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轨道交通对于城市交通的意义主要在于引导城市人口布局及加强交通中心,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本文以西安市主城区地铁站点作为主要对象,基于GIS服务区范围分析、CostDistance成本距离分析方法分析评价西安市地铁站点可达性.结果表明:西安市地铁站点可达性以中心城区如碑林区、莲湖区、雁塔区、高新区域时间可达性在1~5 min之内,距离可达性在5 min之内,而其他区域由于线路和站点密度稀疏,时间和距离可达性相对较差,建议在现有地铁线路和站点设置基础上,应考虑在雁塔区南部、未央区西北部、灞桥区、西咸新区等区域增加地铁线路和站点,与现有线路组网,推动这些区域建设区域交通中心,引导人口布局,缓解中心城区交通拥堵情况,使居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相似文献   

2.
基于1995年、2001年、2007年和2014年河南公路交通网络,运用ArcGIS软件平台进行栅格成本距离分析,研究河南省各个区域到其最近城市节点可达性空间格局及其演化规律.结果表明:随时间推移,河南省区域可达性整体水平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在各时间阶段,可达性水平均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整体呈现多极格局且具有稳定性;处于河南几何中心的郑州、许昌可达性值一直相对较低,边缘地区的可达性值相对较高,但随时间推移区域间差异有所缩小.从可达性变化速率来看,区域可达性变化速率呈v型降低,但空间上存在显著差异,1995—2001年河南省公路网络可达性变化速率较快,且空间分布具有较强的交通干道指向性,在此阶段公路网络完善极大地提高了各区域可达性;2001—2007年可达性值提升较1995—2001年不显著,且某些地区有所下降,与道路改建有关,整体可达性变化速率慢;2007—2014年可达性值改善优于2001—2007年,可达性变化速率较快.总的来看,边缘地区可达性值变化速率比中心地区变化速率快,区域可达性变化幅度与可达性初值有关,同时高速公路建设与完善、国家政策以及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对可达性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交通是制约旅游业的重要因素。文章通过运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旅游经济潜能和最短平均旅行时间三个测度,分别对区域外高铁开通前后怀化的可达性进行对比和区域内沿线地区可达性进行对比,进而对张吉怀高铁开通后对区域未来空间格局演化进行分析。分析表明:高铁开通后,张吉怀沿线区域内部可达性和区域外部可达性均获得了较大提升,时空距离大大缩短。可达性改善的地区分布并不均匀,不同地区可达性受惠程度不一,高铁的开通对该区域存在机遇也存在挑战。  相似文献   

4.
高速公路网络建设最直接的空间经济效益是缩短地区间的旅行时间,增强区域交通可达性.以河南省为研究区域,选择2004和2011年两个年份在构建公路交通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结合GIS技术的空间分析功能,采用节点全域可达性、日常可达性和区域平均可达性等指标对河南省不同城市的可达性水平及改善程度进行比较分析;从客观上论证了高速公路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区域交通网络优化和城市空间组织调整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分析站点的公交可达性对郊区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采用居民出行OD点可达范围内的站点线路数和平均等待时间作为站点可达性指标.基于出行时间与可达范围的相关性,将站点可达性构造为受出行时间约束的分段变量.以中国厦门市集美区为例,建立了包含站点可达性指标的郊区出行方式选择的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表明,站点可达性越高,居民选择公交出行的可能性越大.出行方式的选择与家庭属性和个人特征密切相关,早晚高峰和出行距离对居民出行方式的选择影响不大.郊区和市区之间的出行相比,居民通常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在郊区内出行.研究结果可以为鼓励公交优先政策和郊区的交通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街道是城市中最常见的公共空间,它既是承担市民多种公共活动的空间载体,同时在城市不同功能类型的空间中起到联系作用。城市空间品质会直接影响市民对城市空间的感受。本研究以GIS为平台,从可达性、活力性、适宜性三个维度构建街道空间总体品质模型,从多种角度对阜阳市区街道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阜阳市区街道空间品质呈现由中心向外扩散的格局(2)生活点具有显著的道路指向性,极值活力性街道具有典型的建成区指向性,极值适宜性街道具有典型的草耕地指向性(3)全局自相关分析和局部自相关分析显示,街道品质Moran指数I为0.824462,具有显著的高高聚类分布特征(4)聚类和异常值以及热点分析显示,高高聚类和热点主要集中在城区中心,而低低聚类和冷点主要集中在城区南北两侧。依据三大维度和街道品质的空间分布特征,提出阜阳市区街道品质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7.
社区医疗以其方便、人性化的服务方式和规模较小的设置特点,在居民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城乡接合部承载着城市大量的涌入人口,面临极大的医疗卫生服务压力.分析社区基础医疗设施可达性,可以促进就医资源公平共享和医疗资源的最大效率利用.以西安市长安区为例,采用两步移动搜寻法,以社区基础医疗服务中心的服务人数确定搜索半径.结合社区和社区基础医疗服务中心的空间数据,表明长安区主要人口和社区基础医疗服务中心集中于郭杜街道和韦曲街道;可达性随着到主城区的方便程度增大而减少;长安区区域边缘部分,存在社区基础医疗服务中心资源闲置等情况,在社区规划中考虑搬迁或者重建.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中心提供的年度植被指数(NDVI)空间分布数据集,采用莫兰指数、高/低聚类、聚类和异常值和热点分析等方法,对滁州市1999-2018年的NDVI时空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滁州市呈现低值NDVI区域聚类模式,主要分布在女山湖风景区、琅琊山风景区和高邮湖风景区,并且低值地区相连,区域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即在空间位置上表现为相邻);滁州市低值NDVI聚类趋势由女山湖风景区的单一聚类,逐渐演变为三个风景区的聚类,并对区域性经济体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高中地理选修教材第一册2 .3“城市功能分区的结构和成因”一节中,关于距离市中心远近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是通过图2 .13(见下图)的分析进行论述:“从图2 .13中可以看出,商业用地的地租从市中心到边缘变化很大;工业生产一般占地较大,地租占成本的比例很高,距市中心的远近对于工业的影响比较大;住宅受距市中心远近的影响最小。”图2 .13 各类土地和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从图中不难看出,商业的付租能力从市中心到边缘变化最急剧,直线最陡直,受距市中心远近影响最大,在市中心的A区域,商业支付的地租最高而形成商业区;工业的付租能力随距…  相似文献   

10.
从空间系列和起源来分析,可将城市化归纳为几种类型。①向心型和离心型:前者指城市中政府机构、商业服务设施、企业总部以及银行、报社、电台等部门具有不断向市中心集聚的特性;后者指占地多、需要防止灾害和污染的企业、垃圾处理厂、传染病院、火葬场以及监狱等部门具有自市中心向郊区扩散的特性,也称扩散型城市化。②外延型和飞地型:前者指城市的离心扩展保持与建成区接壤,渐次向外推进,后者指推进过程中出现空间上与建成区不连接的新区的扩展方式。③自力型和他力型:前者指由于城市内部人口增长、规模膨胀造成的城市化,后者指郊区或乡村…  相似文献   

11.
人口密度的时空演变是折射城镇化空间格局的最直接表征,本文基于2000-2015年成都市统计年鉴及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利用Arc GIS空间插值法、空间趋势面分析、GM(1,1)灰色预测模型三种分析方法对成都市人口密度的时空演变特征与未来发现趋势进行分析发现:(1)成都市人口密度在时间变化上呈现逐年递增且增速明显,市中心和近城区的人口密度增长远远大于郊区地区;(2)成都市人口密度在空间格局上市中心地区和近城区人口聚集,远郊区较为稀疏;(3)区位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是影响成都市人口密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聚类方法尝试着通过相似于其它事例的事例形成聚类来寻找数据集观察值的正常分组.聚类和异常值检测之间有很强的关联性,特别是基于观察值之间距离的概念.基于聚类ORh方法应用于异常值检测中,其结果给出一组异常值概率排序.这个排序可以让公司以优化的方法应用于检查活动,并获得了很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3.
K-means算法作为较为普遍的聚类算法,聚类效果受孤立点、噪声点和初始聚类中心影响较大。结合Isolation Forest算法计算数据中每个样本的异常度系数,根据离群值过滤比例计算得到异常度系数阈值,对高度异常值加以隔离,并对隔离后的数据集使用平均插值法求得初始聚类中心。运用改进K-means算法对真实数据集进行聚类分析,与此同时,通过比较多个离群值过滤比例下的聚类结果,找到离群值过滤比例的最优取值。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原始算法,新算法显著提升了聚类准确性,聚类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4.
《宜宾学院学报》2018,(3):60-68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发展具有支撑作用。基于成渝城市群2000年、2007年及2014年路网数据,在Arc GIS软件支持下,以平均可达性、最近节点可达性及县(区)腹地范围为测度指标,从全域和局域可达性两个视角对成渝城市群可达性演变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高等级路网建设及其完善程度与区域可达性水平提升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成渝城市群交通发展需要提升区域边缘县区的县乡道路网密度,构建边缘地区对外快速通道,打造区域"轴—辐"式陆路交通网络格局。  相似文献   

15.
区域旅游空间格局是区域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的外在表现。本文对安徽省2002年至2012年城市旅游经济综合实力演变、通过GIS空间分析技术对旅游交通可达性和旅游经济影响范围的空间格局进行了演化分析。结果显示安徽省旅游交通可达性的改善主要表现为大大提高了1小时圈的地域范围,且1小时可到达地域由分散独立发展呈廊状整体;根据城市旅游经济影响区的演化将各城市划分为5种类型:急剧扩张型、稳健扩张型、基本稳定型、抗拒收缩型和急剧收缩型并提出发展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6.
旅游非优区位要素与开发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旅游非优区位要素,应从资源赋存与配置、旅游市场区位、交通与距离、旅游需求与客流、区域社会经济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当前宜采取区位重构、资源整合以及交通网络优化等对策措施,加快我国非优区位旅游地的开发建设。  相似文献   

17.
以长江中游城市群的3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共生理论,运用熵值法、引力模型和区位熵等,从旅游能级、对外关联度、外向功能强度的视角,分析旅游产业共生协作水平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共生协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武汉一枝独秀,城市间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中心城市的主导和辐射作用不强,弱势城市已成为提高整体高质量、高水平共生发展的瓶颈,且城市群旅游产业共生协作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基础设施、地理邻近距离三大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8.
城市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而城市经济的发展受外生因素和内生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尽管区位交通、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宏观政策等外生因素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显著,然而,表现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三种形式的科技创新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内生动因。  相似文献   

19.
以北京、上海等10个热点城市为对象,选取1984~2008年入境客流量和旅游收入数据,分析了城市入境旅游发展的时间同步性及区域响应。结果显示:从1984~2008年,城市入境旅游发展具有较高的时间同步性,1984~1991年为快速增长,1992~2003年为平缓增长,2004~2008为加速增长,旅游增长率变化"五涨四跌",波动周期"同涨同落"。依据增长指数和相关系数的差异,将10城市划分为两种类型。由于旅游投资、资源开发、交通区位等因素的差异,各城市入境旅游的发展具有不同的区域响应。文章分三个时段,分别统计了1984~1991,1992~2003和2004~2008年各城市入境旅游的基期值和平均增长率,依据各阶段基期值和平均增长率的大小,划分了入境旅游发展的区域响应类型。  相似文献   

20.
运用主成分法得到甘肃省各城市的中心性指数,并用聚类法划分3个年份的甘肃省城市等级,接着通过构建衡量城市综合规模的指标体系来计算甘肃省主要城市的规模值.在此基础上,应用GIS技术将甘肃省划分为2 km×2 km的格网,利用场强模型对甘肃省16个城市腹地进行划分,比较甘肃省近10年来的城市腹地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甘肃省各城市的势力圈范围差异较大,势力圈与市级行政范围吻合性较差,区域核心城市势力圈远远超出其行政范围,其中,这3年甘肃城市势力圈面积最大的都是兰州,紧跟其后的分别是嘉峪关、玉门、敦煌市,最小的都是临夏.根据腹地与其市域行政范围的面积比例,将甘肃16个城市分为4类,并提出相应的空间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