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文一般由文本、插图、课后练习三部分组成。在聋校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聋生学习特点,巧妙、适时、合理运用课文插图,优化课堂教学。一、插图的重要性(一)插图——聋校语文课本的重要内容鲁迅先生曾说:书籍的插图,原意是在装饰书籍,增强读者的兴趣的,但那力量,能补文字之不及。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说:“书籍的插图,原意是在装饰书籍,增强读者的兴趣,但那力量,能补文字之不及,所以也是一种宣传画。”一幅好的插图,往往是文章最精华部分的体现。现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语文教材(人教版)插图有百幅之多,它配合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情节、景物绘制或拍摄而成,是语文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有插图,而文章中的插图又都是精心设定的.一幅好的插图,往往是文章最精华部分的体现.鲁迅先生说:"插图不但有趣,且亦有益."他还说:"书籍的插图,原意是在装饰书籍,增强读者的兴趣的,但那力量,能补文字之不及,所以也是一种宣传画.  相似文献   

4.
<正>鲁迅先生提出,书籍的插图原本是装饰,是为了增加读者的兴趣,但同时又具有另外一种力量,也就是能够有效弥补文字的不足。由此也可说明,语文助读系统中,插图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是值得教师充分利用的宝贵资源,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力,也能够全面提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设计的丰富性,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插图的数量与其他教材相比较而言,出现了明显的增加,几乎每一篇课文都增加了作者的肖像画或者文本插图,  相似文献   

5.
一、对“文本解读”的基本认识 1.“解读”的基本内涵。教师必须认真深入地解读课文,这是备课的根本任务,也是教师的职责。“解读”本来就是一门学问,有的按照日常的口头习惯称之为“解读学”,也有称之为“读解学”。蒋成璃教授在专著《读解学引论》中指出:读,是文本理解的起点,侧重于文字、结构及作者写作背景等的研究,尽量读出文本原意:解,是以文本释义为起点,侧重于文本意义的辨析、评判及潜在意义的发掘,要求读者有创造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6.
陶常迎 《学子》2012,(5):50-50
插图是教材的第二语言,是对文本材料的诠释和补充,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作家、美术家丰子恺先生在为鲁迅小说作插图时曾说:"这些插图就好比在鲁迅先生讲话时装上一个麦克风,使他的声音扩大"。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课本插图这一资源。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增强学生学语文和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语文教材的插图不是一种摆设或点缀,而是教材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教师不可忽视这一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课文的现有插图,让其发挥自身独特的作用,做到图为文用.这样课堂教学就会常常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鲁迅先生曾说:“书籍的画,原意是在装饰书籍,增加读者的兴趣的,但那力量,能补助文字之所不及,所以是一种宣传画。”一语中的.文本中的插图对于延伸文字内容大有裨益,对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相当重要的作用。那么,中学阶段,究竟应从哪些方面挖掘插图资源并进行适合中学课堂的教学呢?  相似文献   

8.
插画是一种艺术,它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鲁迅对插图无比器重,请看他的精辟论述: “书籍的插图,原意是在装饰书籍,增加读者的兴趣的,但那力量,能补助文字之所不及,所以也是一种宣传画。”由鲁迅所论书籍插图的高超见解,使我想到当前部编语文教材的插图问题。除语文以外,现行的其它教材,几乎都是有插图的。诸如:历史有形势图;地理有地图;英语有提示图;(数理化也不例  相似文献   

9.
鲁迅先生曾多次慨叹过自己少年时代的不幸遭遇,读的书都是黑压压的一大片,没有一张图画,读来枯燥无味,昏昏欲睡。他非常羡慕西洋儿童能读到图文并茂的读本,自己一生曾为儿童读物如连环图画、课本中的插图作过许多呼吁,做过许多具体工作。他认为“书籍中的插画,原意虽在装饰书籍,增加读者的兴趣,但那力量却能补助文字所不及。”因此,他主张教科书中应该有精美的插图,其他文学书中也应该有精美的插图。  相似文献   

10.
刘之凡 《文教资料》2012,(33):194-196
摘要:苏教版必修二,鲁迅先生的《祝福》这篇文章的助读系统和练习系统在课文中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对注释、插图和课后练习的分析来解读语文课文的助读和练习系统。  相似文献   

11.
翻开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材,眼前一亮,图文并茂的排版设计,有种读绘本的感觉。书页色彩柔和,各种形象设计特别贴近儿童心理,贴近学生生活。鲁迅先生曾说:"书籍的画,原意是在装饰书籍,增加读者的兴趣的,但那力量,能补助文字之所不及,所以是一种宣传画。"教材中,这些图画是配合所学知识而创作的,对学生的学习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们知道,语文教学文本解读是一种读者与文本对话的活动。读者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及其意义的建构把握世界,同时也建构自我世界。作为读者的学生和教师,在文本解读活动中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重要作用——用自己那颗在解读体验中跳动不安的心灵去激活文字,激活文本,因而使文本成为主体情感、意志、生命和灵肉的载体,并诞生出新的审美意义。显然,读者的这种能动性和创造性作用,已经超越单纯理解和解释对象的领域,而跨入对主体自身审美心理结构(情感、意志、趣味、生命感等)重新建构的境界,也就是对“读者的建构”活动。应该说,这种“读者的建构”境界,能够充分标示出解读过程中主体性所臻达的完满程度,是实现解读“有效性”的根本标尺。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初,新加坡适应初中和高中华文课程的《中学华文》《中学高级华文》《H1华文》三套教科书,将鲁迅的《风筝》《一件小事》《藤野先生》等3篇作品选为课文,与20世纪新加坡华文教科书中的鲁迅作品相比数量有较大减少,这是因应新加坡政府教育政策的结果。课文的设置受到了国家意志、教育治理、华文课程、教材编排、文本呈现、教学支持等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保留下来的鲁迅作品则体现出双语政策下侧重语言能力培养、强调基于文本的教学性解读和切合实用的人文素养陶冶等特点,这对今天我国学校教育提升鲁迅作品接受质量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野草》是鲁迅先生个体精神进行释放、寄托的空间,同时也是他对人生进行重新思考的空间。《野草》之中所蕴含丰富意义把鲁迅先生精神世界的多元化以及复杂性进行了充分的、深刻的表现。目前文学界关于《野草》的解读,出现了两个倾向:一是倾向于现实生活的解读;另一个则是倾向于哲学理论方面的解读。这两种解读方式,可以说是真正对《野草》进行了多元化、多层次的解读,但是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不利于对《野草》研究工作的健康发展。本文就是对鲁迅先生的《野草》中的"现实"和"哲学"进行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名作细读》是孙绍振先生解读中学语文课文的代表作,在这本著作中,孙绍振先生立足于语言文字,紧扣文字展开解读。同时,还原法和比较法的运用,为文本解读提供了视角和方法,达到了文本解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插图是教材的第二语言,是对文本材料的诠释和补充,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图学论者哈拉里说过:"千言万语不及一幅图。"著名作家、美术家丰子恺先生在为鲁迅小说作插图时曾说:"这些插图就好比在鲁迅先生讲话时装上一个麦克风,使他的声音扩大。"可见插图对文本的作用。新课程标准指出: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课本插图这一资源。图文并茂是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的显著特点,这些插图色彩鲜明,形象直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课文插图是配合文字的理解而添加的图片,许多插图新颖独特,富有童趣,不仅增加了课文的趣味性、形象性,对解读课文也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插图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8.
《少年闰土》一文的插图中闰土的动态形象没有鲁迅先生文字表述准确。课文写闰土刺猹时是“手捏一柄钢叉”。“捏”的意思是“用拇指和别的手指夹住”,例如“捏饺子”、“捏泥人儿”等。一般情况五指不全用,使用的工具离掌心也有些空隙。这样使用和操作工具方能灵活、敏捷。然而本课插图上的闰土是手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图画的阅读是最适合蒙学时期儿童阅读的重要形式之一,当今绘本的流行,也证明了这一点。珍视每篇课文中编者量身定做的插图并合理加以运用,既是对编者的尊重,也是给学生创设与课文贴切情境的媒介,它在带给学生视觉享受、心灵愉悦的同时,还能助儿童想象,提升他们的观察能力、沟通能力、感悟能力,享受语文阅读的美妙体验。一、在插图欣赏中感悟文字之美文本中的插图,本意是用来装饰、美化,以提高读者阅读的兴趣的。但运用于课文里的插图,功能显  相似文献   

20.
汪潮 《福建教育》2010,(2):17-19
文本解读的误区不少,如主观曲解、凭空分析、死抠课文、迷恋权威等,导致不同程度的浅读、误读。有两种文本解读倾向特别值得关注:一种认为应尊重原有的文本价值,站在历史的角度审视文本;另一种认为,历史是发展的,文本的解读是读者个性阅读的过程,可以突破历史的界限,用现代意识或生活观来重新审视教材中的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