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头菜”,是一桌宴席规格、价值的体现。高明的厨师,都力求把“头菜”炒得色、香、味俱佳,并以此带动其它配菜,以引起客人的食欲。办报同厨师办菜有相通的地方。报纸一版的头条好比是酒席上的“头菜”,有一个好的头条,整张报纸就显得有神采。总结县(市)报同行这些年来成功  相似文献   

2.
2003年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的前夕,一个关于“贵州艾滋女小琴(其实只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结婚”的报道,被国内媒体炒得沸沸扬扬。对这些报道,该事件主人公小明即小琴的男朋友说:“媒体太可怕了。”小明所指的可怕主要有:小琴家的亲戚之前并不知道小琴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但看了报纸上的照片后,都拿着报纸  相似文献   

3.
常州日报与2001年度发行工作同步展开的一项读者调查显示,广大读者对节假日期间报道的新闻性要求不断提高。一些读者反映,时下一些报纸普遍存在着一个“亚健康”现象:每逢节假日,报纸便开始热衷于娱乐休闲类报道,热衷于反复炒明星、炒趣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报刊为赢得读者而展开竞争,各种“招法”层出不穷。竞争使报纸的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有看头了。 但在众多的“招法”里,有一种“炒新闻”的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新闻是否可以“炒”,这就需要研究一下了。记得有那么一部电视剧,由于是名作家名演员联袂合作。于是在还没出台前各家报纸便竞相报道,什么花絮,追踪,纷沓而至。于是给人的感觉  相似文献   

5.
《青年记者》2010,(2):4-5
近日,有份地方报纸总编辑的新年贺词,在网上被炒得沸沸扬扬。无他,这老总贺词中有句话说得直白:“不惹麻烦的报纸才是最好的报纸”。专家解读时指出,这句话泯灭了新闻纸的一个根本的属性: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6.
说到“炒”新闻。报纸、电视已经运用得很娴熟,其实广播更应该作好这篇章。这篇章作好了。不但可以弥补广播本身的不足。而且还可以树立电台的良好形象。什么是“炒”新闻呢?我认为。所谓的“炒”新闻,就是多家媒体对某一重大事件进行多形式、多角度、全方位的报道。当然,对广播而言。还有一条:增加新闻的播出次数。那么。广播怎样才能把新闻“炒”得新鲜热辣、有声有色,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呢?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大都认同这样一个观点:新闻性是一张报纸的生命。换言之,就是一张报纸有没有生命力,关键取决于其新闻性的强弱。由大量的领导讲话、各种会议文件,及没有与广大受众发生密切关系的文章堆砌起来的报纸,很难想象它能办多久?再加上有人喜欢“炒”旧闻,一个月之前的、一年之前的甚至几年之前的“新闻”大量占据报纸的版面;还有大量缺乏可读性的大块文章“强硬”地“赖”在要闻版上,影响着  相似文献   

8.
“头菜”,是一桌宴席规格,价值的体现。高明的厨师,即使办规格较低的酒席,也力求把“头菜”炒得色、香、味俱佳,并以此带动其它配菜,以吊起客人的食欲。办报同厨师办菜有相通的地方,报纸的一版,是报纸的“面孔”,头条又是“面孔”上的“眼睛”,是酒席上的“头菜”。一张报纸,有一个好的头条,整张报纸就显得有神采,鲜味足,香味浓,吊起读者的“新闻欲”,收到良好的宣传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总编应下大力抓头条——  相似文献   

9.
当今报业,正处于竞争的重重包围之中。一方面,是报纸与广播、电视及新闻性杂志等传媒的竞争,另一方面,是报业内部报纸与报纸间的竞争:周末版,炒红一角;扩版潮,沸沸扬扬;发行大战,愈演愈烈…… 这多重竞争,其实质是市场占有率的竞争,是争夺受众的竞争。因此,无论是中央级报纸、省级报纸,还是市地报、专业报,更注意从内容上、报道形式上进行策划和创新,争夺读者。人民日报前年曾推出两组大型系列报道“来自东西南北中的报告”与“大江东去”,经济日报推出了“小机斗大机”系列报道,特别值得一提的  相似文献   

10.
在我看来,受报业竞争愈演愈烈的形势所逼,报纸不断进行版面“扩容”(扩版)是一种大趋势。一般认为,报纸的新闻表达形式、新闻价值取向和报纸的体制改革属于报纸的“内部革命”,而报纸的版面“扩容”属于报纸的“外向性”竞争。版面“扩容”即通俗所言之“扩版”有三种形式:一是增加报纸  相似文献   

11.
一个时期以来,一些报纸对社会新闻炒得沸沸扬扬,连一些行业报也跟着在跑,似乎这张新闻纸的主体,就是刊登社会新闻。超量地刊登社会新闻,成了报纸的潮流、时尚。我们报社内部,也有同志提出赶“潮流”的建议,甚至有的同志提出,我们报纸的定位变,还是不变?  相似文献   

12.
当今报业.正处于竞争的重重包围之中。一方面.是报纸与广播、电视及新闻性杂志等传媒的竞争,另一方面.是报业内部报纸与报纸间的竞争:周末版.炒红一角;扩版潮,沸沸扬扬;发行大战.愈演愈烈……这多重竞争.其实质是市场占有率的竞争.是争夺受众的竞争。因此.无论是中央级报纸、省级报纸.还是市地报、专业报.更注意从内容上、报道形式上进行策划和创新,争夺读者。人民日报去年曾推出两组大型系列报道“来自东西南北中的报告”与“大江东去”,经济日报推出了  相似文献   

13.
美国报人常说,新闻纸(NEWSPAPER)也应当是有用纸(USEPAPER)。其实,报纸的有用性是无庸置疑的,非如此即没有面向市场的报纸的生存价值。不过,在现代报纸格外强调报纸有用性时,这里的“有用”亦可释为“实用”。也就是说,报纸是为每一个个人、  相似文献   

14.
缺乏“男子汉”气质洪才就目前部分地市报纸的现状看,缺乏“男子汉”气质。突出表现:一是无精打采,反应迟钝。刊发的稿件,不少是炒大报的“剩饭”,从标题到内容都无新鲜感,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疑点”反应迟缓。二是对许多问题处理过慎,缺乏主见,等靠现  相似文献   

15.
新闻要新要奇,新闻要快要抢,这都是不错的,一般情况下是对的。但有时候就不能这么做,有时候就要用用逆向思维,就要唱唱“反调”。 先说热与冷。搞新闻的,不管是记者通讯员,还是编辑总编辑,都希望报纸办得火,有可读性,有亮点,有卖点,有叫座的新闻,有让人眼睛一亮的独家报道。因而,新闻业者往往奔“热”而去。一条消息,一张报纸,如若能“热”起来,“火”起来,争相传阅,街谈巷议,则是新闻工作者最好的“收成”,最大的幸福了。因此,就时不时见报上“热”这“热”那的。老实说,这些“热”,有社会中固有的,更有编辑部“炒”起来的。“爆炒”之下,“高温”之下,焉能不热?然“炒”而热”,又往  相似文献   

16.
1981年1月4日,《中国青年报》首家推出了“星期刊”。这是建国以来最早的“周末版”。近2年来,为了适应读者的需要,全国已有近百家大报纷纷扩版和增版,陆续推出了周末版、月末版、扩大版副刊(统称周末版)。这些专版、专刊大多内容新颖,编排手段灵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报纸的信息量,丰富了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推动了报业的竞争和发展。但是,有些“周末版”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采取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偏离了既定的办报方针,使“周末版”呈现出越来越严重的黄色化倾向。 一、“周末版”黄色化是报业竞争中的一种不正当手段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报业日趋商业化、企业化,报纸之间的竞争也就相应地日趋激烈。过去那种“官办、官订、官看”的办报方针是早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报纸面临的一大问题是进入家庭。于是,有的报纸为招徕读者,扩大发行量,追求经济效益,置报纸的个性于不顾,片面热衷于猎取影视、体育名星的私生活,争先恐后地“炒明星”,用一些品味不高的琐闻轶事来招徕读者,有的甚至制造假新闻,从而使一部分“周末版”成了无品位、无特色、无个性的报纸,遭到一大批正直读者的指责。这一倾向值得很好地正视。  相似文献   

17.
韩运荣 《现代传播》2003,(2):132-133
目前 ,通过报纸来传播消费服务类的资讯的形式主要有三种 :一种是专门的生活服务类报纸 (如《精品购物指南》) ;二是作为“厚报”的综合性报纸中的消费服务的专版或版组 (如《北京晚报》)的消费版组 ) ;三是综合性报纸加办“报中报” (如《北京青年报》的《产业信息报》“时代系列”)。随着传媒市场的此消彼长 ,不仅这三处报纸之间存在着竞争 ,电子媒体和因特网也在不断蚕食着消费服务类报纸的市场 ,消费类报纸的日子似乎越来越不好过了。那么 ,对消费类报纸现状的担忧 ,以及未来发展空间的不确定性 ,越来越成为令报纸经营者们焦灼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日本报纸的专栏别具一格。从世界的报纸来说,也有其特色。日本报纸的专栏,别称“特殊栏”。以《读卖新闻》的“特殊栏”为例,明治七年(1874年)就有布告、说话(后为解说栏)、寄书栏(后为投书栏)等。以后逐渐出现的“游兴栏”、“英文栏”、“随想栏”、家事、妇女、演艺、宗教、农业、科学、麻将等栏目。这种“特殊栏”,最初只是一种  相似文献   

19.
在美国,报纸广告有许多种。但有位名叫罗伯特·维特(Robert Witte)的人,独独把报纸的分类广告(Classified Advertising)叫做“灰色的金子”,这是为什么呢?分类广告顾名思义,就是按内容种类分别纳入不同栏目下的广告。又因为它是直截了当地表示各种需要的,所以也称“需要广告”(Want Advertising)。对于美国的报纸来说,分类广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报纸收入的重要来源,它是报纸吸引读者的“磁石”,它是报纸与读者交往的渠道。它能促进报纸的发行,而且,它又在运用时显得那么便捷而有效。  相似文献   

20.
一、“A:B”式报纸标题及其研究概况“A:B”式报纸标题指的是带有冒号的报纸标题,A、B分别代表冒号前后的内容。在“A:B”式报纸标题中,A既可能是体词性成分也可能是谓词性成分。例如:(1)斯里兰卡:“狮子国”的遗产(《文汇报》2006年5月4日第8版)(2)黄霜:笑傲文化江湖的不羁才子(《参考消息》2004年11月30日第13版)(3)贷款利率上调:2006年宏观调控第一炮(《中国青年报》2006年4月28日第7版)(4)国资委出新规:国有大型企业管理层持股解禁(《南方周末》2006年1月19日C17例(1)一(2)中的“A”是体词性成分,例(3)一(4)中的“A”是谓词性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