”的思想转变历程。而且他从党中央领导的角度开始党的工作中心转变,因此更具有全党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土地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土地革命问题,是中共党史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通过对这个时期党关于土地革命的理论、政策和实践的考察,认为这个时期党的土地革命的主张虽然变化多次,但基本上是主张减租减息,在实践中一直是领导农民开展减租减息斗争,并取得重大成果,推动了革命的胜利发展.而这个时期始终没有实行没收地主土地的土地革命,究其原因在于实行土地革命同建立与国民党合作统一战线战略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要在维护与国民党合作统一战线的前提下领导农民开展没收地主土地的土地革命是不可能的事.此外,在当时开展土地革命的基本条件——党的强有力的领导、党领导的政权和党领导的武装——还不成熟.  相似文献   

13.
建国初期,知识分子的心态是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心理基础。为了避免社会振荡,新政权在解放初期采取了“包下来”的政策,凡是没有明显反动行为的知识分子基本上都被新政权的文教、科技、新闻和政府部门所雇用,对于有影响的、年纪较大的知识分子则给以闲职“养起来”。同时安排知识分子参加土地改革等社会改造运动,在社会运动中接受教育。经历了抗战和内战双重打击的知识分子群体.不仅在经济上陷入贫困,而且对国民党政权的政治腐败极端厌恶,面对建国初期新政权的“清明政治”和自身经济状况的改善,大部分知识分子认同新政权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政策。对自己没有参加革命,却享受了革命果实,知识分子有一种“自责、愧疚、摘了桃子”的心态.他们希望积极配合新政权的知识分子改造政策,成为新政权信赖的建设性力量。少数知识分子对新政权虽然存有“同情了解”的期待,但是他们采取了“观望与沉默”的态度,并不无条件地拥护新政权的政策和主张。总体而言,参与、配合知识分子改造,力图融入新政权是知识分子群体在建国初期的基本心态。  相似文献   

14.
梁磊 《天中学刊》2015,(2):126-130
红军长征后,中共在西北建立根据地的军事行动屡遭挫折,红军仍很弱小,中共没有脱离困境,长征没有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是西安事变,中共在西安事变中的明智之举促进了事变的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是中共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西安事变后,国民党被迫停止"剿共"政策,内战暂告结束,中共摆脱了危险处境。  相似文献   

15.
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中共党人在探索解决中国土地问题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过程中,经过艰辛努力,最终找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土地革命路线。由于中共自身成长的特殊经历,战争因素及共产国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有过许多失误,犯了“左”和“右”的错误,其教训是深刻的。  相似文献   

16.
土地革命时期的少年先锋队是一个革命青年的半武装组织。在中国共产党、共青团和苏维埃政府的关心下,少年先锋队领导苏区青年为争取自身阶级利益,保卫苏维埃政权,努力学习知识,并积极投身于革命运动中。他们参与阶级斗争,帮助政府实现各项政治经济政策;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帮助工农群众进行生产建设;训练和培养了大批红军后备力量,帮助红军、赤卫军、游击队保卫苏区政府和人民的安全,并为前线输送了大量优秀战士。在近代中国青年运动史上,少年先锋队组织有着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中共五大首倡土地革命,功不可没。大会所通过的土地革命纲领,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不仅是挽救当时革命的有效措施,而且对以后的中国革命也发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鄂豫皖苏区土地革命实践和土地制度的演变过程中,中共制定并实施了红军公田。其主要内容包括红军公田的分配原则、分配数量、耕种管理及收获产品的分配。它的实施,推动了鄂豫皖苏区的快速发展,实现了中共制定土地制度、实施土地革命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专题指导 本专题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的创立、第一次国共合作、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会议以及纠正“左”、右倾错误的斗争等。其中党的自身建设、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工农运动和统一战线、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就,是本专题的重点。对中共领导革命胜利和取得社会主义建设巨大成就的原因、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是本专题的难点。 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基础上诞生的。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首先致力于领导工人运动,并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出现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二七”惨案使中共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在中共推动下,革命统一战线建立,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开展起来。 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吸取教训,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领导中国革命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由于王明“左”倾错误的破坏,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长征。遵义会议纠正了组织上和军事上的“左”倾错误,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20.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经历了逐渐完善的过程。建党之初,中国共产党发动和组织农民运动,提出一些解决土地问题的措施。随着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中国共产党开始制定符合农村实际的土地分配办法和土地革命路线。期间,“左”的错误导致了土地政策执行中的偏差与错误。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果断地改变土地政策中的“左”的做法,制定减租减息政策,实现土地政策的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