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莫与俦对遵义“沙滩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他有坚实的汉学素养,以尹珍为榜样,从治学品格、治学方向、治学精神、治学态度等方面对贵州学人指明了学术门径,为沙滩文化崛起于西南、蜚声海内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黎铎 《教育文化论坛》2010,2(2):110-114
文章对作为地域文化范畴的遵义"沙滩文化"这一概念是否成立进行考察,通过分析其文化构成要素及内涵,探讨其时间、空间界限。认为"沙滩文化"这一地域文化概念,是能够成立的。  相似文献   

3.
雷蒙德·威廉斯是英国新左派文化政治最杰出的“文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成人教育”是他从事学术研究的发端.他借助《政治与文学》、新左派文化运动等平台把“成人教育”的文化政治诉求付诸实践,内容丰富、内涵深刻.他从事的“成人教育”理论与实践为英国新左派的勃兴、为英国文化研究和“文化马克思主义”的崛起提供了认知平台和思考语境,这是威廉斯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中国梦”的提出再一次唤醒了国人心中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实现“中国梦”是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的伟大实践目标.“中国梦”的提出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背景下,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不仅是“中国梦”的现实诉求,而且还构成了“中国梦”的实现方式,另外文化自强与“中国梦”体现出一致的文化话语表达,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文化途径.  相似文献   

5.
“雅”作为中国传统文学中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它的产生是与中国传统儒道文化的长期浸染、熏陶有着直接的关系。而我们理解“雅”的审美内涵,也必须以此为前提,否则就难以真正把握“雅”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名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采用引证文献、列举典型事例等研究方法,侧重从古人名字的文化内涵的角度出发,通过探讨“名”与“字”的来源,就典型事例分析中国古代著名人物的“名”与“字”的真正寓意,浅析中国人的审美取向、价值观念和社会心理等以及对现代人名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人体”与“身体”是当下中国人体文化研究中频繁使用的一对概念,它们的含义常常被混淆。“人体”与“身体”的概念既涉及人的赤裸状态,又涉及人的服饰状态。但“身体”泛指万物之体,“人体”则特指人之身,且“人”通“仁义”之“仁”。“身体文化”是西学中的热门研究,“人体文化”则可以让人引起对艺术与科学更多的关注。“人体文化”与“身体文化”概念在中国学术界的出现、发展,内涵虽有区别,但两者的理论可相互借鉴。  相似文献   

8.
地处边远的贵州文化在历史上主要是"蛮夷文化",汉文化在此影响甚微,发展步履维艰。遵义沙滩文化在晚清得以辉煌,主要是因遵义在明代平播之役后,大量汉移民的迁入,明遗民造成的社会心理影响,使儒家文化的传播成为可能,乾隆年间经济的繁荣与教育的普及始奠定了文化发展的根基;黎、郑、宦、蹇等家族先后在乾隆年间崛起,引领并改变了遵义的社会风气;道、咸时期时局的动荡及社会思潮的变化,使汉学中心不再局限于苏、皖、京师,而是多个区域同时并存。  相似文献   

9.
黎洌 《教育文化论坛》2014,6(5):131-135
沙滩文化是特定地域中形成的家族文化,其主体是黎民家族.儒学在传入西南边陲的过程中,地域作为背景性存在,对沙滩学人及其创作、研究都有着较大的影响,也使他们的创作、研究无不打上地域的色彩.沙滩文化的出现,表明汉文化在边远山区形成一种新质的地域文化,也表明黔北文化以整体的形象冲出大山,亮丽出场.  相似文献   

10.
以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故事为范本,借用文化研究批评理论,对“爵士时代”背景下的汤姆与威尔逊太太所代表的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之间的“文化论争”作了细致的分析,以探讨他们的命运结局——复合与灭亡。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新课程改革为背景,研究提升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策略,以期满足语文课程改革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先立足现状,站在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视角分析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此,依据“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内涵以及语文教学规律,简要阐述高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三”是一个普通数字,但它不仅具有一般的数学和语言学意义,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三”既蕴涵着深刻的哲学意义,又体现了儒家思想文化的特征,同时还反映了许多现代科学规律的特点,与我国古今科学、文化和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认真挖掘“三”的文化内涵,对弘扬我国民族文化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遵义的沙滩曾是清代中叶全国知名的文化区,根本原因在于文化与教育交融。教育以传统文化为根底,文化因教育而繁荣。在这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融为一体,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随着文化的转型,"沙滩文化"的光辉暗淡下来,引起人们许多思考。  相似文献   

14.
任何一种社会现象的出现,必然有它所依存的文化根源.“善行河北”植根于燕赵文化,“道德沧州”则得益于武乡文化的助推.通过沧州武德精髓与沦州好人文化内涵的比较,探析沦州成为全国闻名的“好人之城”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5.
先民赋予了“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一”可以组成很多成语,从成语中可以看出“一”字的丰富含义和用法,同时“一”的意义有所不同,读音也不完全一样,而“一”到了现代,又有了新用法.因为“一”的词义丰富多变,用法灵活,我们只有全面掌握它,才能准确理解“一”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才能把握“一”字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大学人对高层次精神世界的向往和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步伐渴求更加高质量、丰富化、特色化的大学文化。开展大学文化研究、推动大学文化建设成为一项战略性、前瞻性工作。立足新时代,大学应当从学理层面厘清文化及文化育人的内涵,进一步深化对大学文化提档升级的规律性认识,从而破解文化“扬弃”与“创新”水平落后、“历史传承性”与“鲜明时代性”互构乏力、“人文性”与“实用性”并行相悖等困境,在新时代赋予的大学文化新内涵、新使命、新需求的驱动之下,更好地完成新历史方位与大学文化“提档升级”任务的链接。  相似文献   

17.
依据约瑟夫·奈教授的英文论著,结合我国推进“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实践进程,从“软实力”与软权力的关系辨析入手,对“文化软实力”概念的学术来源、演变特征和实践意义逐一作了分析.“软实力”与软权力的概念不可以简单等同,“软实力”以及“国家文化软实力”概念在中国具有独立研究的价值,它们被中国政治文化赋予新的内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英语普及的趋势有目共睹。正当英语发挥积极社会作用的同时,英语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来的“语言霸权”特征和随之而来的西方文化对中华本土语言和民族文化形成了强大的冲击。如何顺应“全球化”,保护“本土化”,正确看待英语普及的现象,寻求语言与文化的和谐统一,成为英语教学界值得探讨与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文化词汇是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以“柳”、“榆”、“竹”三个例子为主,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汉语植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形成途径,主要是植物生活特性和谐音两个方面,并简略分析文化词汇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文化认同是全球化背景下最深层次的认同,文化认同教育是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深度探索”“广度探索”与“承诺”的三因素互动模型解释了个体文化认同的形成机制,发挥着文化认同教育“发动机”的作用,自上而下地为文化认同教育树起了“风向标”。“文化体验”对文化认同有着生动诠释与内在追求,是“文化探索”教育学本土化过程中的“加油站”,自下而上地为文化认同教育规划了“线路图”。以满足心理发生机制和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为重点,以“认同”与“认异”的协同发展和批判性思维的培育为抓手,由亲历与描述、思考与阐释、比较与分析、反思与重构组成的文化体验学习活动是对文化认同教育路径的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