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11册第三单元第61页“按比例分配”练习课。教学流程:一、揭示课题(板书:按比例分配练习)二、专项练习与基本练习根据下列提示说一段话。1.本班男生:女生=4:5。(学生说出:“男生占女生的几分之几”、“男生占全班的几分之几”等。) 2.一批电视机,卖出的与总数的比3:7。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58~59页例2、例3。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掌握这类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并能正确地用归一法、分数知识进行解答。2.提高学生分析、转化、探索能力。教学重点:理解用分数知识解决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答思路。教具准备:投影片、课件。教学过程:一、基础训练,沟通联系根据下面条件回答问题: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3倍。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几比几?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几比几?2.黑兔只数与白兔只数的比是2∶5。兔子的总只数可以看作几份?其中黑兔只数可以看作几…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第11册第三单元第61页《按比例分配》练习课。教学目标1.熟练地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观察、猜想、验证方法。3.培养探究意识、合作意识、搜集与分析信息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  相似文献   

4.
分数乘除应用题分“基本题”和“稍复杂的题”两种。“稍复杂的题”的解题基础与“基本题”相同,但数量关系比较复杂,主要是已知数量或要求数量的“对应分数”没有直接给出。因此在练习时,首先要做好有关的基础知识的复习整理工作,使学生掌握好解题的关键。1.找对应分数的练习某校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4/5:①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几分之几?(1/5)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三单元第61页“按比例分配”练习课。  相似文献   

6.
使用教材: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课本《数学》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第56页例1。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答。 (1)把1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5段,其中的2段占全长的几分之几? 3段占全长的几分之几? (2)甲数和乙数的比是4:5,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  相似文献   

7.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分数乘、除法简单应用题”复习。为了唤起学生的联想与记忆,我需要一组同学帮忙创设一个现实情境,并抛出一条信息,让学生根据这条信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我在五(6)班上课时,有意识地抽了5个男生、4个女生上台做小助手,接着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的数学问题:“女生占全班学生的几分之几?”“女生是男生的几分之几?”等等。自我感觉良好,教学目标达成。十分钟后我信心十足地走进五(7)班的教室,当我正搜索哪位学生上台时,一个学生说:“老师,按号码抽吧。”又有学生接着说:对!抽号码。”我灵机一动,计上心来,笑眯眯地说:学号是…  相似文献   

8.
关晓娜  何岩 《辽宁教育》2002,(12):56-58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52页例2、53页例3。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的调查、汇报、实践等学习活动,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特征和解题思路。2.能运用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学习的应用意识。3.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和良好态度。教学重点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教学难点如何把“几比几”转化成“求总数量的几分之几”去思考。教学关键弄清题意,理清数量关系。一、调查汇报、…  相似文献   

9.
一、通过梯级练习培养抽象和概括能力新授课的巩固练习要遵循以下思维规律 ,先出示基本题 ,让学生模仿一般的解题规律 ,巩固新知识 ;再出示稍有变化的习题 ,让学生摆脱模仿 ,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 ,合理安排一些同类事物的的综合练习题和富有思考性的习题。例如 :在教分数乘法应用题时 ,先让学生练习直接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再练稍复杂的应用题。1五年级有男生 30 0人 ,女生比男生多 15,女生比男生多多少人 ?2五年级有男生 30 0人 ,女生比男生多 15,女生有多少人 ?3五年级女生比男生多 60人 ,女生比男生多 15,女生有多少人 ?通过这几个…  相似文献   

10.
1.变换练习。主要有语言变换和图形变换两种。2.联想练习。如“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联想到“男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几分之几?”等。通过这一联想,学生对“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个之几”的应用题有较深刻的认识。3.重点练习。教材中,大部分知识前后联系非常紧密,有很多新的知识可用旧知识来学习。练习设计时,教师抓住知识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作为重点让学生练习,可以突破难点,突出重点。4.对比练习。许多习题叙述、结构形式相似,学生由于概念不清而发生混淆。…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第十一册第58~59页例2、例3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认识“按比例分配”的结构特点、解题思路,能正确解答这类应用题。2.通过合作探究、运用知识的过程,培养合情合理分析问题、灵活巧妙处理问题的能力。3.体会“按比例分配”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善  相似文献   

12.
说教材   说课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 61页“按比例分配”中的例 2、例 3。   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按比例分配问题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是比的意义、比和分数的关系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学好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加深理解比的意义,沟通比和分数的联系,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教学目标: 1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方法,能够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2培养学生自学、观察、比较、分析、概括…  相似文献   

13.
活动式练习。将练习的内容设计成一个个活动,学生在活动中既学知识,又长能力。如教圆周长计算时,先要学生测量校园里花坛的直径、木桩的直径,估算它们的周长。然后,再回到教室学习圆周长公式。学生在这一测量活动中,增强了学习数学公式的信心。  变式练习。许多数学题,可以从不同方面理解,认识同一知识的变通性,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好某一内容。如已知男生是女生的,学生可以由这个数据,说出“男生是全班的几分之几,女生是男生的几分之几”等问题。这样学生就能较完整地理解如何用分数来表示两数之间的关系。   …  相似文献   

14.
a:b:c≠a÷b÷c     
六年制统编教材第十二册,在比例分配一节中,只出现了连比(整数比)这种形式,并没有出现连比这个名称。教学时只要求学生了解这种形式的含义就可以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小学数学系列练习》第33页第3题中,把0.5∶2∶1/4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有的学生做法是:0.5∶2∶1/4=0.5 2 1/4  相似文献   

15.
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比较抽象,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如何攻破这个难点呢?本人认为,在练习时,采取分层练习,各个击破的方法,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此略举几例.一、条件形式的变换的专项练习1、甲数是乙数的1(1/4)倍,乙数是甲数的( )%.2.男生人数的3/4与女生人数的2/5相等.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 ).3、8本练习本的价钱和6支铅笔的价钱相同,每本练习本的价钱是每支铅笔的()/().4、快车速度比慢车快20%,慢车速度比快车慢( )%.通过这组练习,使学生根据解题需要随机变换条件的形式.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知识能力的获得来自于数学活动。练习能够使学生灵活运用学习到的知识,将知识转化、扩充,并在知识的运用中培养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工程问题”应用题之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1.加工一批零件,由一个人单独做,甲要12小时,乙要10小时,丙要15小时。2.小组讨论,看能补充多少个问题。通过讨论,学生补充的问题:(1)甲、乙、丙单独做,每小时各做几分之几?(2)甲、乙(或甲、丙,或乙、丙)两人合做,1小时能做几分之几?(3)如果甲、乙、丙合做,1小时能做几分之几?(4)如果甲、乙先干2小时,剩下由丙独做,还要几小时?这样的练习既有利于…  相似文献   

17.
复习分数、比和比例后,我喜欢按知识纵的系统安排练习,可效果一直不佳。后来,我根据知识间横的联系与迁移规律,以按比例分配问题为中心,组织一题多解的综合练习课,学生兴致很高,效果明显好转。首先,让学生讲同一个比的多种含义。教师出示“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面积比是5:3”,问:这个比的意思是什么?(粮食作物面积占5份,经济作物面积占3份。)还可用分数去理解吗?(还可说粮食作物面积是经济作面积的5/3,即1(2/3)倍;或经济作物面积是粮食作物面  相似文献   

18.
一、练习十二的编排意图练习十二是配合学习“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减法应用题”而编排的,目的是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这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练习十二共17道题,可分为三部分:第1~3题是配合教学例8编排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第4~11题是配合例9、例10的数学编排的“求一个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六年制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百分数的应用例3”。教学过程:一、应用已学知识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师:我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我们班男、女生各有多少人?生:(齐答)男生30人,女生24人。用多媒体展示全班学生在认真学习的镜头,凸现男生30人,女生24人。师:请大家用学过的知识对这组数量进行比较,看哪一组比较的方法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交流。)生1:30-24=6(人)表示男生比女生多6人,也表示女生比男生少6人。生2:30÷24=54表示男生相当于女生的54。24÷30=45表示女生占男生的45。师:很好!同学们还有其他比较方法吗?生3:30∶24=5…  相似文献   

20.
一、教学内容:六年制第十二册56页。二、教学目标1.认识按比例分配的意义。2.能正确区分按比例分配与平均分配的实际意义与计算方法。3.掌握按比例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方法,熟练地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4.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计算、验算习惯。三、教学过程设计(一)基本训练,铺垫引入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