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在对教育人道主义思想的发展演进进行历史考察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教育人道主义的价值追求在学校教育中的具体体现.并以此为基轴来审视我国当前的教育现实,认为对教育进行人道主义的追求和约束是推动教育向善的、符合人性的方向发展之必需。  相似文献   

2.
美国人杰瑞·比萨奇(Jerry Piasecki)的三本人道主义思想教育小说同时作为全球和平学校项目(Global Peace School Program)教育教材,选取儿童这一弱势群体作为聚焦点,既曝光了武装冲突地区人道主义灾难给儿童带来的毁灭性伤害,又以儿童作为人道主义教育的主要目标,为一直以来主要依靠武力和说教进行的人道主义救援装上了第三只引擎。  相似文献   

3.
惬意性原则是苏霍姆林斯基人道主义教育学的一条重要原则。惬意性是一系列自然、社会、教育心理的因素,这些因素决定儿童在从出生到长大成人前这一阶段,在良好的情绪环境中的生命活动。惬意性原则要求教师为学生创造惬意的条件,以使他们在学校里展现出自身的活力,以实现指引孩子从家庭中的婴儿成长为具有高尚精神的“大写的人”的人道主义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4.
“人道主义”作为一个有特殊含义并被世界公认的词汇,是个外来词,但其在中国并非新意,早在中国古代先贤教育家的思想及其著述中就不乏“人道主义”的身影。无论是儒家的“与民由之”、“恕仁”、“爱人”;还是道家的“贵生”;墨家的“兼相爱”;就连被人称为法制无情、强调君主利益的法家也有“利民”、“利人”的人道主义精神。因此,认真发掘传统文化中“仁”、“与”、“爱”、“贵生”、“利人”等“人道主义”思想,并对其进行转化,推陈出新,对当今教育,尤其是对生存教育、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教育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翟广顺 《中国德育》2006,1(10):8-11,17
教育活动是鲁迅和托尔斯泰人生与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鲁迅深受托尔斯泰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以人道主义为特征的教育思想。鲁迅的人道主义教育思想集中地体现在激烈地抨击反人道的旧世界,热情地关心儿童和青年上;托尔斯泰的人道主义立足于用宗教精神“净化”心灵,存在落后和萎靡的倾向。他们的人道主义是自然率直的,而鲁迅在炽热中又透着冷峻。  相似文献   

6.
人道主义与发展一致性教育援助强调危机情境中人道主义教育援助与发展教育援助的深度融合,旨在提升危机情境中各方教育援助的整合效力,确保所有儿童都可享有优质可持续性教育机会。主要国际组织在加强人道主义教育援助和发展教育援助之间协同关系中,初步形成了规范、能力、操作“三位一体”的人道主义与发展一致性教育援助理论框架,并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实践行动,提升了危机情境中教育援助的有效性。人道主义与发展一致性援助为后疫情时代国际教育援助提供了新的模式选择,需要合理布局后疫情时代人道主义与发展一致性教育援助优先事项,建立多主体协调机制,将疫情应急教育制度化到国家教育常态发展系统。  相似文献   

7.
从个性心理学角度探讨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策略,实施人道主义教育是消除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论教育情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情感是教育的生命,它使教育成为教育,使教育成为教育。教育的情感和态度决定着教育生活情感的程度和性质。作为普通人,教育的情感与众人是一致的。我们关注的是教育在教育生活中,由于个人信你争我夺和社会要求共同作用 形成的职业性情感。对于教育情感的哲学式关注,能帮助人们更加理解教育的是教育情感的本质;教育情感是人道主义的。  相似文献   

9.
教育是人的教育,是为人的教育;教育的本质属性在于引导完满人性的建构与发展,完满人性的生成有赖于教育。在批判当下教育人性缺失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人性化的原则,强调人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呼吁教育工作者要发扬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精神,真正以人的方式对待学生。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早期人道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思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早期人道主义历史观的形成及最终扬弃,有其学校、社会的复杂原因。学校环境是形成其人道主义思想的基础,社会实践的现实生活斗争则促成了其对人道主义的现实关注及反思。马克思从现实的社会生活出发,对人道主义作出实质性批判,在扬弃基础上确立了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11.
苏霍姆林斯基以独树一帜的人道主义教育理念和毕生的精力将乌克兰一所普通农村学校--帕夫雷什学校打造成世界著名的教育实验学校.几十年后的今天,这所学校依然坚持践行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教学思想,并适应时代进步需要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将其不断丰富、扩展.  相似文献   

12.
1998年,我在拙著《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中,曾这样写道: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必定是一个真诚的人道主义者。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个最富有人情味的人。  相似文献   

13.
一、如何理解学习中的儿童 瑞吉欧的教育者认为,对于儿童的正确理解是一切教育得以成功的最关键因素。因此,他们努力去认识、去研究儿童,并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形成了自己对儿童、对学习、对教育的认识。他们坚信——儿童是一个拥有充分的生存和发展权利的个体。他们同成人一样需要他人的尊重和理解,同时,他们又是发展中的人,有权利从成人那里得到帮助。这种帮助(即教育)不仅是要将他们“领入”成人世界,使之成熟起来,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让他们体验到人们之间的友爱、关心、合作、对话、沟通、理解和互相帮助。教育在这个意义上是一种人道主义的事业。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是自己成长的主人。他们对学习有着天然的兴趣,有着内在的成长、求知和理解自己身边事物的欲望。从生命的初期,他们就在与社会和物质世界进行“交往”,并通过这种“交往”积极地建构自己的学习和理解。学习本身是一种令人满意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中国人道主义的历史命运和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的100年里,人道主义在中国经历了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到新民主主义的革命人道主义、再到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根本变革。作为历史上人道主义所包含的人道思想、人道原则和现代社会意识形式,与社会主义制度和理想相结合所形成的人道主义新形态,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对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能够发挥巨大的促进作用,因而它在整个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应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人是一种价值存在。在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物质明和精神明的发展这一“永无止境”的过程中,人精神和人关怀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坚持“以人为本”必须树立现代教育发展观念,坚持教育公正和教育人道主义,强化教育崇善和民主意识,增强教师自身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16.
教育需要幸福,是国内研究者檀传宝提出来的,他在《幸福教育论》中说:道德教育内容中对幸福人生的充分展示,从而创造出体验和创造幸福的机缘。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要使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第一要有欢乐、幸福及对世界的乐观感受。教育学方面真正的人道主义精神就在于珍惜孩子有权享受的欢乐与幸福。健康的教育就意味着关心学生的当下幸福。校园应是一所幸福的乐园、精神的家园。在这所乐  相似文献   

17.
一、教育产业化与教育的人道 在汉语中,道匣耻深究“元首”寻求“本质”的意思,那么人道也就是探求人的根本、人性,其中包含的是人对自身的生命、生活及生存状态的自觉关怀与责任。英语中用“humane”表示“人道的”,用“humanism”表示“人道主义”,从构词法而言,都是以“humane”(人)为词根演化而来,同时“huamane”也表示“仁慈”。所以,不论在汉语还是在英语中,人道的含义都包含有对人的“仁慈”、“关爱”,是人从人的本性出发对待自己和同类的—种态度。[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其管理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乃至教育宗旨的实现。而目前的教学管理中确实存在着诸多弊端,严重影响了育人效果的达成。因此,本文从管理伦理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教学管理应遵循人道主义的原则。并对如何落实这一原则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06年7月31日《中国教育报》发表了何立新的有关文章。 作者指出,义务教育扶贫取向不能停留在一种人道主义关怀上,而应该从我国教育管理体制和投入政策上体现义务教育的公益性,体现不同地区、城乡间均衡发展的最大可能性,特别是应该在合理的制度保障下,唤起受援群体的参与意识,使其内生出一种积极向上的自觉性,形成自我发展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福克纳人道主义思想融合了现代和传统人道主义思想的内容,它从人的内在机制出发,审视和谴责了南方传统对南方人的摧残和压抑;从南方社会的四种基本关系中,展现和营造和谐、平衡和稳定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体现了对人类前途和命运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