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亭子间是上海弄堂房子中的一间,在二三十年代,则一度成为文人和下层市民的主要居所.周天籁的《亭子间嫂嫂》,从妓女与狎客的角度入手,展现了租界文化影响下下等妓女“娜拉”式的生存环境和复杂的上海市民世界,并站在全局观念上加以研讨和分析,从中挖掘出产生如此社会现象的内在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2.
1883—1919年间,在近代都市化的快速推进和民主革命日益高涨的过程中,在江南买办商人和文人的推动下,上海徐园经历了从"私家园林"—"公共雅集园"—"商业娱乐园"—"大众准公园"的变迁。这一过程中,上海的买办商人和文人对自身的身份认同也分别经历着从"雅士"到"雅商"再到"绅商"、从"雅士"到"政治文人"的转型,同时,疏离政治的"隐逸"的江南文化传统也在都市空间中逐渐让位于热心社会和政治的"入世"倾向。这一历史现象与近代江南买办商人和文人的身份认同以及江南传统文化在都市空间中的现代转型之间的关联是值得重视和研究的。  相似文献   

3.
晚清以来,在女弹词职业实践中,两性关系得以重塑,具有江南地方特色的消费文化得以彰显.女弹词作为江南消费文化的象征符号,导致时人娱乐消费方式从"访"到"棒"的改变.消费过程中,时人对女弹词进行品评,主要围绕"色与艺"展开.晚清文人对妓女弹词的品评,多关注妓女的身份特征,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妓女文化.民国报人则通过报刊这种大众媒介,修正、重构、生产以及论斥女弹词的形象,以满足不同读者的娱乐需要.女弹词与听客的亲密互动,把普通的生产消费关系重新定义为性别关系,招致政府、传统行会组织的取缔与规范.  相似文献   

4.
霍小玉不是妓女,而是被封建贵族遗弃的贵族,是正逐步融入市民阶层的城市贵族;霍小玉的悲剧与社会与时代固然有关系,而直接和主要的责任还是在于李益个人,其所以负心,主要是缘于软弱和自私。小说的主题是在男女情感的视域下,探讨什么是"丈夫(男人)"和怎样去做"丈夫(男人)"的问题,旨在教谕文人士子们:女子本性柔弱、痴情而善良,为女子所倾心的文人才士务须珍视她们的爱,对她们的爱负责任,随意作践和伤害她们和她们的爱,到头来不仅害人也会害己。《霍小玉传》的思想价值,一是揭露了封建文人轻视和践踏妇女的罪恶,反映了封建时代一部分进步文人的自我反省和自我批判精神;二是揭示了"礼"与"情"的矛盾冲突,反映了礼教害人的残酷现实;三是揭示了市民阶层对现实社会的一定超越,反映了唐代市民思想解放的程度;四是揭示了封建社会对事实婚姻的漠视,反映了"始乱终弃"悲剧不断上演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5.
近代上海女性的身体移动空间范围和移动方式决定了女性摆脱传统封建文化约束的自由度。晚清小说家陆士谔的《十尾龟》对上海妓女的描绘显得独特而有新意。在上海这个流动性和开放性空间中,映捷的身体移动方式把上海妓女和家庭妇女勾连在一起,使她们对女性身体产生新的感知和体验,让她们认识到追求自身欲望的合理性和可能性。这种女性觉醒意识的出现离不开上海这个流动性空间。  相似文献   

6.
《海上花列传》真实地描述了上海十里洋场妓女恩客之间的爱恨纠葛,在金钱与欲望的徘徊和纠结中回归家庭是她们奢侈的愿望。坎坷曲折的从良之路是妓女们的共同命运,而她们被动的反抗、主动的进攻、痴憨的坚守表露出妓女们从良心态的多样性,同时将作者"无雷同"之约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7.
《海上花列传》诞生于十九世纪末的上海租界,以长三书寓为主要的书写对象,从花街柳巷这一特殊的公共领域入手,以此来观照西方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输入后对上海产生的影响。作者韩邦庆尝试用传统的叙事方式来书写他对一个新兴都市的认知与记忆,《海上花列传》的文本意义由此获得了多重性:既体现出新兴都市中的现代性因素的萌芽,又完成了对中国古典小说美学的一次回归,同时凸显了传统文人在面对现代文明对传统文化冲击时的彷徨和犹疑。  相似文献   

8.
古代朝鲜的妓女诗人是一个有别于以声色示人的妓女群体,她们在以汉诗的写作、吟诵为上层仕宦文人社交礼仪的社会里,以汉诗为工具,与当时处于主流社会的文人仕宦进行着交流,用诗歌诉说着她们的思念,期盼着对方的回应。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文化中心,看电影成为上海市民的重要娱乐方式.上海租界的特殊文化语境孕育和催生了张爱玲的电影情结并表现在她的丈学创作中.租界文化影响了张爱玲的电影评论、电影剧本创作及其小说创作.  相似文献   

10.
宋代是我国文化的鼎盛时期。在宋代妓女与宋代文人互动行为耻形成的妓女文学,包括由文人创作的发妓女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和由妓女本人创作的文学作品,丰富了宋词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元剧妓女戏文化背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妓业的繁盛、文人狎妓纳娼的生活态度以及蒙汉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对元剧妓女戏的创作产生深刻的影响。传统的儒家诗学精神被撕破,再加上科举的废止、文人的沦落使剧作家们背离传统的文化精神和人格理想,被迫以一种激愤、叛逆的心态在“倚红偎翠”的元代妓女戏中抒写心志,塑造了一批光彩夺目的鲜活妓女形象。  相似文献   

12.
妓女是处在社会最底层的一群人,是被社会所放逐的一群人,是处在道德之外的一群人。在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中,作者描述了不同阶层的妓女形象,不仅深入剖析了她们的形象特征;同时让我们看到,女性在男权文化下处于从属、服从、被控制、被建构的地位。女性人格并不独立,在父权和夫权的夹缝中艰难求生。莫泊桑不仅刻画出了一群自我丢失的妓女形象,而且还有一群敢于追求自我的女性,正是这为数不多的女性,她们试图通过主体间性,建构一个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3.
元代,基于种种原因,文人地位发生重大变化,沦落至社会底层。他们开始用与以往文人全然不同的体会和目光来描写身边的人与事。与他们同在社会底层的妓女因与他们接触频繁,更是成为他们主要的描写对象出现在元杂剧中。不过与以往不同的是,元代文人不再以赏玩的态度来描写他们,而是以平等的目光,体恤的态度来描写与她们的交往过程,将她们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来描写,为我们展现了元代以前不曾有的鲜活美丽、真实动人的妓女形象。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妓女从诞生之始就是艺术工作者,从事艺术、表演艺术是她们的主要职责,接受艺术教育在所难免,学习美术是她们所受教育的内容之一。明代青楼尤其重视对妓女美术才能的培养,这一时期的妓女不但普遍要学习书法、绘画,甚至普遍走出“闺阁”在山水中接受美育。她们的作品带有浓厚的男性文人作品以及时代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霍小玉不是妓女,而是被封建贵族遗弃的贵族,是正逐步融入市民阶层的城市贵族;霍小玉的悲剧与社会与时代固然有关系,而直接和主要的责任还是在于李益个人,其所以负心,主要是缘于软弱和自私。小说的主题是在男女情感的视域下,探讨什么是“丈夫(男人)“和怎样去做“丈夫(男人)“的问题,旨在教谕文人士子们:女子本性柔弱、痴情而善良,为女子所倾心的文人才士务须珍视她们的爱,对她们的爱负责任,随意作践和伤害她们和她们的爱,到头来不仅害人也会害己。《霍小玉传》的思想价值,一是揭露了封建文人轻视和践踏妇女的罪恶,反映了封建时代一部分进步文人的自我反省和自我批判精神;二是揭示了“礼“与“情“的矛盾冲突,反映了礼教害人的残酷现实;三是揭示了市民阶层对现实社会的一定超越,反映了唐代市民思想解放的程度;四是揭示了封建社会对事实婚姻的漠视,反映了“始乱终弃“悲剧不断上演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16.
"文房四宝"是中国书画艺术的传统工具,也是文化的载体,从历代文人学士对"文房四宝"的称颂可见一斑.自隋唐开科取士便形成士大夫文人阶层.在"人世"与"出世"之间,逐渐积淀出文人的雅逸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7.
鲁迅晚期杂文与上海生活经验有很大关联,上海这个特定的文化空间,不但提供给鲁迅观察社会世相的一扇窗口,同时也影响着杂文创作的思维方式与言说策略。鲁迅晚期杂文往往在都市文化与租界体验的文化语境之中展开,解剖国民劣根性在租界社会的变异,批判沪上文人对金钱物质的依赖,挖掘知识分子流氓人格在洋场文化中的发酵与扩大。鲁迅还通过剪贴与备考的方式,缩微出一个真实的言论环境,使得晚期杂文具有一种对话感与互动性。  相似文献   

18.
"三言"这部古代白话小说,对商人这个特定阶层可以说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在"三言"120篇小说中,写到商人和以商人为主人公的小说竟有五十多篇。小说描写了当时商人的社会生活背景,商人的经商活动和日常生活,以及他们的生活特色和道德观念,特别是细致而翔实地描写了中小商人的价值观念,塑造了丰满的商人形象,展现了商人多姿多彩的活动画面,不仅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商贾生活的渗透,另一方面也形象地总结了商人们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经商艺术。  相似文献   

19.
全银花 《考试周刊》2014,(61):17-18
妓女由于身份的特殊性,不受女德的限制,可以表现对于情爱的个体化诉求,她们在诗歌的创作方面取得的成就更显著。黄真伊是当中最出色的妓女诗人,她的诗歌大多是与处于主流文化的仕宦文人唱和而来的。本文从女性的立场、通过朝鲜朝妓女黄真伊的作品,分析她的诗歌中所体现出的纯爱与孤高。  相似文献   

20.
"三言二拍"成书于商品经济繁荣和城市规模迅速发展的明代中后期,它着眼于普通的市民阶层生活现状,描写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上至上层阶级官宦人家的小姐,下至广大普通市民阶层女性、商人妇以及底层的妓女,另外还有许多女中豪杰的侠女形象。在这些形象中,蕴含着女性追求爱情自由、人格平等以及独特的自我意识,体现了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和张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