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需要教育者具备创新能力。教育者的创新能力中观念转变是根本。在教师主体视域下,当代教师的服务观、知识观、学生观、学习观等的转变势在必行;而教师自身创新素质的提高尤为重要,管理的创新是保证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制度路径。  相似文献   

2.
学生观是教师的不同教育观念、不同教育思想、不同教育主张在对学生认识、态度和方式上的集中体现。从构成上来考察,教师的学生观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观念、法制水准的学生观,即原则的学生观,如培养学生目的的规定;二是一般水准的学生现,即在接触学生时,普遍反映出  相似文献   

3.
我的学生观     
齐敏 《考试周刊》2011,(23):223-223
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的根本观点和看法。学生观支配着教育者的行为,制约着教育者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和工作方式,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教师要想取得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最重要的是树立正确、科学的学生观。  相似文献   

4.
<正>一、更新观念,树立新型教育观教育观念是关于教学诸因素的基本看法和认识,主要包括教育目的观、教学观、学生观等。教育观念具有时代性、发展性,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教育观念,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就要有与之相应的教育观念。为此,作为直接教育者,教师必须转变妨碍学生创造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树立新型的教育观。也就是说,在教育目的观上,要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把学生培养由注入式转变为启发式,制定以培养  相似文献   

5.
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它支配着教育者的教育行为,它决定着教育者的工作态度及其工作方式.然而在当前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依然有许多教师对学生存在着很多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这阻滞了教育改革的进程与学生的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学生观,用平等、慈爱、欣赏、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让学生正确客观地审视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成就自我.  相似文献   

6.
实施创新教育是时代赋予教育者的神圣职责.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潜力,促进富有个性的创造品质的形成,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面对新世纪的基础教育改革,教师要率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和学生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要通过学生来实施和落实.因此,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活动,发展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学生观即教师对学生的基本认识和根本态度,它是教师教育理念的具体表现,是教育者对学生以及教育者与学生的关系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即怎么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对学生采取什么态度。学生观是教师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始终,对教育活动的目的、方式和结果有着直接影响。教师要想取得教育教学的成功,首要的一条就是要树立多元的学生观。  相似文献   

9.
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心理环境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育者的使命之一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有赖于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而传统教育形成的心理环境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教育者创设优良的学生心理环境,应当从创新教育观、评价观、管理观、师道观等多方面入手。心理环境建设的最终追求是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0.
一、充分认识实践课的教育功能小学数学实践课的教育功能是多方面的,教学实践表明,上好数学实践课,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拓宽学生的视野,而且有利于教师树立现代化的教学观,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 (一)有利于教师树立新的教学观小学数学实践课,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种新的课型,在传统教学观念的主导下,教师习惯于按照教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