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在简要论述互文性理论的基础上,指出在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互文性意识的重要性,并从建立文本关联为主体的讲授模式上探讨在英美文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互文性意识和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互文性理论是西方20世纪兴起的理论。该理论强调文本内部、文本之间的有机联系,为学生思考文本思想内涵提供非常好的途径。本文将探讨互文性理论在高校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应用及价值。互文理论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应用会使文学阅读增加思想性、趣味性,激励学生进行深刻思考,最终使学生的人文性得到提升,文学素养得以加深。  相似文献   

3.
孔瑞 《鸡西大学学报》2013,(2):95-96,102
在互文性理论关照下,英美文学教学应关注作品互文的三个方面:探讨英美文学作品的溯源互文以理解西方文化源头,英美异国文学互文以消除学习国别文学的割裂感,中外异质文学互文以消除中国学生学习英美文学的陌生感。英美文学课堂教学应构建以读者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主动参与文本意义的寻找、发现、创造过程,亲身体验经典文学作品的教育功能及审美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所谓"互文性",是指任何一个单独的文本都是不自足的,任何文本都是一种互文,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与转化,它的意义在与其他文本交互参照、交互指涉的过程中产生。著名的叙事学家杰拉尔德·普林斯对互文性下了一个较为清楚易懂的定义:一个确定的文本与它所引用、改写、吸收、扩展、或在总体上加以改造的其他文本之间的关系,并且依据这种关系才可能理解这个文本。互文性教学就是建立在此基础上,师生对文学文本阅读、意义阐释、理解深化、认识延伸和转  相似文献   

5.
《斯通与骑士伙伴》是奈保尔唯一一部与第三世界毫无关联的小说。这部小说与英美经典文本存在着明显的互文性关系。这种互文性同时具备了"模仿"与"改写"的双重含义,模仿是对语言与文体的延续,改写则成为颠覆英美文学传统的有效手段。奈保尔"戏仿者"的后殖民文化身份在小说的互文性中得到确定。  相似文献   

6.
当前,在高校的文学史教学中,以现代性为中轴而展开的“史述”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文学文本以及相应的阅读体验则备受冷落,这是当前文学史和教学实践改革的重要问题。文学史教学实践改革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回归文学本体的文本细读,进行社会文化视域下的经典阅读,基于历史语境和阅读体验展开多方对话,在完整文学版图内强化板块间的关联呼应,文史互证突显文学史生成的繁复性,跳出现代性的藩篱,打造以“对话”为内核的互文性文学场域。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英美文学教学的现状出发,运用课堂中互动教学原理,提出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应实现教师与学习者、电影与文本、文学史与文选的动态的双向互动,从而提高英美文学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8.
"以文本为中心"的文学教学观是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和全国语文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所建构的"以文本为中心"的英美文学教学观认为文学教学的基础是正确把握文学教学的本质,关键在于文本的选择,核心是微观解码、由文本之"内"转向文本之"外"以及师生互动交流,具体措施有借鉴文学理论、文学教学与生活、创作和现代技术相结合,最后的归宿是道德教诲。  相似文献   

9.
"互文一是一个重要的学术概念,囊括了文学作品之间互相交错、彼此依赖的若干表现形式,使我们了解并掌握文学的重要特性,即文学织就的、永久的、与它自身的对话关系.文章以<英美文学选读>(中国对外翻译版)为范本,将该教材中存在的互文现象分为引喻与暗示、戏拟和仿作、内隐关联三类,分别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0.
自由互文阅读是非线性、多向化的互动阅读,是在"单篇"与"群文"教学之间寻找到的"第三种阅读"。基于"自由互文"的阅读价值、类型与阅读呈现,构建自由互文阅读教学策略,让儿童在双重语境阅读中,以闲暇价值为取向,以互文方式呈现,以敞亮的心灵自由对话,突破文本樊篱,丰厚文本内涵,深化阅读体验,敞亮语文世界,抵达自由境界。  相似文献   

11.
程兰 《林区教学》2020,(4):84-86
基于网络平台,通过翻转课堂,依托BOPPPS模式,对高校英美文学教学进行创新教学模式研究。针对BOPPPS的六个阶段来设置教学任务,以课上课下联动的教学模式激励学生阅读作品、理解作品、赏析作品。该模式重新调整了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推动教师角色、课程模式、管理模式的变革,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12.
英美文学课堂是高校英语专业高年级中开设的一门专业性课程,它能够通过阅读理解和欣赏解析英美文学,来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并用心感悟英美文学中的内涵和美感,使学生更加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同时促进其提高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并使他们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然而由于大学英美文学中仍存在不少问题有待解决,其教学效率令人难以满意。因此本文对大学英美文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交互式教学理念探讨在大学英美文学课堂中建立起一种师生互动交流的课堂关系,以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以及英语综合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13.
“互文”本是一个文艺学术语,是指任何一个文本都蕴合并镶嵌着其他文本.互文在文本中表现为引用、典故和原型、戏拟及拼贴等具体形式,但从更广泛的视角看,文本之间可以构成相互影响的意义网络即“文本间性”.利用文本的互文特性,可以区分几种不同的组文方式,并基于其互文特征,开展参照式、链接式、功能式阅读.这里主要探讨互文视角下的组文方式、阅读类型和相应的阅读策略.  相似文献   

14.
在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教学中,使用互文阅读进行教学,让课文与其他文本对话,可以打破就文本而谈文本的教学模式,为课堂注入活力,形成教学张力,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审视文本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互文阅读的操作形式有渲染烘托式、对照映衬式、填补空白式、拓展延伸式等.  相似文献   

15.
互文性是文本的基本属性,一个文本总是与其它文本相互关联而存在。互文性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打开了新空间,一方面可以扩大课堂的信息量,提升教学的文化含量;另一方面也将丰富教学策略的选择。以文本互文性为依据的互文性教学在意象的领悟、文本的比较分析、文本阐释空间的拓展、文本阅读史的引入等方面都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6.
《柳州师专学报》2019,(6):87-90
在当前的碎片化阅读大背景下,如何让学生细读文本并参与课堂互动是文学教学的一大难题。通过提出与发现问题、以问题贯穿讨论和总结,创建"问题化"课堂,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因为"问题化"课堂打开了一个立足经典文本,将文本与现实相关联的空间,在其中师生得以对文本进行批判性理解,同时激发了对现实与时代的进一步思考。这在"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得到较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互文阅读是比较阅读方法的一种。在阅读教学中,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时,教师可关联同一作家相同题材的作品、同一主题不同作家的作品或原著内容等,让学生进行对比性、关联性阅读,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细读"是20世纪40年代英美新批评派提出的主要研究和批评方法,语言的含混性和生产性向读者提出文本细读的诉求。文本细读在大学英语文学教学中也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和重要性,可以改变学生目前教学中的重重问题。大学英语文学教学中的文本细读应该采用诠释学的方法,实现教师与学生间的平等对话,消解科学主义的教学方法向文学课堂的渗透以及教师的话语霸权,最终优化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9.
《课程.教材.教法》2018,(11):98-103
当前多篇阅读的困境在于没有厘清多篇文本组元的依据以及这种特定的教学形态的价值。互文性理论能较好地解释文本的关系机理,据此可衍生出以关系为中心的文本解读范式;将互文性与教学性有机统一建构文本创编与流传产生的互文、文本与类文本产生的互文、文本与相关资料产生的互文、文本改写产生的互文、文本与其他媒体产生的互文等多种教学形态。互文性阅读具有促进多元创造性解读、拓展学生认知世界、提升阅读量和速度、提高提取信息与提炼问题的能力、培养比较鉴赏与反思批判能力等方面的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谭耀华 《海外英语》2014,(8):260-262
互文性理论,旨在阐述特定文本与其他相关文本间的相互关系,是文本研究中重要的理论概念,至该理论提出以来,已被广泛用来研究文学和翻译作品,而对实用语篇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该文旨在应用互文性理论,对中文化妆品广告语中的互文现象进行分析,重点研究广告语的文本内容互文和主题文化互文,探讨化妆品广告语是如何巧妙地应用互文性来获取受众者的芳心,实现广告商业目的的,同时,希望能为广告策划者提供新的策略与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