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敖鲁古雅使鹿鄂温克族是生活在大兴安岭西北麓密林深处,以狩猎、使用和饲养驯鹿为生的少数民族群体,也是我国迄今唯一饲养驯鹿和保存"驯鹿文化"的民族。本文以敖鲁古雅使鹿鄂温克人的体育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从文化的角度分析敖鲁古雅使鹿鄂温克人的体育特点,为使鹿鄂温克的民族传统体育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达斡尔族乌钦、鄂伦春族、摩苏昆等少数民族说唱艺术,桦树皮制作技艺,以及蕴含狩猎农耕文化的萨满服饰,表现少数民族多彩生活的无调式民歌扎恩达勒,原生态乐器口胡以及民间舞鲁日格勒等,均已被列入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然而,有关专家赴东北地区三少民族(鄂温克、鄂伦春和达斡尔)聚居区调查后了解到,其文化遗产面临“人亡文灭”的境地。  相似文献   

3.
在《额尔古纳河右岸》中,迟子建借鄂温克民族最后一个酋长女人之口,讲述了鄂温克民族百年的盛衰史。小说在文化人类学视野的观照下,通过对鄂温克民族离开森林,最终开始了在山下的定居生活的描述,为一种民族文化的消亡唱出了一曲挽歌。  相似文献   

4.
我国一直以来十分重视源头艺术。由于鄂温克民族文化内涵复杂而且丰富,所以当仁不让的成为了我国北方民族文化内涵的剪影,鄂温克民族的萨满仪式以及艺术模式深刻而久远,研究鄂温克民族仪式的行为极具探索意义。  相似文献   

5.
驯鹿鄂温克人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以狩猎和驯鹿为最主要的生产生活方式。生产生活的一切都与狩猎和驯鹿息息相关,于是形成了森林特色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驯鹿鄂温克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活使他们有了自己独特的婚姻习俗。本文通过了解驯鹿鄂温克人传统婚姻习俗的传承以及婚姻习俗文化变迁情况进行了文化人类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鄂温克族人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黑龙江省讷河县和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是民族自称,意思是”住在大山林里的人们”。在北纬52度的大兴安岭原始森林里,至今仍有鄂温克人的脚印与炊烟,其定居点便是有”北极村”之称的敖鲁古雅鄂温克猎入村。  相似文献   

7.
鄂温克民族是一个古老又有特色的民族.鄂温克民族的起源可追溯到远古的石器时代.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这个民族的起源和文化进行了广泛研究,在学术界也出现了众说纷纭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鄂温克族服饰是华夏服饰艺术长廊中独具特色的一个艺术门类。它与地区文化、社会经济和生活方式浑然一体。伴随着鄂温克人生活的改善,汉族、蒙古族与鄂温克族的聚居,鄂温克人在生活习俗、思想观念和服饰文化方面都受到了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再加上工业化服饰制作行业的兴起,鄂温克族服饰文化的发展不断重复着交融与变革的矛盾和统一。特别是在瑟宾节的会场中,鄂温克族服饰特色的空间严重缺失。鄂温克族服饰民族意识的回归和鄂温克传统服饰文化的反观与重拾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哈穆尼堪鄂温克人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婚姻习俗。哈穆尼堪鄂温克人比较重视传统婚姻习俗,并传承保留至今。本文主要对哈穆尼堪鄂温克人的传统婚姻习俗和文化变迁进行了探析性研究,并对其传统婚姻习俗的存在价值和意义进行了概括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
格勒博士是我国培养的第一位文化人类学博士,也是我国第一位藏族博士。近年来,他在藏学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为促进本民族的进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我国各民族的团结作出了积极的贡献。1991年元月,他受到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表彰,并被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荣誉称号。在表彰大会上,江泽民总书记亲自为格勒颁奖。格勒博士现任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社会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相似文献   

11.
历史哲学在西方思想史上是一个起步较晚的学科,这门学科的快速发展与许多伟大的历史学家的努力探索是分不开的。斯宾格勒和汤因比就是其中的两位。他们立足全人类,对文明发展趋势等诸多问题做了积极探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从时间上看,汤因比的理论形成稍晚,并深受斯宾格勒影响,因而两人的理论体系有相通之处,但场因比的理论观点与斯宾格勒的观点又有着明显不同。本文试图对两者的理论作简要比较。斯宾格勒和汤因比的理论体系有许多相通之处。首先,两人都反对把民族国家作为独立的研究单位,反对欧洲中心论。斯宾格勒认为历…  相似文献   

12.
张广才 《教育评论》2014,(5):129-131
本文试图通过对鄂温克民族教育与文化环境等问题的剖析,找到民族文化保护之途径,从而为其他地区的文化保护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3.
《同学少年》2015,(3):54
<正>鄂温克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时间与季节有着自己独特的认识与划分。鄂温克人主要靠太阳和星星来计时。白天按"天刚亮""太阳出来""太阳到西南""太阳要落了"等来计时。冬天夜里主要观测星星而将夜分成"三星出来""三星偏西""三星要落"三段时间。狩猎地区的鄂温克人,把太阳正南时叫"找狍  相似文献   

14.
我国第一个藏族博士格勒既是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个藏族博士,也是我国第一个文化人类学博士研究生,其导师是著名人类学家梁钊韬教授。在做博士论文期间,格勒研读了藏、汉、英多种文字的大量文献材料,并用一年多的时间深入藏、汉、羌、彝、纳西等十多个民族地区进行实地考察,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在此基础上写出了约40万字的博士论文《论古代藏族与国内外各民族的历史文化关系》。论文答辩委员会的专家们认为:该论文是一部颇多创见并具有国际水平的专著,也是当今国内唯一以青藏高原文化  相似文献   

15.
《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中国当代著名女作家迟子建的代表作,英译本接受良好。这不仅归功于作者的精美文笔,还与英译者徐穆实的努力密不可分。本文基于译者主体性视角,通过对比分析原文和译作中的鄂温克民族文化,揭示译者的能动性、为我性和受动性在译文中的体现,说明译者主体性对鄂温克民族文化英译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额尔古纳河右岸》是迟子建关于鄂温克民族生活的近现代史诗,作家以动人的笔触揭示了鄂温克民族在大的时空背景下不断衰微的历史过程,悲剧的美学精神贯穿整部小说,主要表现为凄凉的个人命运、困顿的民族处境、沉重的叙事节奏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中国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也在加快自己的经济发展。如何利用自己的现有资源去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文章通过改革开放后内蒙古自治区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的经济发展历程来解析民族经济发展的道路的选择条件。  相似文献   

18.
乌热尔图是我国近年来颇有影响的一位青年作家,也是少数民族鄂温克族的第一个作家。他的短篇小说始终以广袤的原始森林为背景,描写生活于其中的鄂温克人,不遗余力地进行着鄂温克人民族品格的塑造。  相似文献   

19.
有关驯鹿鄂温克人的研究动态及其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驯鹿鄂温克人是鄂温克族中的独特群体,他们世代追随野生驯鹿生活在茂密的原始森林中,从未离开过森林,受外来语言文化影响不太大,因而较完整地保存着极其古老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其传统文化深厚而富有特色,所以对驯鹿鄂温克人的研究具有较高的价值。国内外学者十分重视对驯鹿鄂温克人的研究,本文就有关研究动态进行分析并阐述了其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它以独特的魅力屹立于世界文明之林,而文化与美术教育具有内在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作用。作为一名身处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美术教师,我在日常的教学中发现很少有涉及鄂温克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