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齐冰 《家教世界》2013,(8):261-262
翻译的目的是在源语言和目标语之间建立对等的关系,这使得诗歌翻译尤为复杂。本文以功能对等理论为理论基础,从地名的翻译来探讨中文诗歌翻译。  相似文献   

2.
变译策略与中国古典诗歌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娜 《考试周刊》2009,(32):31-31
诗歌翻译一直是文学翻译的一个重要部分,无数的学者在这一领域不断钻研,并把重心放在了全译上.以求达到翻译对等。然而诗歌翻译中的翻译对等是很难,甚至说是不可能达到的,黄忠廉教授对翻译变体理论的提出为诗歌译员开辟了新的道路。同时功能理论给了变译策略很好的理论支持.为中国古典诗歌翻译标准和策略的多样性提供了可能性。本文从功能理论、变译定义及变译历史等方面进行了论证.以期说明将诗歌翻译与翻译变体理论结合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功能对等理论强调: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这一理论对于广告翻译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因此,广告翻译应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灵活运用字义对等法、语义对等法、文化对等法等翻译策略来进行灵活的翻译.  相似文献   

4.
杨宇 《海外英语》2014,(13):153-154,158
商业广告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发挥宣传、劝诱的功能。在翻译时,其功能在目标语中应予以保留,这与奈达功能对等的翻译要求相符,即译文应与原文具有相同的呼唤和号召功能。该文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着重分析在汉英广告翻译时如何实现语言和文化对等,并结合实例提出一些常见的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5.
影视字幕翻译是一个新领域。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为基础,通过研究《老友记》字幕的翻译,分析如何在字幕翻译中应用功能对等理论使译入语观众更好地理解影视作品同时了解译语国社会文化生活,并且研究能够传递等值效果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小说翻译存在两大难点:既要注重翻译的准确性,也要体现目的语言的文学性,而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则认为译文和原文在功能上的对等高于形式上的对等。其理论涉及四个方面:词汇对等,句法对等,篇章对等和文体对等。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依据,在翻译Lindsay Armstrong(林赛·阿姆斯特朗)的小说《他是我丈夫》时,选取了一些典型的重点语句的翻译说明该理论在提高小说翻译质量上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社会的不断发展让商务英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是商务英语翻译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功能对等理论为商务英语的翻译提供了理论依据,从文章中的翻译实例可以看出商务英语在词汇和句式方面都有自身的特点,而功能对等理论中的四个对等理论在商务英语翻译中有着诸多应用。彼得·纽马克提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翻译策略,商务英语的翻译可以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采用这两个策略,从而提高翻译准确度。  相似文献   

8.
奈达是美国著名的翻译家。1964年,他出版了《翻译科学初探》,在书中提出了"形式对等"(formal equivalence)和"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的概念。起初奈达特别强调动态对等,因为在他看来,形式对等的翻译是很少见的。目前翻译界对"功能对等"、"形式对等"翻译争论颇多,有些学者认为形式对等较功能对等重要,有些学者认为功能对等比形式对等更胜一筹。本文作者认为在翻译诗歌的时候,形式对等在翻译拟形诗的时候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美剧字幕翻译作为一种新兴的翻译领域在文化交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广大中国观众了解地道的英语表达,欣赏到原汁原味的剧情。文章通过分析美剧语言的特点和字幕翻译的特性,讨论功能对等理论在美剧字幕翻译中是否存在词汇对等、形式对等、语义对等,并质疑功能对等理论在指导字幕翻译时是否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0.
功能对等理论由美国翻译学家尤金·奈达提出。功能对等理论注重原诗内容和形式的翻译以及译文读者的反应。《诗经》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记录我国古代人民生活百态与自然事物的百科全书。《诗经》中的意象丰富,寄托了作者表达的各类情感。《诗经》翻译中,意象的翻译是译者面临的巨大难题。基于功能对等理论,以施图金俄译版《诗经》为文本,对其树木意象的翻译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爱玛》是简奥斯汀创作得最成功的小说之一。尤金·奈达提出功能对等理论,以及读者反映为导向的翻译研究方法。本文将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视角来看《爱玛》的翻译。首先,要介绍尤金·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然后,将《爱玛》的翻译进行研究,其体现了尤金·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  相似文献   

12.
黄莉 《柳州师专学报》2011,26(5):51-53,31
奈达的"功能对等"与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特别是目的论之间存在很多的不同之处。通过比较,发现功能派翻译理论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功能对等理论的突破与发展,拓宽了翻译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3.
田晓丽 《考试周刊》2011,(88):103-104
本文主要研究功能对等理论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应用。作者首先介绍了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然后描述了商务英语及其特点,从中西文化不同的角度,将功能对等理论运用到商务英语翻译中,总结了几个比较实用的翻译技巧,希望能对翻译工作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赵永庆 《考试周刊》2009,(41):27-28
2000多年前的西塞罗是西方史上最早的翻译家之一,而奈达是当代首屈一指的翻译理论人物。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在翻译界影响深远。然而古代翻译家西塞罗的翻译理论中却已提出了“功能对等”。本文从奈达的“功能对等”和西塞罗翻译理论的分析入手。通过实例分析西塞罗翻译理论中体现出的“功能对等”因素。  相似文献   

15.
翻译功能理论的可释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翻译功能理论从一个新的视角对翻译理论进行了研究。翻译功能理论注重的不是译与原是否对等,而是强调译应该在分析原的基础上,以译预期功能为目的,坚持“功能 忠实”的标准。在翻译标题、广告及谚语等时,翻译功能理论对所运用的译改写、融合、删除等方法具有可解释性。  相似文献   

16.
许渊冲先生认为译诗应力求传达原诗的"三美",而"三美"之中,"意美"最为重要;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也为诗歌翻译提供一定的启示。许先生的"三美"理论实际上契合了奈达提出并阐明的"功能对等"理论,换言之,诗歌翻译要实现"三美",就是要力求源语文本和目的语文本在意、音、形三方面的审美效应对等,而实现"意"的审美效应对等乃译诗之关键。由此,本文试将许先生的"重意美"观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相结合衍生出"意美对等"这一译诗视角,并以许先生对经典唐诗《春夜喜雨》的英译作品为例,阐释这一视角在古诗英译实践中所体现的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前人对毛泽东诗歌翻译研究的基础上,对比分析毛泽东诗词中文化意象的翻译。通过对毛泽东诗歌翻译不同版本的总结和归纳,提出针对不同文化意象应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本文从功能对等理论视角出发,把文化意象归类为专有名词意象、地名意象、历史特色意象以及典故意象,分析不同种类文化意象的翻译技巧,建议在翻译文化意象时要考虑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对同一文化意象的不同理解以及同一文化意象在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汉语文化负载词是具有中华民族文化色彩的词汇,在翻译时往往在英语当中找不到对等的语言来表示。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对翻译实践影响深远,本文将尝试运用功能对等理论来探讨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以期帮助中国学生能较为准确地翻译汉语文化负载词语。  相似文献   

19.
张怡云  葛畅 《现代语文》2016,(4):152-154
功能对等理论注重利用自然恰当的译语再现源语的风格和意义,力求译语读者与源语读者能获得相似或相同的阅读感受。在翻译中国古典诗歌时,译者应确保源语和译语在内容、风格、韵律和形式等方面的对等,使译本读者能从中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蕴,也可以体验到诗歌形式美和韵律美,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播也大有益处。本文试图从功能对等理论角度将《陋室铭》三个译本进行比较、分析,找出最能让译本读者了解原诗意蕴且产生与源语读者相同阅读体验的译本。  相似文献   

20.
聂巧云 《双语学习》2007,(10M):158-159
奈达是美国著名的翻译家。1964年,他出版了《翻译科学初探》,在书中提出了“形式对等”(formal equivalence)和“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的概念。起初奈达特别强调动态对等,因为在他看来,形式对等的翻译是很少见的。目前翻译界对“功能对等”、“形式对等”翻译争论颇多,有些学者认为形式对等较功能对等重要,有些学者认为功能对等比形式对等更胜一筹。本文作者认为在翻译诗歌的时候,形式对等在翻译拟形诗的时候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