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晋时期是我国绘画史上艺术风格变化的重要阶段,嘉峪关魏晋墓室壁画的发现弥补了这一时期绘画艺术的空缺,魏晋墓室壁画既继承了汉代绘画的传统又有新的发展。对嘉峪关魏晋墓室壁画的简况进行介绍,并对魏晋墓室壁画的绘画手法、特点及绘画手法的演变背景做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
壁画是唐代绘画艺术的重要形式,然而随着朝代的更替,历史的发展,很多壁画都已经湮灭在历史长河中,所幸,保存在地底下的墓室壁画较好的保存了下来,并随着墓葬的发掘逐渐展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供人们进行研究和观赏。唐代墓室壁画是唐代绘画史上的一朵奇葩,与唐代的卷轴画、宗教壁画一样,名作纷纭,气象万千,无愧为中国绘画史上璀璨的明珠,本文将谈一谈唐代墓室壁画的艺术风格,并对其历史地位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实地考察基础上,对集安高句丽墓室壁画的艺术特征作了细致的分析和概括,揭示了集安高句丽墓室壁画中的艺术表现形式及特征。概括和分析出该壁画的九大特征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北齐徐显秀墓室结构破坏特征,在综合考虑环境控制不力、地下水作用和砌体结构性失稳多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墓室结构特征,在确保墓葬结构整体稳定的前提下,借助砌体结构刚性条件理论依据,判识采取传统青砖砌筑支顶措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寻求最小干预墓室壁画且能够根治墓室结构病变的保护措施,有效遏制墓室结构进一步形变对墓室壁画的影响与破坏。  相似文献   

5.
墓室壁画作为一种独特的绘画形式 ,在蒙古族绘画历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 ,墓室壁画不仅为我们进行传世绘画的研究和了解元代世俗绘画的全貌提供了重要的实物 ,而且 ,也有助于通过壁画题材内容 ,画面人物服饰 ,壁画装饰色彩等具体方面的研究来全面了解蒙古族服饰文化的历史演变 ,以及蒙古族古代美术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6.
本简述了冬寿墓的墓葬时期、地点及墓主人物、墓室结构。重点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冬寿墓墓室壁画的内容和形式、壁画中人物服饰、发髫、绘画理论等都是汉代化的继承和发展。可以确定冬寿不是高句丽人,冬寿墓壁画也不是高句丽人所绘。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作者在"敦煌莫高窟专题研讨会"上的总结发言。作为考古学者,他认为现有的考古证据表明,莫高窟在结构、功能上,与印度及中国新疆石窟有所不同,但是与中原豪强多墓室的墓葬壁画更为相似。在这一点上,作者赞同与会学者沙尔夫教授与索尼娅·李及汪悦进等人的观点:即便是非常明显的叙事性壁画,其彩绘装饰也不一定是说教性的;敦煌莫高窟的造像本质上是用来自我表现的,与汉代墓室中的壁画装饰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8.
壁画是中国古代传统绘画中很早就已出现的形式,其渊源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在东周时期的文献记载中可以知道壁画的应用已很广泛。从原始社会到商周时期壁画的残迹主要是一些彩绘的图案纹样,还有的是一些辅助的花边和地纹,残损的部分又可能与社会性或宗教性内容的画面。远古时期的壁画我们现在已无法看到其面貌,但已出土的战国时间的帛画,和汉唐时期的墓室壁画,我们可以对当时壁画所描绘的主要内容略见一斑。一、中国古代壁画的内容与起因汉代墓室壁画所反映的内容,大多是墓主人生前的活动,有的是礼仪方面的,有的是娱乐方面的,有的是迎宾接…  相似文献   

9.
我国壁画起源甚早,是我国历史文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古老的历史和文明。发掘于固原南郊的北周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原州刺史李贤夫妇合葬墓,不仅出土有金、银、铜、铁、玉、陶等各种质地文物七百余件,同时还出土有绘制在墓道、天井、过洞、墓室等各类壁画四十余幅。因墓室早年塌方毁坏,现存较好的壁画仅二十余幅。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元代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元代传世画像、墓室壁画和出土实物资料等,探讨了敦煌壁画中所绘蒙古族供养人所着半臂的形制。  相似文献   

11.
洛阳烧沟61号汉墓壁画以其基本完整的面貌成为中国早期墓室壁画的珍贵实例之一。文章从墓葬的形制、主题内容以及艺术特色等各方面对洛阳烧沟61号汉墓壁画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2.
壁画是我国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数量众多,并且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古代的墓室壁画、石窟壁画以及道观壁画等,虽然已经失去了往日的辉煌与作用,但是,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艺术价值仍然为世人所赞叹。敦煌壁画、永乐壁画等,现已成为一道道人们留连忘返的风景。公共艺术是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壁画是公共艺术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环境问题受到普遍关注的今天,特别是在大力倡导去建设一个和谐的节约型社会的现在,如何继承和发扬古代壁画的优良传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郭秀 《文教资料》2011,(5):83-84
公元5—6世纪,高句丽墓室壁画出现了以图案花纹装饰墓壁的形式,墓室主人把美好的祝愿寄托在各种纹样上,所以在壁面出现千变万化的纹样描绘,如忍冬纹、莲花图案、云纹等。  相似文献   

14.
辽史研究苦于文献史料奇缺,而丰富的辽代考古器物、墓室壁画等却可弥补之。将辽代考古器物和墓室壁画资料与辽代文献史料有机结合,便可对辽代各专门史作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张宝玺主编的《嘉峪关酒泉魏晋十六国墓壁画》 ,由甘肃美术出版社于 2 0 0 1年 7月出版。该书收录了嘉峪关魏晋壁画墓 1、3、4、5、6、7、1 2、1 3号墓及酒泉丁家闸 5号墓、十六国壁画墓等的壁画50 0余幅。这是该墓群 1 972年清理发掘以来 ,首次刊出全部壁画 ,而且选用了出土时拍就的照片。编排顺序是依清理发掘时的编号为序。嘉峪关、酒泉魏晋十六国墓室壁画 ,与其他地区墓室壁画所不同的是 ,它以写实的手法描绘了社会现实生活情景 ,诸如农耕、园林、养殖、畜牧、狩猎等生产活动和出行、宴饮、庖厨、屠宰等社会生活 ,这是很少见的。这些形…  相似文献   

16.
戏剧壁画是一种反映戏剧外观形象的史料,其文物实体约出现于汉代。考古发现的墓室壁画为探讨戏剧发生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图像资料;洞窟所存壁画为戏剧音乐和歌舞研究呈现出诸多实物证据;神庙壁画中的戏剧现场史料则反映出更多的戏剧元素和内容。对戏剧壁画进行梳理和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壁画内容并印证相关文献的可信度。从戏剧与壁画的发生因子和发展模式看,在中国古代艺术领域中音画的发展应该是同步的。以壁画形式展现戏剧内容,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看图讲诵"与戏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魏晋南北朝的墓葬中多绘有壁画,这些壁画不但反映了我国丧葬文化的一个侧面,也标志着该时期绘画艺术的转变和发展。透过这些墓室壁画既可以了解当时的社会风俗,也可以分析出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来。西北地区所出土的墓葬壁画,深刻、生动地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该地区的社会风貌。  相似文献   

18.
相似性的连续排列是汉代墓室壁画形态结构组合方式的主要特征之一,这种知觉式样使观者在视觉心理上产生了"频闪效应",进而,使得本来静止的画面富有动感.  相似文献   

19.
2000年3月,安阳发掘唐代墓室壁画。本文从占有的第一手资料对其中一组(3幅)花鸟画进行了研究。从具体艺术表现手法上分析,此壁画上承北齐,下启五代,是唐代绘画主流风格在中原地区特定文化背景中的特殊表现,为研究唐代花鸟画提供了很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20.
洛阳汉墓室壁画的世俗化美学思想的形成,是和它的形式和内容分不开的,是所处时代要求的产物。文中从四个方面分析汉墓室壁画中的世俗化美学思想:以艺术化造型构建生命的真实,以人为中心营造神人交融的生命世界,在无数个生活瞬间中孕育生命的永恒,宣扬人本观念审视生命本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