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胡说”一词是我们生活里的常用语。文学作品中也经常出现。《红楼梦》贾宝玉初见林黛玉,“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贾母笑道:‘可又胡说,你又何曾见过她?”《现代汉语词典》中“胡说”有两个义项:(1)作动词,瞎说;(2)作名词,没有根据的或没有道理的话。与之相类似的词还有:胡话、胡言、胡乱、胡扯、胡吹、胡搞、胡来、胡诌、胡闹、胡搅蛮缠、胡说八道、胡思乱想、胡作非为等。这里的“胡”作副词,表示随意乱来。  相似文献   

2.
史籍和出土汉简中均有"秦胡"之名,而对此的解释学界存在诸多看法。现根据出土汉简中"胡骑""秦骑"的相关记载,结合传世文献,指出"秦胡"应是"秦"和"胡"的合称。"秦"即见于《史记》《汉书》的"秦人",是对秦时亡入胡地的华夏遗民的称谓;"胡"亦即"胡人",是对北方和西域外族的统称。"秦骑""胡骑"即分别指两汉属国中的秦人骑兵和胡人骑兵。  相似文献   

3.
虞春红 《考试周刊》2011,(10):65-65
一、感悟的内涵 所谓"感悟",是指人们接触外部事物后,有所发现、有所感触而领悟到一些道理或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4.
陈海玲 《成才之路》2014,(31):I0012-I0012
古人有"文以意为主""一意到底",不能"两意并出"等见解,这里的"意"就是"中心",也叫"主题"或"主旨"。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中心。不论写什么文章,总有一个目的,或想告诉人一件事,或想说明一个道理,或要赞成什么和反对什么。这个写作目的是在审题的基础上,经过精心思考首先确定的。确定了写作目的,习作才能有一个中心,习作才能围绕这个中心考虑写些什么内容和怎么去写。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所说的"宗教",实际上是一个外来词。"宗教"在汉语中的本意就是"道"或"教"的意思,"道"指"正道","教"指"正教",因此,"邪教"不属于"宗教"的范围。西方所说的"邪教",指的是宗教的"异端",宗教的"异端"归根结底还是"宗教",法律上是允许自由信仰的;而中国所说的"邪教",指的是政治的"异端",政治的"异端"归根结底就不是"宗教",法律上是被禁止的。从汉代到明清,我国历朝政府从来就没有承认"邪教"是"宗教","邪教"从来就是"左道"、"妖道",其根据就是"邪教"的"左道乱政"或"妖道惑民"。当今,我国的法律对"邪教"的界定也鲜明地将"邪教"排除在"宗教"之外,与我国历代不认可"邪教"是"宗教"的传统是一致的,符合中国的文化传统和汉语的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6.
"家"是人们遮风避雨的地方,是供人住的。可是"家"字的外形却有些让人难以理解,它的上半部分是"宀",代表房子;而下半部分却是"豕(shǐ)"字,"豕"是"猪"的意思。这就奇怪了,"家"是人住的地方,又不是猪圈,怎么"宀"下没有"人",却有"猪"呢?其实,"家"的写法跟古人的生活习惯有关系。远古时代,  相似文献   

7.
罗黛 《考试周刊》2012,(52):54-55
学生的生活犹如万花筒,可谓丰富多彩、五彩缤纷,但是写起作文来仍是无物可写、无米下锅。一提写作文学生就愁眉苦脸,胡拼乱凑,写出来的文章要么是大话、套话,空洞无物,要么是作文选的翻版,交上来的文章千篇一律,闹出了许多笑话。"文贵求真、文贵求实",习作本应该是学生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这样满是假话空话的文章怎么能吸引人、打动人呢?  相似文献   

8.
在历史课堂上,老师问一个学生:“屈原是什么人?” “是医生。”学生回答。 “胡说!”老师生气了。 “怎么胡说呢,书上说他是大夫嘛!”学生委屈地说。  相似文献   

9.
填字     
横向: 1.毛泽东的一篇文章。2.指人没有名声或论述没有根据。3.李彩桦、罗嘉良主演的电视连续剧。4.成语,比喻不顾事实,随意乱说。5.西方传说故事中一位身穿红衣的老人。6.我国的一个自治区。  相似文献   

10.
葛鹏举 《考试周刊》2011,(41):169-170
教学反思也称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作为一线教师,我经常在思考: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到底该怎么上?到底怎样的课才算一节好课呢?我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对教学理念的反思、课堂模式反思、教学方式反思、课后反思四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与尝试。  相似文献   

11.
说话的技巧     
急事,慢慢地说;大事,清楚地说;小事,幽默地说;没把握的事,谨慎地说;没发生的事,不要胡说;做不到的事,别乱说;伤害人的事,不能说;讨厌的事,对事不对人说;开心的事,  相似文献   

12.
中秋吃月饼的习俗由来已久,月饼又称胡饼,那么胡饼又是从何而来的呢?关于胡饼的由来,大概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胡饼出自胡地,"胡"字原指我国北方和西北的少数民族,后来引申为国外的民族,如《后汉书·五行志》所记:汉代的时候,“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箜篌、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皆竞为之”。  相似文献   

13.
李镇西 《班主任》2013,(10):65-66
"别把教育简单化"这个道理人人都懂,也人人爱说,因为这是常识。大家都明白教育是复杂的,谁也不会说:"我要把教育简单化!"但实际上呢,把教育简单化的事例比比皆是。总有人——往往是一些专家们——喜欢归纳出这种"规律"那种"法则",似乎教育只要"遵循"这样的"规律"或"法则",任何难题便迎刃而解,甚至无往而不胜。  相似文献   

14.
人嘴两张皮,想说就说,嘴长在自己脸上,当然没人拦着你说话。可是,说是有讲究的,说得好与坏,当然会带来不同结果:说,不应当过于随意,小过脑子的说,实在要不得。偶然在读书时,看到这么一段话,感慨颇多——急事慢慢说,大事想清楚冉说,小事幽默地说,没把握的事小心地说,做不到的事不乱说,伤害人的事坚决不说,没有发生的事不要胡说,别人的事谨慎地说,自己的事怎么想怎么说,现在的事做了冉说,未来的事未来再说。  相似文献   

15.
屈原是医生     
在历史课堂上,老师问一个学生:“屈原是什么人?”“是医生。”“胡说!”“怎么是胡说呢,书上明明说他是大夫嘛。”  相似文献   

16.
有话好好说     
画眉 《高中生》2010,(28):4-4
急事,慢慢地说。大事,清楚地说。小事,幽默地说。没把握的事,谨慎地说。没发生的事,不要胡说。做不到的事,别乱说。伤害人的事,不能说。讨厌的事,  相似文献   

17.
所谓的"悟性",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析就是"指人对事物的分析和理解的能力"。从这个定义出发,我们可以简单地将"语文悟性"定义为:"人对语文或语言的悟性"或"人们对语文或语言的分析和理解的能力"。由此我们知道,"悟性"、  相似文献   

18.
查旭霞 《辅导员》2010,(24):53-53
在几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感触最深的是学生习作中的言不由衷,"人""文"分离。一篇作文,往往不是"以我手写我心",而常常采用或"套",或"凑",或"编"等等办法,千方百计地"作"出一篇文章来。  相似文献   

19.
自去年分管基础教育以来,我深切地感到:第八次基础教育课改的引领高度、推进力度、影响广度、操作深度是史无前例的。十年课改,风雨兼程,攻坚克难;十年课改,引来"源头活水",赢得"柳暗花明",使人难以忘记,令人回味永久。"怎么看、怎么干",基础教育课改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想:课改实践是课改成效的最好试金石。全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改,既是理性的自觉,更是实践的呼唤。  相似文献   

20.
屈原医生     
《红领巾》2006,(1)
在历史课上,老师问一个学生:“屈原是什么人?”“是医生。”学生回答。“胡说!”“怎么胡说呢,书上说他是大夫嘛!”唉!古代的大夫是一种官职,不是现在的医生。可笑指数:屈原医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