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南宝卷是流行于江苏南部的宝卷,真实记录了清末民初时期苏南地区的用字情况。苏南宝卷中含有大量异写字形,仔细分析这些字形,有助于建立汉字字形演变序列,解读疑难俗字,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字形演变原因。苏南宝卷保留有大量方言材料,了解苏南宝卷所反映的语音规律,可以从语音角度对宝卷中的文字进行考察,为汉字的研究提供新的切入点。苏南宝卷以手写文字为主,保留的用字比较丰富,整理苏南宝卷中的用字,有助于描写清末民初时期用字情况,并可为历代用字变化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2.
国外有关中国宝卷的研究是多方面的,国外学者从不同角度接触宝卷文献,早期的研究比较关注宝卷与佛教、民间信仰的关系;也有几位学者指出其在中国俗文学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探讨宝卷来源及其与其他讲唱体裁的互动关系问题。一开始,大部分研究集中于明末清初的宝卷(所谓早期宝卷),后逐渐扩大到清末民初的叙述性宝卷文本以及民间表演。国外收藏了一些明末清初的中国宝卷珍本。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下半叶,国外学者主要是收集分析宝卷文本;从二十世纪末开始,有些学者开始关注民间宝卷讲唱以及宝卷在民间仪式中的功能,近年甚至有学者到中国乡村观察宝卷的讲唱。本文主要介绍的是西欧、北美国家的用英语编写的宝卷研究文本,但也讨论日本、俄罗斯二十世纪形成的独特的宝卷研究传统。  相似文献   

3.
常熟是吴文化发祥地之一 ,是国务院批准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历史悠久 ,人文荟萃。特别是常熟的藏书、刻书 ,源远流长 ,久负盛名 ,为全国县级行政区所罕见。如此深厚的文化积淀 ,长期在民众中形成的尚文精神 ,是常熟私营图书业长期持续发展的基础。一、常熟清末民初以来私营书店概况(一 )清末民初至民国二十五年的私营书店根据《新常熟报》、《常熟七日报》、《常熟旬报》、《常熟指南》、《虞山指南》、《常熟教育》等报刊图书的记载 ,以及对 30余人的调查访问 ,清末民初至民国二十五年 ,这一时期的私营书店 ,列表如下 :清末民初至民国二十…  相似文献   

4.
甘肃河西和洮岷地区是国内存世不多的宝卷活态念卷地区之一。这一地区宝卷念卷传承了明清以来宝卷念卷的文本、仪式与信仰。宝卷念卷中宝卷音乐丰富,既有古老的曲牌,又有各种民间小调,宝卷音乐成为地域性宝卷念卷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5.
本文系作者读宝卷的笔记。分别指出"省庵"(净土十一祖清释实贤)不可能是早期佛教宝卷《佛说阿弥陀经宝卷》的编者;吴地"当坛(台)宝卷"是"当坛(台)"演唱的宝卷,不是宝卷的名称。以上两则笔记订正了作者在《中国宝卷研究》和《中国宝卷总目》中的疏误。新发现的《太仓案卷》是《双金锭宝卷》的异名,根据锡剧《太仓案》改编,顺便谈吴地宣卷和宝卷同其他民间演唱文艺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明清民间宗教与甘肃的念卷和宝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后期,宝卷已随着民间宗教传入甘肃地区。编刊于张掖地区的《敕封平天仙姑宣卷》说明清康熙末年河西地区存在宣卷和宝卷,它们的传播方式和演唱形式与内地的宣卷和宝卷相同。河西宝卷的来源,和敦煌变文并无直接关系,在演唱形式和仪式特征上,更近于唐代俗讲,而它们之间也只是源渊关系。河西宝卷和中国宝卷发展的一般过程一样,有一个从宗教宝卷向民间宝卷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河西宝卷的地域性民俗文化特征是十分明显的。  相似文献   

7.
宝卷是一种在宗教(佛教和明清各民间教派)和民间信仰活动中,按照一定的仪轨演唱的说唱文本。明清时期,统治者镇压民间教派,西北偏远地区成为民间教派宣卷活动的主要区域。由于地缘接近的关系,陕北说书的演唱形态、信仰仪式以及传统书目与山西介休宝卷十分相似,明显受到宝卷的影响,并与山西境内流传的三弦书有同源关系。  相似文献   

8.
《河西学院学报》2017,(1):55-59
王吉孝先生《宝卷》一书共9册,每册收录9个宝卷卷本,全书共收录81部甘肃武威古浪宝卷,是目前为止收录河西宝卷数量最多的宝卷。本书的价值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丰富了河西宝卷的种类,撰写了详细的内容提要,保存了河西宝卷的曲调曲牌,为河西宝卷说唱结构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翔实的材料,为河西走廊其他民间说唱艺术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洛阳图书馆藏宝卷版本6种,可以补充完善《中国宝卷总目》等宝卷专题目录在版本方面的著录信息。其中观音故事宝卷版本多达5种,与出土观音碑志可相互佐证,对于研究中原地区民间宗教信仰,尤其是观音信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以清末民初张家口地区民间丧祭礼俗对传统的继承和革新为例,窥视当时广大乡村和内陆地区丧祭礼俗的沿革演变。清末民初是中国社会转型的典型时期,中国传统丧祭礼俗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是这种变化是不均衡的。对清末民初张家口地区民间丧祭礼俗进行探研,不仅有利于对张家口地区民俗文化发展的研究,也有利于进一步了解广大乡村和内陆地区传统丧祭礼俗的发展和变迁。  相似文献   

11.
作者从民间收集到一份清末民初江西诉讼文书,记载了29宗诉讼,其中偶然包括极为详细的法律文书书写的指引,充分见证清末民初法律制度在地方社会的实践。  相似文献   

12.
河西宝卷流传于张掖、武威、酒泉等河西地区,它在秉承了宝卷一般特征的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思想内容。用河西方言写就的宝卷故事,让故事文本——宣卷人——听卷人之间消除了语言障碍,使故事内容和思想的表达得以顺畅无阻。本文将从笔者家所抄的两本以宣扬孝道为中心的河西宝卷入手,着重从文本内容方面来解析其中所蕴含的民间精神。  相似文献   

13.
在江苏常熟地区的宝卷讲唱中,《香山宝卷》占有重要的地位,"讲经先生"几乎每次宗教集会都要讲唱该宝卷。本文采用田野调查中得到的资料a,探讨常熟"讲经"表演的特点,分析《香山宝卷》在当地社会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解释其在当地流行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新近出版的注释本《小额》是学习和研究清末民初北京话系统的宝贵底本之一,然其标点及校勘方面仍有一些可商之处,尤其是影印版中大量的异、俗字未能在注释本中得以完整体现,淹没了其固有的文字学价值,本文尝试就该书点校方面若干问题加以校释。  相似文献   

15.
略论戴凤仪     
戴风仪为清末民初南安诗山人,亦应为泉州清末民初地方名人之一,且其著述颇丰。主要思想为诵法程朱理学,其最大功绩为创建诗山书院。此外还热心民间信仰。文章对戴凤仪生平略作阐述,以求教于方家学者。  相似文献   

16.
“火险联保”是清末民初广州地方社会呼唤出来的一种保险互助组织,也是在西方现代保险制度传入中国后广州民间社会的一种自觉应对,是粤地商民的一种创造。对其兴衰沉浮的历史考察,不仅能细化近代保险史的研究,而且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清末民初的广州地方社会。  相似文献   

17.
宝卷是我国民间宣讲宗教教义的说唱脚本,采用说唱相结合的通俗文学体裁宣传宗教教义法规,由于其通俗浅易且为百姓喜闻乐见,民间宗教的信徒视宝卷为珍宝,奉为神圣。在山西河东地区的永济道情班社中尚存有《杨氏宝卷》、《白马卷》等宝卷。对《杨氏宝卷》的唱腔、乐器、伴奏及班社进行初步研究,是了解认识和研究河东地区民间宗教信仰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8.
中原地区现存大量宝卷,尚未得到关注、整理与研究。郑州图书馆藏宝卷86种,内容丰富,包括“神卷”“小卷”“科仪卷”三大类;版本珍贵,有刻本2种,抄本84种;其中新发现的宝卷7种,异名宝卷17种,现存最早宝卷抄本7种。这批宝卷抄本的题记信息保存了关于抄写人、宣卷人的珍贵史料,从中可以考察宝卷的抄写、流传和收藏情况。  相似文献   

19.
清末民初贵州妇女解放运动兴起,其原因主要有:清末民初贵州社会的发展;清末民初贵州先进男性的推动;清末民初贵州新闻媒介对妇女解放思想的宣传;清末民初西方传教士为贵州各族妇女带来了新的信息;清末民初贵州女性自我意识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寺庙作为一种文化景观,与民间信仰关系密切,在民众生活中扮演了“中心地”角色。从宝卷的孕育、传播来看,寺庙是宝卷存在的文化背景与焦点;从宝卷的文本来看,寺庙在宝卷中是“常备”景观,有助于宣传民间信仰,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寺庙与宝卷的相互依存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寺庙为宝卷的生存提供了必要的话语空间,宝卷的宣讲活动分布于寺庙文化圈或其辐射区域;寺庙是宝卷中重要的叙事空间,假实证幻,强化教化功能;虚构的天庭是寺庙的延伸,而且贯通宝卷双重结构,而宝卷的双重结构是唐及宋元说唱文学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