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技术是一门重要学科,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发展影响巨大。教师在教授学生信息技术知识时,应当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信息技术学习,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时,应当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发现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信息技术。本文就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研究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2.
初中信息技术与课堂进行有效整合,不仅仅是体现信息技术的辅助性,而是要突出信息技术对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提高兴趣的促进作用。在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对知识展示的直观性来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究性,使他们形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使课堂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同时,信息技术中丰富的知识含量也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兴趣更高。教师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来对学生的创新思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微课被广泛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根据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制作微课,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快速学习、操作计算机中的程序和页面,全面掌握信息技术的重点和难点,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4.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运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在教育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作者通过研究发现,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使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还能够使学生逐步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使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相似文献   

5.
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进行有效整合。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巧妙的开头,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运用信息技术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  相似文献   

6.
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关键和根本,只有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生爱好音乐,才能使学生乐于学习,进而使音乐学习成为一种愉快的享受,而信息技术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起着很关键的作用,使课堂教学更加多元化,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就如何在音乐课中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兴趣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强化学生信息技术学习意识,使其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使其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和生活。开展自主学习式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还能够促使学生结合自身兴趣、爱好,不断提升自己的探究能力和自学能力,让信息技术教学真正取得实效。在自主学习式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营造自主学习环境,通过分层任务驱动,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机会,优化教学评价,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促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8.
杨晓红 《甘肃教育》2014,(12):66-66
正信息技术与各科教学的整合,就是将各学科知识的学习融入信息技术,使各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和能力培养紧密结合,以学科知识的学习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优点信息技术为教师提供了良好的载体,对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通过文字、图形、图像、动画、音频和交互网络等形式,使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有以下优势:信息技术的运用加强了学生的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信息技术的运用再现了文学作品的背景和意境;信息技术的运用培养了语文学习的情感;信息技术使课文学习变得轻松自如;运用信息技术使名著研读落到实处:信息技术使拓展课学习得到满足.  相似文献   

10.
在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变革,为学生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层次和效率。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鉴别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本文对如何让学生高效学习信息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黄衍州 《考试周刊》2015,(13):129-130
高中信息技术课要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注重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信息传输、处理和运用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金洪波 《考试周刊》2011,(87):149-150
信息技术课的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全面落实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目标的新课程改革对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分组教学解决了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实行差异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使他们的创新性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课的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分组教学解决了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实行差异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使他们的创新性思维得到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7.
正信息技术是近年新开设的一门课程,该课程日渐重要。信息技术课的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踏入现代社会,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借助信息技术,在课堂中能够调动起学生的视觉、听觉,使学生能多元而直观地感受文章,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在学校教育中,更加广泛地运用信息技术是一种趋势,信息技术如何使教学更有效、使教学更有趣是一项值得我们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教学的新路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荣婷  叶临 《成才之路》2010,(12):19-20
信息技术是近年新开设的一门课程,该课程日渐重要。信息技术课的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索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揭育溪 《现代教育技术》2009,19(Z1):140-141
围绕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手段"。文章着重论述教育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从被动性的学习转向自主性的学习,从而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