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小学语文教材里的文言文,又称小古文,因其用语简练,逻辑性强,很适合学生体会古人的写作技巧,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老版的人教版、北师大版等小学语文教材里都有文言文课文,但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就没有文言文课文,只是在练习中会有名言警句、古今贤文等文言文片段。当前全国正在推行统编版教材,小学文言文教学成了全国小学中高年段语文老师不得不关注和研究的内容。本文将从"兴""读""法"三个层面来谈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正>新课程改革以来,小学语文"回归传统、诵读经典"的呼声日渐高涨,诵读经典的活动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民间诵读经典高潮迭起,"国学"复兴的局面一片大好。然而,反观我们小学语文的阅读课堂,却未能呈现这一局面。由于教材编写的滞后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文言文阅读方面的推行力非常微弱。纵观小学现行多版本教材,文言文的编排情况不容乐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在五年级下册编排了第一篇文言文——《杨氏之子》;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五年  相似文献   

3.
<正>新课程改革以来,小学语文"回归传统、诵读经典"的呼声日渐高涨,诵读经典的活动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民间诵读经典高潮迭起,"国学"复兴的局面一片大好。然而,反观我们小学语文的阅读课堂,却未能呈现这一局面。由于教材编写的滞后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文言文阅读方面的推行力非常微弱。纵观小学现行多版本教材,文言文的编排情况不容乐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在五年级下册编排了第一篇文言文——《杨氏之子》;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五年级上册  相似文献   

4.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语言文化的精华,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小学时期是学习文言文的启蒙阶段,能够为初高中的继续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小学阶段文言文的教学应该受到重视。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结合王崧舟、靳家彦、于永正等六位著名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实录,分析小学文言文的特征、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对小学文言文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言文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承担着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重任。在“双减”背景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文言知识,还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趣味化、减负化的文言文学习环境。基于此背景,文章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篇章为例,以教材为本、以读书为基、以文意为要、以活动为径,于设定目标、引领诵读、解析字词过程中,将“双减”融于文言文教学之中,为学生创建趣味化的文言文教学模式,让他们在良好的氛围中探究学习。  相似文献   

6.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加大传统文化内容,经典文言文篇幅由原人教版的4篇增加到14篇,学习文言文的学段也从高段提前到中段.学习文言文学段的提前、篇幅的增加、内容的增强,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做好文化的传承,为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打好底色,要求教师要认真研究《课标》和教材,结合学生实际,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进而加强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7.
为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增加了文言文比重,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学生的学情关注还不够。基于此,本文以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为例探讨小学语文文言文课前精准化学情分析,教师通过设计并推送课前学习任务、根据课前诊断性检测结果进行课前精准化学情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内容、体会文言文的情感以及提高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载体,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编教材的文言文选编起步早,篇目多。教学时,教师要读懂编者意图,充分发挥文言文的教学价值。在课堂上,教师要把准文言文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独特韵味,并注重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语言训练。这样,能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特点,掌握阅读文言文的基本规律,爱上阅读文言文,自觉传承我国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9.
<正>小学语文教学对我们新一代继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而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部分文言文,文言文是一种古代的书面语言,是传承中华文化的前沿阵地,学生学习文言文可以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同时可以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而让中华文化发扬光大。一、了解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言文古诗词等,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为学生讲解这些课程的内容,还应为学生延伸教  相似文献   

10.
纵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教科书编者只是在第三学段中安排了3篇文言文的课文,分别是第十册的《杨氏之子》、第十一册的《伯牙绝弦》和第-f‘二册的《文言文两则》(《学弈》《两小儿辩日》)。相对于现代文的出现频率,教材中这些文言文的数量是很少的,但是它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材中安排文言文,不仅要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色,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进一步“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并为中学学习文言文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1.
王雄 《青海教育》2024,(4):26-27
2021年教育部委托语文出版社编写语文小初衔接教材,将文言文部分独立设置,旨在为民族地区小学阶段末使用统编教材学习文言文的学生“补差补学”。本文就民族地区教师使用小初衔接教材,提出立足民族地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搭建思维支架、评价支架、情境支架、示例支架、言语支架、配图支架,助力小初衔接教材文言文学习,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2.
小古文是小学阶段篇幅比较小的文言文,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编排小古文.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小古文的内涵,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师以《王戎不取道旁李》为例开展"读—品—悟"三步教学,引导学生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感受文字的音韵美;在层层递进的品味中,体会语言的意蕴美;在自主探究与实践中,体悟文化的厚重美.  相似文献   

13.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加强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选编进教材的文言文篇目明显增加。文章介绍了小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编排特点,并以《司马光》一课为例,从文言文的编排特点、教学价值进行分析,探讨如何落实文言文在新时代的教学价值,提出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2022年教育部组织编写、审定、推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所占比例增大,文言文教学也越发被重视。认识统编教材文言文编排特点,探讨文言文教学的基本原则、教学基本范式成为中小学教师当下研究的重点。文章从《杨氏之子》教学实践探索出发,深入思考,以期能认识其中的深层链接,更好地服务小学文言文教学。  相似文献   

15.
汪万娟 《教师》2023,(7):27-29
基于大单元视角开展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效果。由此,文章作者基于大单元视角研究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先整体分析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十四篇文言文,之后提出教师应设计整体教学思路、构建任务教学模式、创设自然的学习情境、引入多样的学习方法,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升文言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柴长保 《中国教师》2009,(Z1):324-325
新版语文教材文言文篇目增加,内容丰富,这充分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对传承国学的重视。然而,目前许多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仍然惯用已现落伍的"解词——串讲——翻译"的传统程式,制约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性。故,在课改理念下必须以生为本,革新文言文教学模式,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顺应学生学习要求,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在较长一段时间里一直是一块未被开垦的处女地。伴随着新课程改革,一些原汁原味的文言文走进了各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给沉寂已久的文言文教学领地带来了几丝悠悠古韵。然而新教材一个轮回之后,再回首文言文当下的教学现状,不难发现:小学文言文教学课堂充斥的仍是以小学的瓶装中学的酒,文言文这位古典美人已然成为中学下放于小学时间段的一种铺垫和过渡,带着浓浓的中学化倾向而误入藕花深处了。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在较长一段时间里一直是一块未被开垦的处女地。伴随着新课程改革,一些原汁原味的文言文走进了各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给沉寂已久的文言文教学领地带来了几丝悠悠古韵。然而新教材一个轮回之后,再回首文言文当下的教学现状。不难发现:小学文言文教学课堂充斥的仍是以“小学的瓶”装“中学的酒”,文言文这位“古典美人”已然成为中学“下放”于小学时间段的一种铺垫和过渡,带着浓浓的中学化倾向而‘‘误入藕花深处”了。  相似文献   

19.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重视了对传统文化的内容编排,小学阶段的文言文由原来的4篇增加到14篇.如何教好小学统编教材中的文言文呢?文章在明确其基本教学定位的基础上,对小学文言文的教学策略做了探究:念好"读"字诀,体悟文言语感;紧扣关键字,感受文言妙趣;找准切入点,渗透文化意蕴;想象补白,讲好文言故事.  相似文献   

20.
文言文是现行中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材也不例外,在每册教材的"阅读模块"中,都编排了1~2单元的文言文,共6~7篇课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指导学生学习(翻译)文言课文的方法,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通过多年的中职语文教学,我深知职高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差,尤其是文言文功底弱,在教学中,文言文背诵更是成了职高生语文学习的一大难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采用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限时逐段背诵,优差互帮,分组互学两个方面谈谈文言文背诵的教学方法,与各位同行共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