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小科学与大科学关系的视角下,美国科学的社会建制是以小科学为基础、以大科学项目为核心的大科学建制,是经历长期演进、历史地形成的;科研模式具有"自主推动"、"主体多元、高校主导"等特点;能够根据情况的变化进行适当地调整。对现阶段的中国来说,在从传统向现代的赶超中,科学目标相对明确,应发挥"中国特色",大力发展大科学,发挥其带动、提升全局的功能;与此同时,在赶超途中,尤其在接近科学前沿之时,应着力培育并完善广泛的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小科学产生、发展的健康氛围,提升并扩展小科学的基础地位,为中国科学提供"涨落"、提供新的分岔点和增长点。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这是首次将"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的表述写入党代会报告之中,体现了党中央对全民科学素质的高度重视。在新的形式下,如何快速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确保科普工作落到实处,更好地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不仅是各级党委、  相似文献   

3.
<正>寻找地外生命是人类开展深空科学探测的出发点之一。地外生命探测将为生命起源的难题打开新的突破口,极大丰富对生命的基本认识,也将对地球生命的起源与太阳系早期演化等重大科学问题提供新的科学论据。行星系统的"宜居带"理论为我们探寻地外生命提供了新的启示(图1)。根据行星与中心恒星的距离(横  相似文献   

4.
科学传播是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意识在科学共同体内部及与社会之间的扩散与再建构过程。科学传播伦理探讨的哲学基础有科学实在论转向科学建构论,科学功用与科学精神的背离,公众理解科学由缺失模型转向民主模型。科学共同体在科学传播中负有"保证科学成果信息的真实性与透明性;客观公正地传播科学成果的价值和社会影响;尊重公众实际理解能力,适度简化对科学知识的表述"等伦理责任。  相似文献   

5.
<正>日前,吉林省辽源市西安区教育老科协配合有关部门举办的为期10天的"科普知识进校园"活动在该区一小学校落下了帷幕。通过举办此次活动,不仅把科普知识送进了学校课堂,还激发了孩子们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学生们从"听科学"、"看科学"到亲自动手"做科学",亲身感受到了科学知识的神奇,提高了动手、动脑的能力和探索科学知识的欲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在文化课中学习科学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科学实验室真是太神奇了!我和同学们一起亲手操作,不知不觉地就学会了。"该区实验  相似文献   

6.
《今日科苑》2008,(4):1
首先明确一点:我们坚信科学是有魅力的,并且坚定地认为科学的魅力无以穷尽——此处只是"再说",而且也一定是无数的"再说"之后的"再说"。之所以要一再地说,就因为科学的魅力总也说不完。本文是想说说科学的魅力之另一种:总有一个是你不知道的。  相似文献   

7.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科学学习的主要途径。"因此,我们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活"起来,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  相似文献   

8.
<正>深空、深海、深地、深蓝,是"十三五"期间国家重点加强的战略高技术领域。深空探测已成为国家战略。行星科学是深空探测战略的主要科学牵引、重要实施保障和关键成果出口。然而,当前我国尚无独立的行星科学学科设置,也缺乏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深空科学领域高层次人才业已迫在眉睫。根据国务院以及中国科学院大学学位授权自主审核文件中的规定,利用中国科学院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的优势,发挥中国科学院大学作为研究型大学在"科教融合"人才培养方面的特色,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及中国科学院  相似文献   

9.
伍勇 《知识窗》2010,(7X):23-23
<正>一、倡导实验探究的理论依据新课程标准将科学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从重知识、重技能转到重过程、  相似文献   

10.
居里发动机     
<正>实验原理:居里发动机(Curie engine)其实是科学怪才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于1889年发明的。它之所以称为"居里"发动机,是因为它巧妙地利用了磁体的"居里点"。"居里点"是皮埃尔·居里发现的,当磁体温度高  相似文献   

11.
"赛先生"是陈独秀对科学的一种拟人化表达,它是陈独秀对科学的一种独特认识.在概念阐述上,陈独秀的赛先生实质上远离了科学的本质含义;在功能定位上,赛先生传递了一种强烈的唯科学主义倾向;在科学的社会文化利用方面,赛先生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它既反映了一代知识分子对科学的认识和表达,更深刻地影响着新文化运动以后的人们关于科学的认识和表达.  相似文献   

12.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人是万物之灵"。马克思主义承继了以往人本思想的积极成果,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为"以人为本"奠定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实践科学发展是有效应对金融危机的根本之策:应对金融危机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应对金融危机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应对金融危机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应对金融危机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的方法论内在地包涵着应对危机的方法论.应对金融危机,不但脱离不了科学发展实践,而目还要依赖于实践科学发展,这样才能"无为而无不为",收到标本兼治的应对效果.  相似文献   

14.
布鲁尔社会建构主义科学观的核心观点是科学是一种社会意象。他一方面通过将科学知识的客观性与社会制度的权威性类比,试图说明科学不过是社会常规;另一方面对寻找科学规范性的科学哲学进行意识形态的比附,论证科学哲学本身就是社会常规的产物,从而进一步解构科学的客观性。这种类比论证缺乏说服力。科学的客观性与社会常规的权威性有本质差异。因此,"科学是一种社会意象"的论题远远没有得到合理地论证。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因此,完整、准确地理解"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正确、科学地贯彻"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实践工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刘芳  王洪鹏 《学会》2012,(9):57-60
学校是科学传播的首要教育阵地,而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科技馆已经成为新型的社会教育阵地。江泽民同志为中国科技馆的题词"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明确为科技馆赋予了神圣的职责,这"四科"相结合的理念也是现代科技馆教育的新观念。提高科技馆科学传播的效益,更好地促进公众对科学的理解是现代科技馆需要思考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博物馆中,讲解是一项基本的辅助教育手段,通常采用"我讲你听"的方式进行讲解,可以说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学习方式,通常讲解内容是根据观众的时间需求进行讲解。科技馆要改变"自上而下的学习策略"为"自下而上的学习策略",就是要营造一种环境,在这里观众能够探索出一条主动改变他自己与科学技术之间关系的路径。在科技馆应大力加强"启发式讲解",只有这种形式的讲解才能够更好地引导、激励公众在科学实践中进行学习和思考,真正达到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科学精神的培养,对我国实现科学、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西藏青少年科学精神的培养要结合西藏实际,针对青少年的特点,通过科学无神论学习教育,学会辨证地认识宗教两面性作用,以培养求真务实的精神;通过培育勇于探索的胆识和气魄,科学对待民族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以培养开拓创新精神;通过转变封闭性思维为独立开放性思维,破除成见,消除对权威的迷信,以培养怀疑批判精神;通过确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弘扬"老西藏"精神,学会合作奉献,以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相似文献   

18.
谁在主导中日韩的国际科学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悦  左佳  宋超  宋凯 《情报杂志》2021,40(4):155-162
[目的/意义]为了探究中日韩的国际科学合作中的主导地位及变化趋势。[方法/过程]以"中日"、"中韩"和"中日韩"国际论文合著现象为分析对象,通过科学计量的方法和手段,从重要作者、高影响力论文和资助者三个维度来分析近40年来中日韩科学合作背后的主导力量。[结果/结论]研究结果发现中日科学合作呈现出日本主导趋势由强到弱,而中国主导趋势渐强并超过日本;中韩科学合作呈现双方共同主导的特征;在三国合作中,中国主导的论文影响力较强,但随着论文影响力的增大,中国显示出的主导优势却在减弱;中国作为科研资助者极大地推动了三国的科学合作。  相似文献   

19.
赵克 《科学学研究》2012,30(9):1281-1286,1300
科学革命观主要出现在对传统物理学进行历史解读的人文领域,然而其影响已超出知识界、思想界几乎遍及社会各个领域。"革命"观不仅不适用于准确地表述科学的划时代进步,更不符合科学发展的宏观脉络。如果科学革命果真存在或成功,那么为何我们要独自享受成功后的兴奋与激动而让中小学生一直生活在革命前的旧社会,继续忍受着阿基米德的静力学、牛顿力学的煎熬呢?通过对三个几近耳熟能详的案例分析表明:科学进步是不断开辟未知领域从而使已知世界的范围不断扩展的进阶模式远比流行的不断革命模式更为接近科学史的真实;所谓的"科学革命"只不过是一种流行的人文传说。  相似文献   

20.
徐点点 《科技风》2011,(21):7-9
空气能热水器是新一代热水器,热水器的"能效比"是衡量热水器性能的指标之一,由生活中了解"能效比"入手,利用身边器材设计实验测量"能效比",通过"做",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实实在在地提高探究能力,培养科学素养,增强科学探究的热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