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让"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应用于数学"。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课程的内容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书本上数学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新理念下数学教学语言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问题的提出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数学课程理念:“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里强调了数学教学是一种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今天的学习是为了学生获得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数学教学应该以发展为核心,学生要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做人.  相似文献   

3.
陈登周 《考试周刊》2011,(33):73-7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标准》的这一理念从内容上强调了过程,体现学生的探索经历和得出新发现的体验成为数学学习的重要途径。自从参加因学定教课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关注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与技能 ,十分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这就对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 ,从学生的生活现实出发 ,加强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既是实现《数学课程标准》目标 ,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 ,我在体现《数学课程标准》方面作了以下这些尝试。一、联糸生活中的数学 ,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数学意识。生活就是数学 ,数学就是生活…  相似文献   

5.
蔡秋香 《福建教育》2007,(11):50-50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能借助周围熟悉的事物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验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2003年4月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由此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序幕正式拉开。北师大(版)高中数学教材就是依照该《标准》编写的一套适合于教学的、特色鲜明的教材。这套教材由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严士健、副组长王尚志担任主编,高度重视数学的基础性、思想性、应用性,强调数学与认知相结合,并在充分发挥数学的人文教育价值和整合信息技术与数学方面都有显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9.
顾国新 《教师》2011,(9):70-7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既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相似文献   

10.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通过数学学习,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反思等方面获得充分的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数学教学往  相似文献   

11.
黄嘉伟 《考试周刊》2009,(19):75-76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科课程生活化,这不仅需要体现课程内容的生活化,更需要体现课程理念、课程标准、教学方法的生活化。“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体现生活”。《数学课程标准》充分说明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密切的联系。新课程标准一方面倡导用具体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投入数学活动.另一方面强调学生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数学课程标准》也强调: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为了更好地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基本理念,以及更有效地实施新课程,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和学习体会,认为在数学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关注三个意识,即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6.
赵海涛 《教书育人》2013,(12):40-41
《数学课程标准》中多处强调学生学习数学不仅要习得一些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更应从中获得一些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只有触动学生思维的数学活动,才能从中积累相应的活动经验,从而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学生自身的特点.更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数学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数学源于生活,又广泛应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行和发展"。让数学走进生活是实现数学教育,加强学生应用能力,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数学课程标准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