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俾斯麦1884-1885年间海外殖民动因中,内政因素扮演了重要角色,俾斯麦希望借殖民扩张之力来赢得1884年帝国议会的选举,巩固与保守势力的政治联盟,维护专制统治秩序.  相似文献   

2.
"世界政策"是德国威廉时期最重要的政策之一,它改变了原先俾斯麦谋求德国欧洲霸主的政策,开始谋求世界霸权,积极进行殖民扩张和海军扩建.本文分析了"世界政策"出台的真正原因,并指出由于世界政策从一开始就对国际形势估计错误,再加上以威廉二世为代表的统治者的一意孤行,因此世界政策必将失败.  相似文献   

3.
关于俾斯麦海外殖民的原因,国外持“外交优先”的学者多强调它是19世纪末帝国主义殖民扩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俾斯麦实现欧洲外交均势目标的工具;而持“内政优先”的学者则从稳定现存的社会秩序、1884年帝国议会选举的策略考虑以及经济上寻求新的市场和原料产地等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世界政策”是德国威廉时期最重要的政策之一,它改变了原先俾斯麦谋求德国欧洲霸主的政策,开始谋求世界霸权,积极进行殖民扩张和海军扩建。本文分析了“世界政策”出台的真正原因,并指出由于世界政策从一开始就对国际形势估计错误,再加上以威廉二世为代表的统治者的一意孤行,因此世界政策必将失败。  相似文献   

5.
胶州湾在德国“世界政策”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九世纪末期,德国在经历了资本主义急速发展阶段之后跻身于列强瓜分世界的行列,出兵侵占胶州湾是德国进入帝国主义全盛时期的一个重要标志。本文通过对俾斯麦大陆政策背景下的殖民政策与威廉二世“世界政策”指导下的社会帝国主义政策进行比较和分析,阐明德国侵占胶州湾与德国实施舰队计划及海军战略的关系,为认识这一时期的德国对华政策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俾斯麦大陆政策背景下的殖民政策对俾斯麦在殖民问题上的立场及其变化,史学界存在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俾斯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德国获取殖民地采取了怀疑、消极甚至完全拒…  相似文献   

6.
论德国殖民帝国的创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德国殖民帝国的创立邢来顺众所周知,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殖民扩张活动中,德国最后加入争夺殖民地的行列而最先丧失了殖民地。直到1883年,德国尚未占有寸土海外殖民地。然而时隔不久,它便将西南非、多哥、喀麦隆、东非、新几内亚等地纳入帝国的保护之下,一跃成为...  相似文献   

7.
俾斯麦与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创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俾斯麦与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创立许永璋,于兆兴社会保险作为一种制度,起源于近代德国.它的创立,与俾斯麦的名字是分不开的.俾斯麦是德国近代史乃至世界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也是一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本文不准备对俾斯麦进行总的评价,仅打算从一个侧面,即他在创立...  相似文献   

8.
伊丽莎白时代,女王政府对海盗活动积极支持,扶持本国商人冒险家们对海外市场进行大力开拓。正是随着英国政府逐步将海外殖民扩张活动上升为民族事业,其海外殖民活动才取得一系列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9.
在俾斯麦的领导下,近代德国通过王朝战争实现了统一。这种统一不是普鲁士单纯的领土扩张,而是德意志民族的统一,更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俾斯麦在统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有着"铁血宰相"之称的俾斯麦,不仅实现了德国的统一,而且也很早就萌发了社会保障思想。其后德国通过颁布多项社保相关法律,逐步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保障体系。其中作为帝国首相的俾斯麦无疑发挥着巨大作用,而其社会保障思想又是逐步形成的,不是一蹰而就的。社保体系的建立极大地推动了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他的这种社会保障思想对于当代中国社保体系的不断完善也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斯·伦茨是德意志帝国兰克学派代表,他运用兰克史观对俾斯麦与德意志帝国创建史进行了研究。在伦茨的解读下,俾斯麦控制了民族运动而将德意志民族国家置于欧洲国家体系之中。伦茨论断19世纪德意志问题的解决并不是以制宪的方式而是参照列强政治角逐。在既有的德意志邦联的框架中,普奥之间的竞逐是无法避免的。在19世纪50到60年代发生的邦联改革争议是普奥战争缘由,争议的责任在于奥地利的政策。俾斯麦制定北德意志邦联宪法依据其处理德意志邦联改革争议考虑。他以联邦制民族国家的形式构建帝国符合兰克学派对德意志问题的解读。总体而言,俾斯麦转化政治革命中的民族主权原则以服膺于普鲁士的欧洲列强政策,在这一意义上,他实施了一系列政治外交行动而建立起德意志帝国。  相似文献   

12.
俾斯麦是德国乃至世界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他能对德意志帝国的统一,建立和崛起产生重大的影响,与其性格因素是分不开的,尤其在德意志统一进程中,俾斯麦的性格特点几乎影响着全部过程的方向和进展,本通过剖析俾斯麦的性格特点对德意志统一进程的影响,揭示了历史人物的个性因素对历史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郁达夫与德国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郁达夫对外国文学的多元化的接受和吸纳中,对德国文学的接受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留日期间所受的“德式”,使郁达夫有机会接触到大量的德国文学作品,从而地培养了他对德国文学的浓厚兴趣。对于德国文学,郁达夫极为推崇,特别是对尼采、施蒂纳、施笃姆等德国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更是备加赞赏,不仅积极地向中国读者进行推介,而且他自己在和创作上也深受其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Introduction Otto Von Bismarck(1815.1-1898)became 19th-century Europe’s greatest statesman(alongside Napoleon)through the sheer force of his personality,assisted by his outstanding intelligence,gargantuan capacity for work and his quasi-symbiotic relationship with King William I of Prussia.His diplomacy of Realpolitik and powerful rule gained him the nickname the"Iron chancellor".In the 19th century,Bismarck was appointed prime minister of Prussia and led the victory of war through reunification of Germany.He used balance-of-power diplomacy to keep Europe peaceful in the 1870s and 1880s.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The peoples of Germany and their culture were a major preoccupation of Michael Sadler from his first visits to eastern Germany in the 1890s to his ultimate analysis of the Nazi‐zeit in 1940. Whilst holding the post of first Director of the Office of Special Inquiries and Reports (1895‐1903) he organised the publication of 11 massive volumes of reports and it is significant that papers dealing with German themes are numerous. Volume IX in 1902 is devoted to Education in Germany. In 1907 he published the results of his study of continuation schools and the pioneering of his friend Georg Kerschensteiner and in 1908 he edited the report of an international enquiry into Moral Education with a keynote essay by another of his German friends Professor Rudolf Eucken. The quintessence of all this pre‐war study is contained in an address on England's Debt to German Education which Sadler gave in Frankfurt‐am‐Main in 1912 when he suggested eight lessons that could be learnt from the German experience. Throughout the first world war Sadler wrote and spoke much about parallel movements in German and English education. Between the first and second world wars he watched apprehensively the emergence of Nazism. In his diary of November 1940 he attempted to identify seven tendencies of the 1930s which, had the Nazi leadership not been so powerful in curbing public opinion and ensuring totalitarian control, would have proved constructive and made a contribution towards unifying Europe economically andpolitically.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德国的发展轨迹极为典型。自从1871年俾斯麦统一德国后,德国借着国家统一和两次工业革命的东风,迅速崛起,一跃成为当时的资本主义强国之一。随后德国相继经历了战争、战败、再复兴、再挑起战争、再战败。在二战后,德国终于跳出战争怪圈,与其欧洲邻国启动欧洲一体化进程,成就了今天德国的大国地位。德国的发展特别是二战后再度迅速崛起有许多值得中国借鉴的地方,尤其在崛起方式、统一问题、外交选择和文化实力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介绍德国作曲家瓦格纳的生平和歌剧入手,分析了瓦格纳的歌剧思想及其形成过程,阐述了瓦格纳作为德国歌剧的集大成者,他不但复兴了德国的歌剧,而且使格鲁克和韦伯的伟大传统和理想在他身上得以真正地实现。  相似文献   

18.
萨维尼不仅是德国19世纪最伟大的法学家,而且是当时最有影响力的教育家.在长达42年的教学生涯中,他对法学教学方法、大学法学院的管理、法学教授的义务和责任等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看法,这些意见都对德国当时的法学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随着德国大学的发达传播到了英美国家.  相似文献   

19.
1871年,普法战争结束,德意志第二帝国实现了统一,欧洲大国之间的关系由此发生了变化,法国成为德国无法和解的国家。为了孤立法国,保护德国的安全,避免因为恐惧和嫉妒加上仇恨而出现的包围性联盟,俾斯麦从德国的地理位置、历史传统和现实情况出发制定了积极有效的东方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