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生态足迹的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可持续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应用生态足迹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的可持续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发现:水源地经济仍然以农业为主,第二产业能耗很大.由于人口众多,资源供给压力很大,同时资源的利用效益又较低,贸易在一定程度上缓减了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的生态压力.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人口过多.居民消费方式不合理以及资源利用效益低.  相似文献   

2.
随着汉江流域用水量持续增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取水于丹江口水库,水源将没有可靠保证,因此不得不规划由三峡水库取水、向丹江口水库补水的“补偿工程”。也就量说,所谓“中线自流调水工程”实质将转化辚“中线提扬调水工程”。众多事实说明,同时提扬调水工程,取水口选在湖北长湖比选在三峡水库,要更加经济、更加优越。  相似文献   

3.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阳区域水环境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评价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阳区域丹江口水库补源区和干渠沿线河流水污染现状,分析了影响水环境的因素,提出了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水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中下游地区是湖北省经济基础最强的地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从汉江的丹江口水库调水供给华北地区,水源地主要在湖北省境内,大坝加高、库区淹没、移民安置、下泄水量减少对湖北发展带来一系列影响。文章在对湖北汉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生态安全问题、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未来经济发展趋势概述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中线调水对湖北汉江中下游干流供水区水资源利用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引江济汉优化利用两江水资源。提出湖北省应抓住机遇,兴利除弊,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解决好移民安置问题,优化区域规划,加强汉江现代水利工程建设,发挥工程的综合效益,进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科学合理综合利用长江、汉江两江水资源,使湖北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促进湖北“中部崛起”。  相似文献   

5.
武当山北麓,汉江河南岸,丹江口水库二期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有一个积淀了数百年历史文化的古老村庄——丹江口市六里坪镇孙家湾村,这是湖北省十堰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最大的移民村。截止2010年12月,该村373户1520移民分多个批次外迁千里之外的武汉东西湖和荆州江陵县,剩余1400多名村民中有276户850名群众作为内  相似文献   

6.
丹江口水库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一方面要保护水源地环境,一方面要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成为地方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因此,水源地旅游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明确发展方向,培育核心竞争力,采取积极有效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以丹江口水库临近三个省份的5个市的调查数据为依据,建立相关的污染物排放估算模型,采用参数计算、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污染物中所含化学物质(如氨、氮、COD)及其入河量进行估算.结果发现:入库污染总量中,面源污染占绝对优势;在空间分布上,以南阳盆地和十堰地区贡献占绝对优势,库区区间贡献率较小;在化学元素的形态特征上,对水体的影响主要是以溶解态为主的氮和以颗粒状为主的磷.从面源污染的源头来看,不合理的土地利用造成的土壤侵蚀,薄弱的生态环境所造成的污染物转移,都是造成面源污染步步加深的原因.针对以上对汉中、南阳等5个市之间面源污染总量差异的分析,因地制宜地提出未来丹江口水库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科学对策,为丹江口库区的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从体育人类学的角度来看,中国古代兵器与工具的发展与演变同步于体育运动的进化与发展,同人类社会历史一样悠久.历时半个世纪的发现、发掘,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及周边地区,一山一水出土的文物资料,包括工具与兵器,进行考查、研究,浓缩和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唯物主义历史,揭示了兵器同中国武术拳械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从旧、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可以清晰地找到源流及其发展,演化的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西南地区某城市污染指标发现该城市被氮、磷和化学需氧量污染严重.中小型水源地水环境主要受到生活污水、农业面源、分散式畜禽养殖污染,还受到城市水源环境监测管理的影响。并提出了对西南地区中小型水源地隔离防护、点源控制、农业面源、水土流失控制工程、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环境管理能力建设等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0.
根据普洱市思茅主城区现有的5个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成果、水源地周边的自然环境、点源和面源污染、人类活动影响及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等分析水环境状况、水源地安全状况,分析各水源地存在的风险。针对市区供水水源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水源地安全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内大范围的水质调查监测,阐述了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的自然概况以及水环境监测与水质评价的状况,进一步分析了水源区内汉江、丹江两大水系及丹江口库区的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而提出了中线水源保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丹江口水库号称"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区。水库淹没了大坝上游海拔176.60米以下的区域,特别是第一期工程淹没海拔157米以下的丹江口市广大区域,从1965年春开始搬迁,到1968年内迁移民安置,共计移民人口16万,这16万移民前居住所在7个区、37个公社有史可查,但对于所在大队难以统计,具体多少大队、生产队、自然村很难知晓。通过2个多月的资料查找和回忆,终于完成了这一历史遗缺,作为"存目"公布于后。  相似文献   

13.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泛指丹江口水库区域及其支流,地处汉江中上游,位于我国地理的南北交界地带上,为“朝秦暮楚”之地.特殊的地理位置,多种文化相互交汇、迭压,出土青铜兵器千余件,风格、特色鲜明,考古表明,有五种特色.  相似文献   

14.
有关区际协调问题的探讨,应突破目前较流行的南水北调中线区际协调的二维(受水区、调水区)系统,进一步把“调水区”维度一分为二——丹江口水库及坝上(简称坝上)和丹江库口水库坝下(简称坝下,又指汉江中下游),在此基础上构造由受水区(X)、坝上(Y)、坝下(Z)所组成的三维系统。在三维系统中,提出南水北调中线区际协调的关键在丹江口水库坝上;在比较研究中,指出区际协调、因势利导、顺势而为的结果有可能形成“南水北调中线经济区和经济带”;根据保护水源区的要求,并结合湖北省十堰市的实际,论述了设立水源保护区的必要性,提出了设立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保护区、加快对汉江——堵河流域水电资源开发、推进部西北武当山区创建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实施工程移民和生态移民并举等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襄樊市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指从汉江的丹江口水库引水供给华北地区,合理配置我国水资源的21世纪特大工程。该工程实施后,对汉江中下游地区产生较大的影响。文章通过分析对汉江中游段襄樊市农业、工业、城市、生态环境、航运、渔业等影响的分析,提出了一些补偿性工程建设方案.以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给襄樊市造成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保证襄樊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从东圳库区开山种果造成的水土流失、畜禽养殖业污染、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污染以及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农药污染等四个方面论述了东圳水库饮用水源的污染成因。提出了加强小流域监测、提高防灾能力、建设生态果园等八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试论大武当旅游的山水一体化战略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武当山为龙头的十堰旅游业要形成大旅游,大产业,就必须实行大战略,大战略的核心引物“山(武当山),水(丹江口水库)”的一体化开发建设,在南水北调之际尤显重要,本提出山水一体化战略的概念,对其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方向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