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领事裁判权是近代列强获得"合法"经济特权和法律特权的基础,也是侵略他国的重要手段之一。近代中日两国几乎在同一时代被迫打开国门,领事裁判权也开始出现。通过明治维新走向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历时50年撤废了领事裁判权,中国则花费了100年时间,最终实现了司法主权独立。近代中日两国修改不平等条约的过程始终是以修改、直至完全废除领事裁判权为中心而展开的。本文试从领事裁判权的范围、撤废过程、撤废的影响等三个方面比较分析中日两国修改领事裁判权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领事裁判权,对中国而言,为领土内他国的裁判权;对各权利国来说,则是在本国领土之外的裁判制度.对华领事裁判权,乃是外国侵略者强迫中国缔结的不平等条约中所规定的一种非法的司法特权.这是对国家属地优越权的侵犯.现就领事裁判权的确立过程做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有文章旧事重提,对德兰诺瓦案和其他一些所谓的史实作了一些别有用心的解释,企图在历史渊源和历史作用两方面找到根据,为臭名昭著的领事裁判权翻案,目的是要说明领事裁判权能够调节中西不同法律层次,填平最关键的价值差距即对生命和人权的不同理解,能将"野蛮、落后"的中国法律推向近代化,加快中西方交流,有利于引进外资,对于中国是一件幸运的事情。为此,我们再次认真地梳理了相关史料和研究成果,更加确信了如下史实:1821年美国商船意大利籍船员德兰诺瓦杀害中国妇女,在案件审理过程中,美方以种种不端行径,干扰中方正常的司法活动。后来,在与清政府订立不平等条约时,美方借口中国法律"野蛮、落后",提出领事裁判权的无理要求,这是彻头彻尾的侵略行径。在百余年的近代历史上,领事裁判权严重破坏中国司法主权,严重妨害司法公正,扼杀中国社会内部对法律变革的要求,对于中国的自主开放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弊害多端。因此,想用德兰诺瓦案和近代历史作用来为领事裁判权翻案是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4.
例1.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内容中,破坏中国司法主权的是()A.协定关税B.领事裁判权C.片面“最惠国待遇”D.五口通商评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协定关税破坏的是关税主权,五口通商破坏的是贸易主权,片面“最惠国待遇”是不对等的主权交往,只有领事裁判权破坏的是司法主权,故正确答案选B。例2.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殉国的清军将领有()①冯子材②邓世昌③左宗棠④丁汝昌A.①②B.②④C.①③D.①④评析:本题考查知识再认、再现妁同时,也考查学生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注意审题“甲午战争中”和“殉国”的将领,由此得出是②④,故…  相似文献   

5.
一个半世纪以前的8月29日,英国“东方远征军”兵临中国南京城下,胁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清王朝的声威一遇到不列颠的枪炮就扫地以尽”。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割地、赔款、开放商埠,给予他们领事裁判权、协定关税和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从此,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海关、外贸等主权的完整开始遭到破坏,中国被迫走上了“从属于西方”、充当西方大国附庸的苦难道路。一个独立的中国,开始一步步沦为从属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相似文献   

6.
“会审”是中国近代一项特殊的司法制度,它是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所攫取的侵华特权,是列强在华行使其领事裁判权的重要方式之一。会审法庭最先创设于上海外国租界,并陆续扩展到鼓浪屿、汉口的外国租界和东清铁路,列强通过会审特权的行使,扩大了在华的领事裁判权。同时,列强在会审法庭中,不以中国法律为审判依据,干预法庭诉讼程序,不仅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的独立性,而且侵害了中国人民的利益。会审制度的确立与发展,是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化加深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7.
租界中外会审制度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外会审制度是近代中国租界的一种特殊司法制度,它是列强在华领事裁判权扩大化的产物。其在租界前后存续了八十余年时间,最终中方历尽艰难使之得以废止。租界中外会审制度对近代中国的司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它使中国在租界的司法主权受到进一步的损害,甚而丧失殆尽,中国在司法方面的殖民地化程度加深;另一方面,客观上它在某些方面,在某种程度上也促进了中国司法制度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鸦片战争的失败,清政府逐渐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的领土、关税、贸易主权以及司法等多个领域遭到严重的破坏,中国开始从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同时鸦片战争将中国卷入世界市场,使中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探讨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9.
150年前,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次重大事件,即第一次鸦片战争。从此以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独立的封建的中国被迫走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表现在司法制度方面,其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主要标志,就是领事裁权在我国的确立与扩展。本文拟就两次鸦片战争期间领事裁判权在我国的肇始、中国人民最早反领事裁判权的斗争及其失败、领事裁判权制度的正式确立等问题,作些探讨。领事裁判权制度以它自身的历史,无情地揭露了  相似文献   

10.
领事裁判权是西方列强在近代蓄意侵夺中国司法主权的特权制度,是它们通过鸦片战争,用不平等条约强行建立的,其后又获得进一步发展。享有这一特权的各国,对它们的在华侨民行使司法管辖权,相应设立、采行各种类型的审判机构和制度,除了极有限的民事范围,这一特权主要适用它们本国的法律。列强还将这一属人的特权扩大为属地的特权,在某些地域对华人实行某种程度的司法管辖,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会审制度。  相似文献   

11.
上海公共租界内的审判机关是中国所有租界中数量最多,变迁最为复杂的。而这些建立在租界内的审判机关大多与领事裁判权息息相关。无论是租界当局还是中国政府对于设立在上海公共租界内的审判机关都非常关注,因为这不仅仅是国家独立主权的一种体现,更是在独立法权与治权之上的“掠夺”与“对抗”。从在租界内设立的各国领事法庭,到以工部局为主要对象的领事公堂。从洋泾浜北首理事衙门到上海公共租界特区地方法院,从租界初期清政府在租界内拥有的完全的审判权到一步步被租界洋人所蚕食掠夺.再到中国官民不懈的对抗,一点点收回审判权,上海公共租界内的审判权力变化纷繁复杂,租界内中外势力通过对审判权力的争夺,以扩展出各势力当局的行政权在租界中的博弈。  相似文献   

12.
混合法庭是西方列强实现其在近代中国享有的领事裁判权的重要方式之一。上海公共租界混合法庭作为近代中国混合法庭的典型,采用了当时中国衙门的组织形式和西方的诉讼模式,法庭由缺乏法律专门知识和司法经验的陪审官主导审判,它的发展与外人的不断扩权相始终,中国传统法律难于在混合法庭适用。上海公共租界混合法庭作为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一方面侵犯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另一方面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司法进步,加快了中国法制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民国肇始,司法界逐步认识到法官能否独立行使审判权,是司法独立的关键所在。在这种观念下,北京政府在为收回领事裁判权而实行的司法改革中,逐步构建了近代的法官独立审判制度。从民初一些个案中,彰显出民国前期法官不畏强权,追求司法独立,坚持独立审判的法治精神。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存在,使得法官独立审判制度未能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4.
《星轺指掌》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介绍西方外交关系法的著作。该书重点阐述了公使及其职责与权利,对领事与领事裁判权也有较为详细的论述。与此同时,一批近代西方外交术语得以译定。它们对于近代中国的外交、思想文化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对相关地区的命名是国家主权行使的具体表现,反映了国家对地方的管辖。南海诸岛及其海域的命名,自有其历史演变的过程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国家对南海管辖逐步而具体的历程。清末李准命名西沙诸岛之前,对南海的称呼虽始终没有形成官方统一标准,但当与各种军政管辖行为相结合时,可以确认为初始的领有关系和原始权利。20世纪以来的四次标准化命名,则不断在西方主权概念下从根本上确认了中国对南海的管辖权和主权。历史至今,对南海的命名均是中国进行有效管辖的具体反映,具有不容置疑的国际法效力。  相似文献   

16.
或引渡或起诉是国际司法合作的重要原则,同时也是对国家司法主权的合理限制。被请求国在行使起诉与引渡这一重叠管辖权时存在选择性的先后顺序。是否予以起诉本身对于被请求国来说是一项酌情自决的权利而非强制性义务。或引渡或起诉原则与普遍管辖权之间有竞合但并非等值关系。我国在适用该原则时,过多强调了引渡的政治性质,混淆了引渡的审查职能而非审判职能,建议改由司法部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行使是否予以引渡的审查职能。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司法审判权制度移植自西方国家,但受到我国传统体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司法审判权在运行过程中存在诸多异化现象。这些异化现象既影响了审判机制解决纠纷功能的发挥,降低了审判效率,又制造了新的司法不公,影响社会和谐。笔者认为应在充分认识审判权性质的基础上,坚持审判权的中立性、独立性、正当性和被动性,科学构建我国审判权的运行机制,使我国的司法审判权逐步形成独立、公正、效率等品格,为司法审判权运行进入正常轨道提供必要的制度支持。  相似文献   

18.
由于WTO争端解决机制中“反向协商一致”决策方式的采用,从而使WTO争端解决机构(DSB)事实上获得了对WTO成员方贸易争议的强制管辖权;国家主权原则是国际法最为首要的原则,其在司法领域的表现为任何国家不得被强迫违背其意志进行诉讼。DSB的强制管辖权与国家主权原则表面上似乎是相矛盾的,但实质上两是一种并行不悖的关系,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对主权的自我限制或让渡。DSB的强制管辖权仍然是以尊重国家主权为基础的,可以说是国家主权平等原则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在近代中国,法治作为一种观念、制度被比较普遍地理解和接受,是一个长期孕育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从鸦片战争至19世纪70年代、从19世纪80年代至清末新政时期、清末新政时期。清末建立法制社会的努力虽然没有成功,但其意义不能低估。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的建立而兴起的一种政治理论,它的很多观点无论在启蒙时代的欧洲还是在当今时代的中国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社会契约论力求在自愿平等关系上解决社会各种矛盾,它所强调的自由、平等、人民主权等精神原则与当今中国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保护的价值追求不尽相同。本文在重温经典的基础上以社会契约论的理念精神为切入点,为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提供新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