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语文教学“激趣”手段适时运用“激趣、启思、导疑”,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规律,采取各种手段引导学嗽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以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体系。其实质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式学生思维,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挖掘其内在潜能,使外部教育产生一种内化作用,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这里,仪就“激趣”环节作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2.
适时运用“激趣、启思、导疑”,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规律,采取各种手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以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体系。其实质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式学生思维,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挖掘其内在潜能,使外部教育产生一种内化作用,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下面,仅就“激趣”环节作探讨。  相似文献   

3.
适时运用“激趣、启思、导疑”,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规律,采取各种手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以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体系。其实质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式学生思维,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挖掘其内在潜能,使外部教育产生一种内化作用,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这里仅就“激趣”环节作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4.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适时运用“激趣、启思、导疑”.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规律.采取各种手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以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体系。其实质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其内在潜能,使外部教育产生一种内化作用,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下面,就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激趣”,谈点本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适时运用“激趣、启思、导疑”,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规律,采取各种手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以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体系。其实质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式学生思维,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挖掘其内在潜能,使外部教育产生一种内化作用,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这里,仅就“激趣”环节作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6.
一、读读演演,带入情境通过设疑激趣、直观激趣、情境激趣等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始终被一种愉悦的特殊氛围所陶冶,并由此而产生一种积极情绪,思维的闸门就会情不自禁地打开。例如:教学应用题小朋友排队做操,小兰的前面有  相似文献   

7.
适时运用“激趣、启心、导疑”,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规律,采取各种手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秋极思维,以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体系。其实质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挖掘其内在潜能,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这里,仅就“激趣”环节谈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适时运用"激趣、启思、导疑",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规律,采取各种手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以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体系.其实质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挖掘其内在潜能,使外部教育产生一种内化作用,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这里仅就"激趣"环节作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9.
正适时运用激趣、启思、导疑,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规律,采取各种手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以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体系。其实质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激起学生的创造性,挖掘其内在潜能,使外部教育产生一种内化作用,提高教学的实效性。笔者在这里仅仅谈谈如何激趣。一、目的激趣要使学生主动学习,首先要从学习目的上进行启发,这是最基本的。教师的教育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奏效,而是在长期的潜移默化  相似文献   

10.
联想是一种发散思维,它是由于对类似事物产生类比想象而成,因此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联想,不仅可以开阔解题思路,而且可以使问题变得易于解决.本文介绍在教学中采用“联想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些做法.一、创设情景,激趣促思学生学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过程中适时采用"激趣、启思、导疑",是教师在教学中遵循教学规律,采取各种手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以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体系.其实质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式学生思维,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挖掘其内在潜能,使外部教育产生一种内化作用,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这里,仅就"激趣"环节作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2.
适时运用"激趣、启思、导疑".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规律,采取各种手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以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体系.其实质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挖掘其内在潜能,使外部教育产生一种内化作用,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这里,仅就"激趣"环节作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3.
适时运用激趣、启思、导疑,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规律,采取各种手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以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体系。其实质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式学生思维,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挖掘其内在潜能,使外部教育产生一种内化作用,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这里仅就  相似文献   

14.
适时运用“激趣、启思、导疑”,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规律,采取各种手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以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体系。其实质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挖掘其内在潜能,使外部教育产生一种内化作用,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本文就语文教学激趣艺术作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5.
激趣教学理论是指通过一定的手段、环境、技术等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唤醒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教学理论,主张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展促进学生的智力提升,由此优化教学效益与质量.对此,高中数学教师也要积极落实激趣教学理论,根据学生的个性、喜好、特长等开展激趣教学活动,由此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文通过“创设直观情境,实现情境激趣”“设计探究活动,实现探究激趣”“组织赏识教育,实现激励激趣”“设计实践项目,实现体验激趣”四个角度,阐述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如何落实激趣教学理论,由此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状态与认知效益.  相似文献   

16.
梁养 《黑龙江教育》2013,(Z2):59-60
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教师必须在教学中以激趣为手段,通过情感激趣、悬念激趣、成功激趣等方法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规律、问题的方法、问题的疏漏和问题的多变进行思考,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方法、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7.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老师能否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在化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生动、形象、优美、风趣的语言,通过实验或具体实践活动,通过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即以“语”激趣,以“实”激趣,以“性’激趣。通过“激趣”,促使化学课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创新精神要求学生提出新问题、新想法、新结构,创造新事物,其特点是推陈出新,力戒墨守成规。教师要鼓励学生以创新的态度对待学习对象,在学习过程中要想得多、想得新、想得巧。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一、激趣引思,启发思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中应针对学生的思维特点,精心创设最能激趣置疑引思的情境,吸引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况。例如: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我用“猴王分桃”的故事引入:猴王把6个桃平均分给3只小猴,小猴嫌少了,于是猴王就把60个桃子平均分给30只…  相似文献   

19.
张海霞 《山东教育》2003,(25):35-35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对小学生来说,创新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空间,营造自由想像的氛围,让学生“疑中生趣,趣中生奇”,以积极的思维状态投入到创新学习中去。一、在课题激趣中,诱发创新思维在《骄傲的孔雀》一课教学中,开课后我采用激趣导入法,以问揭题。如: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问题一提出,一下子就引起了学生思考问题、参与解决问题的兴趣。孔雀为什么骄傲?骄傲的表现是怎样的?结果又是怎样的?这一系列问题抓住了学生认知上的心理特点,激起了他们的探究欲望…  相似文献   

20.
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始终处于不断激趣、不断思索、不断生疑的探究过程中,获得有思维参与。经历思维而成的知识。我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尽力将课上成学生思维飘飞,得到实用、有价值的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