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白龙会"是龙井寨村民祈求寨子安宁和庄稼丰收的一种祭祀仪式。在各个仪式部分中,村民通过祭祀牺牲给神灵献祭,通过念经人念经与神灵沟通,从而表达他们祈求寨子安宁、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白龙会"在春耕前和秋收前的农业生产关键阶段举行,体现了农业生产在龙井寨村民生活中历史以来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封禅是汉代帝王热衷的一项祭祀活动。它是帝王借祭告神灵强调君权神授的一种手段。封禅既可以帮助统治者向神灵祈求长生,同时也可以为人民祈福。汉代帝王的封禅活动也促进了封禅文学的兴起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刘海琴 《中文自修》2004,(12):50-51
在古代社会中,“祭祀”是头等的大事,汇集了中国先秦丰富历史资料的《左传》一书中,就有“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样的话,“祀”指祭祀,“戎”指军事。所谓“祭祀”,其实就是一种通过用“礼物贿赂”祈求神灵赐福消灾的宗教礼俗,当然还有的是为了答谢神灵。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当然是所用的“礼物”也就是“祭品”了。摊开历史卷册,展现在我们眼前的“祭品”可谓琳琅满目,食品、宝物不  相似文献   

4.
汉魏小说大量记述汉武帝的求仙活动。尽管汉武帝求仙过程纷繁多样,而结局则都是无疾而终。基于此,在考察汉魏小说中汉武求仙活动基础上,探讨了汉武求仙皆失败的原因,阐明了汉魏小说作者在编纂背后对汉武求仙不同程度的批判。  相似文献   

5.
冰雹是由强对流天气引起的一种严重的气象灾害。冰雹对农业危害尤其大。在靠天吃饭的时代,以农业生产为生的民众便产生了一种对冰雹的敬畏.人们把下冰雹当成一种神灵所为,认为有一种叫雹神的神灵,于是产生了雹神信仰。相应地各地也产生各种祈求避免或减轻冰雹灾害禳解仪式。山东省莒南县坪上镇上峪子村的雹神祭祀情景可是例证。  相似文献   

6.
殷墟卜辞曾多次记载殷人祭祀滴水、洹水。我国史界有学者对滴水、洹水这样比黄河小得多的河流被神化感到大惑不解。其实,将卜辞记载与考古学、历史学、文献学、音韵学等研究成果结合起来分析,可以看出:滴水、洹水流域曾是商族的起源地,是商文化的“老家”。殷人自然要将二水奉为神灵,世代祭祀,以示永志不忘祖先发祥之地,同时亦祈求滴洹之神灵永远福佑殷人及其后嗣。  相似文献   

7.
开山祭祀是瑶族感谢祖先和神灵的保佑、祈求农业生产顺利丰收、族人富足安康的一种生产祭祀活动,极具传统农业宗教信仰特点。文章通过描述越南谅山省高禄县公山乡小板瑶组织的开山祭祀,从人类学角度出发,揭示开山祭祀作为民间宗教信仰对瑶族在文化同质大势中保持民族性、维系民族认同感、教育后代和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意义,以及在瑶人生产生活中起到的心理调适功能。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7,(66):184-185
一年一度的太平会是云南省楚雄州禄丰县仁兴镇西村全体村民的一个重要日子,其主要内容是祭祀祖先、神灵、祭扫村子,目的是为了祈求祖先和神灵的庇佑,为村民们消灾辟邪,祈愿来年风调雨顺、四季平安、六畜兴旺。本文以2016年农历6月西村太平会为田野调查内容,记录了念经开坛、封村路、洒净、送法船等祭祀的全过程,不仅记录保存了民间传统文化,还领略了传统祭祀的民间音乐、歌舞、绘画等艺术形式之美,体会了邻里之间亲如一家的和谐之美,进一步提升和完善了自身人性和人格。  相似文献   

9.
"社公"是壮族民间对"土地神"的一种称呼。在壮族地区对"社公"是非常崇拜的,并形成一种社会信仰。通过调研广西武宣县石迭村对社公的祭祀过程,探析出"社公"祭祀的主要社会功能在于春祈秋报,祈求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团结邻里、宗族,构建和谐社区;祈祷神灵守护一方安宁。  相似文献   

10.
论巫与傩——兼论双柏小麦地冲彝族虎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巫先于傩.初民对神灵的祈求方式,主要是采取祈祷和献祭两种形式来实现其目的.具有原始歌舞表演性质的双柏小麦地冲彝族虎傩,是巫文化与傩文化的汇融,反映的是彝族先民祈求祖先、神灵保佑生产发展、人畜兴旺,并祝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上古曾普遍存在过崇拜太阳神的现象,这种现象具有三个方面的文化内涵:生殖神崇拜、农业神崇拜、祖先神崇拜等,因而,太阳神就具有三重身份:生殖神、农业神、祖先神。这三个方面互相交织,构成一个整体系统,共同表现了同样的主题——太阳是万物(包括人类)之源,是繁衍万物和人类的生殖大神,是主宰世界的最高的神截。这是原始人类一种生命的呐喊和渴求。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诗经》中出现的比兴手法入手,探究诗歌中出现的植物所代表的特殊含义和本质内涵,从而归纳出其中的植物意象与女性之间的内在联系。与此同时,本文还试图从生命意识和生殖崇拜两方面来探究产生这种内在联系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3.
“舅权”是在人类社会从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中形成的,“舅权”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曾经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因而就有必要从“舅权”的生成及现代闽地风俗的表达两方面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4.
《史通》一书集中体现了刘知几的史学理念。他关于史学变革原则与方法的阐释在中国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这一理论的形成与刘知几个人的才识和当时社会的大环境紧密相连。它是在批评旧史学与讨论史法义例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体现了中国学术"不离事而言理"的思想传统。  相似文献   

15.
崇美,就是尊崇美,以美影响人,以美激励人,以美塑造人,用美为孩子们的终生幸福奠基。"尚思",崇尚思考,鼓励思考。"崇美尚思"课堂教学主张及其实践,是新课改提出的"还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一要求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学为主体、思为主线、美为主题是"崇美尚思"课堂的主要特征。构建"崇美尚思"课堂需要教师的道德自觉、课堂的本真回归、儿童的平常生活。  相似文献   

16.
崇美,就是尊崇美,以美影响人,以美激励人,以美塑造人,用美为孩子们的终生幸福奠基。“尚思”,崇尚思考,鼓励思考。“崇美尚思”课堂教学主张及其实践,是新课改提出的“还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一要求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学为主体、思为主线、关为主题是“崇美尚思”课堂的主要特征。构建“崇美尚思”课堂需要教师的道德自觉、课堂的本真回归、儿童的平常生活。  相似文献   

17.
冯友兰的《新世训》在批判继承古人思想的基础上,在五个方面实现了创新,提出了生活中所多少依照的本然规律,作为教导人们如何生活的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新世训》的思想对于面临全球化、实现社会转型的中国,在进行文化整合、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给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  相似文献   

18.
永乐宫壁画艺术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永乐宫壁画独特的艺术风格,“天人合一”思想的完美体现,以及永乐宫壁画在人物形象、线条表现、色彩运用方面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9.
土家族毛古斯和彝族老虎笙是当代文化语境中存活的古代祭仪,两个民族中毛古斯和老虎笙虽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两个民族相距甚远,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文化发展、宗教信仰并不一致,是什么原因导致二者存活至今,通过二者的比较,可探寻到这一鲜见的民俗事象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20.
哈尼族舅权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舅权是哈尼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过的事实,它对哈呢族历史的发展存在过深远的影响。本文就哈尼族社会中曾经存在过的舅权思想、表现及成因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