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木兰诗》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民间叙事诗。诗中所塑造的女英雄术兰的形象,千百年来为广大人民所喜爱和传颂。“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表现无产阶级革命的主题的红色娘子军连连歌中写进这样的歌词,足以说明《木兰诗》的影响之深广;直到今天,“木兰”这个名字,还常常被人们作为女英雄的象征。《木兰诗》大约产生在我国南北朝时代。它的主题在于歌咏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表达广大劳动人民对于和平生活的热烈响往。全诗按故事发展的顺序展开,大体可分为五个段落。诗歌开头一段,从木兰当户织布写起,点明木兰劳动者的身份;从停机叹息引入故事发  相似文献   

2.
《木兰诗》是一篇经典课文,深受师生喜爱。教学这一文本时,绕不开分析花木兰的形象,但是很多教师简单地将花木兰的形象界定为“英雄”,失之偏颇。文章从界定什么是“英雄”、什么是“巾帼英雄”入手分析课文内容,辨析《木兰诗》背后的故事,最终回归文本,指出将花木兰形象界定为“巾帼英雄”更为贴切。  相似文献   

3.
木兰从军     
金典  王微 《红蜻蜓》2024,(7):34-39
<正>《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讲述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的故事。“花木兰”的故事经久不衰,其中以豫剧《花木兰》最具代表性。陕西延安府尚义村,退伍老兵花弧的女儿花木兰正在窗前纺织。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响起,官差送来一封紧急军帖。  相似文献   

4.
汤蒙 《阅读与鉴赏》2006,(10):62-64
乐府诗歌《陌上桑》和《木兰诗》历来很受读者青睐,流传千古,至今仍令人爱不释手,显示出它们深刻、丰厚的思想和艺术魅力,使得千百年来花木兰的人物形象成为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秦罗敷也由此成为中国荚女的通称。两首诗歌虽然形成的时间不同,但无论是外在表现形式还是人物的独立人格都全方位呈现出“至美”,这种超越现实的“至美”贯穿始终,使得两首诗歌在诸多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5.
《木兰诗》中花木兰的遭遇揭示出女性普遍的生存和文化困境:即要介入社会生活、进入男人的世界,则必须像花木兰一样“化装成男人”,接受男性社会的行为方式与行为准则,承受着身心分裂、时空分裂与自我分裂之苦;即便有所成就,还要因“僭越”性别秩序这一罪过而最终等待男性中心话语的赦免。  相似文献   

6.
千百年来,以花木兰为代表的一类巾帼英雄历来被人们奉为古代女性的经典形象。在对《木兰诗》的传统解读中,花木兰始终被定义为忠孝两全、深明大义的女中豪杰。本文将根据这首诗歌的具体内容,以魏晋南北朝社会为阐释背景,并结合当时封建制度下的社会状况,对主人公进行全新的剖析与解读。文章挖掘了隐藏在诗歌背后的残酷社会现实.对封建纲常伦理对古代女性的压迫和束缚加以探讨,并举例论证了花木兰英雄形象背后的悲剧性所在,由此得出《木兰诗》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英雄赞歌,花木兰也不是简单抽象的巾帼英雄,而是男尊女卑社会下的政治牺牲品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木兰诗》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 ,一千多年来 ,一直以其感人的艺术形象和质朴明快的民歌特色而被广泛传诵 ,它所表现出的刚健清新的豪迈气概更被后人所推崇 ,因而一直是中学语文课文中的传统选目。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历来重视《木兰诗》所表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花木兰深明大义代父从军的英武之举 ,尤其对花木兰巾帼不让须眉的豪迈气概挖掘得相当深透。课文前的阅读揭示将其主题概括为 :“《木兰诗》是北朝乐府民歌 ,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 ,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这种说法接近了文本主题内涵 ,对正确理解《木兰…  相似文献   

8.
《木兰诗》和《石壕吏》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前者叙述女英雄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后者讲述石壕村里一个老妇人替“夫”从军的故事。两文的故事内容近似,但给人的感受却是一样“从军”两样“情”。  相似文献   

9.
女性主义视阈下的花木兰形象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木兰这一女性形象不仅出现于文学作品中,也见诸戏剧舞台和荧屏(幕)内外。文章试以《木兰诗》、《四声猿》、《隋唐演义》、豫剧《花木兰》和迪斯尼动画电影《花木兰》五种作品为例,将花木兰这一女性形象纳入女性主义视阈下进行分析,揭示出花木兰形象演变的四个阶段:女性主义的蒙昧、萌芽、成长及成熟。  相似文献   

10.
肖红 《语文天地》2013,(18):3-4
初中语文七年级教材经典篇目《木兰诗》,是人们都很熟悉的一篇课文。在中国,巾帼英雄花木兰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是人们对于花木兰身上所具有的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和女儿性情却知之甚少,所以,对木兰这一人物形象的全面把握,是《木兰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花木兰不畏艰辛,替父从军的故  相似文献   

11.
范桦 《考试周刊》2010,(2):54-55
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及北朝乐府《木兰诗》是中国文学史上女性追求自我尊严、争取个性解放母题的代表作。刘兰芝和花木兰两位颇具代表性的女性刚柔相济.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大部分女性的共性。  相似文献   

12.
被誉为我国古代长篇叙事诗双璧之一的《木兰诗》(另一篇为《孔雀东南飞》)可谓脍炙人口,久诵不衰。诗中塑造了一位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的形象。这篇文章的艺术特色,集中体现在一个“奇”字上。  相似文献   

13.
《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它是一首南北朝时期的北朝民歌。《木兰诗》自从产生起至今,花木兰的动人事迹,以及她的光辉形象便广为世人代代流传称颂。在漫长的文学历史长河中,由于时代的不同,对木兰形象的看法也有所不同。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现行初中语文教材及教参关于木兰形象的定位,以为木兰是个保家卫国的巾帼英雄,笔者对此不能苟同。笔者认为:与其说木兰是个保家卫国的巾帼英雄,还不如说是个具有中国传统美德的孝女。  相似文献   

14.
《木兰诗》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一首古诗。这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这首诗写的是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教学中,学生从木兰辞官还乡概括出木兰不慕功名利禄的品质,教师给予了肯定,理由是参考书上是这样写的。我翻阅了学生的参考资料《新教材·完全解读》,第80页是这样写的:“第五段写木兰还朝不受封表现出她不图功名利禄的高贵品质。”  相似文献   

15.
美国迪士尼动画在改编异域童话、民间传奇时,通过添加故事情节及配角,以此补充或反衬出主角的性格特征,塑造了追寻自我价值实现的女性形象。迪士尼动画《花木兰》(Mulan)改编自中国古代传奇故事,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战功卓著、功成身退等故事情节,与中国南北朝乐府诗《木兰诗》中的表述大体一致,但动画片增添了花木兰相亲、爱情等情节及守护神木须龙等配角,这使得动画电影的主题思想发生了变化。迪士尼动画以西方的表现方式,阐释个人英雄主义、女性意识、民主自由等美国文化精神。现以迪士尼动画《花木兰》为中心,与中国南北朝乐府诗《木兰诗》相比较,探讨花木兰的精神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16.
男女都一样     
最近.我学习了一篇北朝民歌——《木兰诗》。我是带着一种敬仰的心情来读这篇脍炙人口的作品的。我折服于花木兰替父从军的豪情和“安能辨我是雄雌”的聪慧,我惊叹于她“将军百战死,壮十十年归”的无畏,我明白了“忠”“孝”两个字在花木兰的身上可以两全。  相似文献   

17.
《木兰诗》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古代民歌,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一篇“传统课文”,但它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却有种种不同的看法。《开封师院学报》近来先后发表了林春分同志的《论〈木兰诗〉的主题思想》和任崇岳同志的《〈木兰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两篇文章,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研究。这是有必要的。“疑义相与析”。经过讨论,大  相似文献   

18.
《木兰诗》又名《木兰辞》,是一首我国古代有名的民歌。《木兰诗》产生的时代,有一些不同的说法。一九六一年十二月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文学史教研室撰写的《魏晋南北朝文  相似文献   

19.
在初中语文课本里,“互文”这种修辞格,虽然不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格运用频繁,但也是由来已久的传统修辞手段之一。《木兰诗》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如理解为“(花木兰)跑到东市买了骏马,到西市买回了鞍鞯,到  相似文献   

20.
《木兰诗》的主题,许多文学史专著和评析文章都认为是“歌颂女英雄”,是“一首英雄的赞歌”、“反映了我国北方人民矫健尚武的精神”。但是,我们若把《木兰诗》产生的时代背景、木兰的形象刻划、情节安排、结构布局和叙写剪裁等作一番剖析,则不难得出这样一种认识:当今流行的关于《木兰诗》主题的看法,是值得讨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