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必经之路,也是提高我国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的重要途径。突破户籍、土地、社会保障等制度引发的诸多困境;完善《宪法》《劳动法、《土地管理法》等一系列法律规范并对相关法律制度进行引导和规制,以稳步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我国城市化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
中原经济区在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通过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创新社会保障机制,保证了农民就业增收;通过降低户籍门槛、加强住房保障,让农民在城市留得住。但是,由于目前中原经济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较弱,农民进城落户积极性不高,同时,资源利用方式不当和土地制度改革缺乏顶层设计等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的进程。因此,应通过建立农民自愿退出农村机制,农业转移人口的社会融合机制,健全农业转移人口的进城定居机制等,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相似文献   

3.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我国经济转型时期推动城镇化进程的重大工程,研究结论表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无论从个人、国家、社会还是从城市和农村来说,其收益要远大于成本。要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必须降低市民化成本,提高市民化收益,为此,要建立合理的融资体系,构建成本分担机制,规划合理城市布局,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在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制度下,产生了大量农业转移人口,其发展过程是一个非农化、市民化与城市性不均衡发展的历史过程。在此过程中,农业转移人口面临着诸如文化氛围不适、经济来源单一、公共服务难获取等问题。新时代终身学习理念的盛行,可以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城市性的养成,即生活方式的市民化,这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有效路径和重要抓手。终身学习可以为社会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推进我国市民化浪潮。通过探索和分析终身学习与农业转移人口城市性积累、市民化的联系,将有利于丰富和完善城市性基本理论,为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在此背景下,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为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是促进城乡融合带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切点,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当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仍会面临主观认知和客观认同“双重缺乏”、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不健全、城市生存成本压力大与职业技能匮乏等困境。因此,在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中,要以社区为载体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融入度;以政策保障缓和市民化过程的个人成本为导向,优化政府出台的转移支付制度;以培育更高素质更高技能的转移人口为目标,实现培训内容同社会需求相匹配,技能难度同农业转移人口自身素质相平衡,全方位多渠道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是当前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6.
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就业困难的内因主要在于地方政府对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就业问题认识不足,法律保障机制不完善、缺乏相关政策支撑等;外因主要在于农村转移人口的城市适应能力较低,岗位胜任能力有限。因此,转变政府工作考核机制,强化农村转移人口的服务意识;完善农村转移人口就业保障制度等是实现全社会快速和谐发展的解决之策。  相似文献   

7.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的中间过渡阶段,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地推进,农业转移人口能否真正地融入到城市生活中,顺利实现市民化,对我国经济社会有着深刻的影响。文章通过深入研究分析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广西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中出现的户籍管理难、公共服务水平低、农民个人市民化转移成本费用过高和其文化素质低等问题,进而对推进广西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从改革户籍管理、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农业转移人口住房保障制度和努力提高农业转移人口文化素质等方面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8.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而人的城镇化最主要的内容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现阶段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受到城乡二元结构下各种制度的阻碍。其中,农业转移人口的土地处置方式成为影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揭示农业转移人口土地处置的现状,分析农业转移人口土地权益,反映"带地进城"的实践尝试,诠释"带地进城"的合理性,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便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改革是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一剂强效药,既可以减缓"城市病"亦可治疗"农村病"。随着此项改革制度的运行,其中的不足与缺陷也逐渐显现出来。通过分析户籍制度改革背景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的现实困境,即主要包括大城市落户门槛高,落户对象范围小;城乡差距缩小,落户意愿降低;农业转移人口流动性大,落户因素受影响;土地退出机制不健全等,进而提出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推进农村城市化建设是我国加快农村改革步伐,建设新农村必经之路,职业教育在提高转移农村人口的受教育水平,提高其就业能力,加快其市民化进程,推进城市化和社会稳定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社会组织作为第三方力量,在多元化社会治理格局中,被赋予了重要使命,在市民化进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城市化的重要内容.为确保农业转移人口顺利完成市民化,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信任、参与和规范的功能,保障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农村的各项权利,发展农村社区建设和服务;以城镇社区为依托,关心民生,精准服务;提高农业...  相似文献   

12.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农民工群体的主体和生力军,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其市民化问题是我国新型城市化战略的关键所在。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着收入偏低、居住条件差、社会保障缺失等市民化进程困境,为此政府要发挥基础性作用,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改善居住条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企业要采取多项措施调动积极性,事业单位要发挥公益功能服务好新生代农民工,社区要做好社会服务、保障、教育工作,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失地农民群体数量不断增大,失地农民市民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社会融合理论视角,当前失地农民市民化面临经济性、制度性和心理文化性障碍,应从改革土地征用补偿制度,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与就业培训制度,搭建社区融入组织平台等层面为其融入城市社会提供途径。  相似文献   

14.
作为欠发达地区,近年来安庆市的城镇化发展缓慢,主要是因为其动力机制中存在产业结构转换缓慢、多重的二元经济结构并存、人口红利空间转移上的流失、制度变迁严重滞后等问题。必须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加速工业化以推动产业结构转换、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进程、加强制度创新等方面对动力机制积极加以完善,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5.
《邢台学院学报》2019,(1):16-19
新型城镇化是当前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热点,推动其建设的重要核心就是要解决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江苏作为沿海开放地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已经历了三次城镇化的发展阶段。在对农业转移人口内涵解析基础上,以江苏为例,总结其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具体做法和经验特色,分析当前存在的布局、制度、载体、成本等四方面存在的问题,得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一项系统体系,任重道远,还需要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亟待法律制度的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6.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关乎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及改革的深化,是我国推进城镇化,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所在,必须破除制约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制度体制及其他障碍,有序有效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此,要创新人口管理模式,建立相应的体制机制,给农业转移人口以平等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方面的市民待遇;按照区域城市空间布局规划,科学合理地引导农业人口有序转移;在经济上进一步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促发展,提高城镇经济发展的总量和质量,不断扩大对农业转移人口的承接和吸纳能力;加强职业培训,使农民获得转变为市民的知识和技能;积极进行宣传引导,促进农业转移人口思维观念、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使其更好地适应城市,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17.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公共政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根源则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然而许多障碍性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如何消除这些障碍因素,对最终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有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新农村建设目标实现的必要途径。因此,应该做到改革户籍制度,打破二元社会结构;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小城镇建设;增强乡镇企业活力,提高劳动力吸纳能力;规范各类中介组织,拓展农民对外劳务输出。  相似文献   

18.
在农村人口转移的社会背景之下,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农村人口转移既为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了条件,为农业现代化带来了新的契机,又客观上造成农业劳动力缺乏,土地抛荒严重。因此,要加速推进农业人口市民化,培育新型农民,优化土地资源,推进农业经营规模化,以确保我国粮食生产和安全。  相似文献   

19.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维护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生存权和发展权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还存在保障面窄、保障能力差、保障资金匮乏等问题。要按照城乡并重、兼顾统筹的思路来构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险制度和有效的保障资金筹措机制,加强管理、监督和法制建设,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孙龙国 《红领巾》2004,(3):143-145
河南省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已经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成为河南城镇化进程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速河南的城镇化进程,重点是小城镇建设.目前在河南小城镇建设中存在较多问题,必须结合各地的实际,走出一条有自身特色的小城镇建设之路.一要科学规划,因势利导,塑造特色.二要突出重点,梯次推进.三要加快户籍制度、土地使用制度和投资体制改革.四要建立并完善农村小城镇的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五要搞好小城镇发展中的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