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赵紫阳同志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和深入,对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愈益紧迫的要求。”①“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最终取得成功。”②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就是要兴利除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③那么,这种政治体制改革与多党合作有无关系?是  相似文献   

2.
“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和深入,对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愈益紧迫的要求。”而政治体制改革本身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过程,因此,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是形势所迫,“四化”所需,是具有重大意义的问题。 邓小平同志早在一九七九年就指出,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政治体制“滞后”的问题愈来愈显得突出。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质就是实现政治的民主化。因此,加快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建设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已成为当前深化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重要任务。民主化的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民主理论是一个内容丰富的、多层次的体系,而关于民主的一些基本问题,则是构造这一理论体系的基石。比如,“民主”的一般本质是什么?“民主”的任务是什么?怎样衡量“民主”的发展水平?什么是“民主”的实现途径?等等。而恰恰是在这些民主的基本理论问题上,理论界的研究很不充分,一些观点仍未摆脱僵化教条的束缚。因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法律、制度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政治、社会基础。中国是个传统的政治国家,因此中国法治的建设应当首先从政治性标志入手,也就是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明采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教育体制与新办学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教育体制与新办学模式的探索刘振天今日俄罗斯教育体制改革始于八十年代后期,当时在以戈尔巴乔夫为代表的激进派推行的“民主社会主义”和发展市场经济这一社会改革发展总目标指导下,1988年和1989年原苏联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相应的教育改革法令文件,从总...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在国际共运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并从跨世纪的战略高度对政治体制改革作了全面部署,阐述了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前提、原则、任务、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对新时期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标志。刘少奇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十分丰富,他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和探索,提出了一系列卓越的思想。学习和研究刘少奇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早在建国之初,刘少奇就指出:“我们的基本口号是:民主化与工业化!”(《刘少奇选集》下卷,60页)他在强调“经济建设已成为我们国家和人民的中心任务”的同时,强调“民主化与工业化是不…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经济体制变革的深入展开,对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愈来愈迫切的要求。不适时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就难以继续深入。因此,政治体制改革就势在必行。党的十三大向全党明确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要求。政治体制改革摆上议事日程之后,如何建立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实现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就成了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尽管人人都在谈论民主,但究竟什么是民主,民主的实质是什么,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有什么本质区别,以及在我国为什么不能搞“三权分立”的民主形式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三大以加快和深化改革为主题,系统完整地描绘了政治体制改革的蓝图,而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是我们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重大课题,它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这一建设势必贯穿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全过程。赵紫阳指出:“现阶段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必须着眼于实效,着眼于调动基层和群众的积极性,要从办得到的事情做起,致力于基本制度的完善。”本文将论及高等学校的民主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三大以加快和深化改革为主题,系统完整地描绘了政治体制改革的蓝图,而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是我们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重大课题,它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这一建设势必贯穿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全过程。赵紫阳指出:“现阶段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必须着眼于实效,着眼于调动基层和群众的积极性,要从办得到的事情做起,致力于基本制度的完善。”本文将论及高等学校的民主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1.
试析晚年陈独秀的民主思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晚年陈独秀的民主思想和言论是一个复杂的政治思想体系,极其重视民主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是晚年陈独秀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他会彻底反对法西斯和否定苏联体制,同时也对民主与社会主义、无产阶级民主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思考,晚年陈独秀的民主思想既有一定的局限性,又不乏真知灼见。之所以会这样,其间既有他晚期政治经历的因素在起作用,又有当时的国际形势尤其是苏联的政治动态和德意法西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试论邓小平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在历史上既起过积极的作用,也包含了一系列严重的缺陷和弊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十分强调以苏为诫,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历史教训进行了深刻总结:针对缺乏生机、日益僵化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由此形成了全新的社会主义观点;针对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邓小平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观点;针对苏联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邓小平提出了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观点;针对苏联霸权主义、沙主义的对外路线和政策,邓小平提出了在新原则基础上建立国与国、党与党之间新型关系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从共时性的角度出发,苏联的官场文化主要表现为:浓厚的官本位文化、鲜明的政治忠诚意识、严重的官僚特权现象、严重的官僚主义作风、严重的形式主义做派以及享乐主义生活方式等。这种官场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苏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破坏了苏共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败坏了苏共的政治形象,到最后落得个众叛亲离的悲惨结局。  相似文献   

14.
政治信仰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苏联解体的深层原因就是人民群众对苏联社会主义和苏共失去了政治信仰。导致人民群众失去政治信仰的原因有四:一是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影响了劳动的主人翁地位;二是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削弱了人们的民主参与权利;三是苏共领导人推行的一些不当的方针政策造成了意识形态的变异;四是民族问题处理不当产生了民族隔阂与分离的倾向。当前,我们只有真正坚持和落实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才能坚定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的信仰,才能使社会主义立于不之地。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究竟该如何实现?马克思强调它的实现只能从既有的社会发展中去"发现",而不是在空想中"发明"。他将对19世纪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洞察同自己的"世界历史"思想相结合,认为社会主义并不是在任何基础上都能产生的,现代社会是社会主义实现的基础和保证,而20世纪中、苏两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印证了马克思分析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深刻分析和正确把握马克思社会主义语境问题,这对于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苏联解体是20世纪国际政治的重在事件,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内涵,其原因在致有如下为1.长期推行僵化的经济体制,国民经济发展停滞不前;2.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民主和法制不健全;3.苏共建设上存在严重问题,4.国内的民族矛盾;5.“8.19”事件;6.戈尔巴夫的个人因素。社会主义国家应吸取苏联解体的教训;1.加强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2.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经济体制改革;4.坚定  相似文献   

17.
The deliberative system embodies the essence of socialist democracy, and it is the theory achievements of socialistic politics civilization. As a supplement to the electoral system, the deliberative democracy system can make up for its inherent defects and to enhance the political decision-making more scientific, so we should carry forward the deliberative democracy to further develop the political civilization.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后期,民主社会主义的产生有许多深层次的原因。在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在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上发生了深刻变化,股份公司兴起,国家职能扩大。在政治上出现了民主扩大的趋势,使政治制度化与政治参与相协调,这些变化降低了工人的革命性,导致工人阶级改良情续的滋长。苏东剧变进一步降低了科学社会主义形象,增强了民主社会主义的吸引力,并且民主社会主义本身也不断发展自己的理论,把新社会运动整合到自己的周围,这进一步增强了民主社会主义的势力。  相似文献   

19.
战后初期,波兰社会党提倡"第三条道路",推崇多党制和多元经济,崇尚民主和自由,主张以议会民主的渐进途径实现社会主义,其实质是在无产阶级革命道路和西欧社会民主党的社会改良主义之间寻求一条中间偏左的道路,这条道路既有民主社会主义的特点,又有社会民主主义的色彩。  相似文献   

20.
以革命史的范式揭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根据,遭到了挑战。文章从现代化的角度考察其历史根据:现代化的全球性和不可避免性,使新中国无法脱离世界现代化潮流这一世界历史运动的主旋律;近现代中国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失败和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伟大成就与蓬勃生机,使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成为新中国唯一自觉的选择;现实的阻碍现代化因素进一步扩张的反现代化力量的存在,使社会主义革命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历史根据的现代化分析,有助于增强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