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博元 《钓鱼》2012,(24):56-57
赤眼鳟其实不是鳟,它是鲤科鱼类。学名为(Spualiobarbus Curriculus),也叫赤眼鲮、红眼鱼、红眼棒、红眼睁子、野草鱼、醉角眼、红眼鳟、红眼鲮、红眼草鱼、红眼马郎、马浪等。隶属于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赤眼鳟体长,略呈圆筒状,腹圆,后端稍侧扁。头圆锥形,口内有齿,通体为金黄色。外形酷似草鱼,仅眼睛的上半部具红色斑而得名。腹部银白或浅黄,体侧及背部每个鳞片后缘有黑斑,背鳍深灰色,尾鳍后缘黑色,其他各鳍透明。赤眼鳟喜栖居于江河流速较缓的水域和湖泊,海水上涨时进入小河中,生殖期集群活动。目前已知我国除青藏高原外,各大小江河及湖泊均产。国外可见于朝鲜半岛及越南。国内以广东省的赤眼鳟数量最多。珠江流域水系中,赤眼鳟属于分布密度很大的鱼种,甚至活动范围扩展至珠海。珠海  相似文献   

2.
庞在虎 《钓鱼》2005,(22):43-43
生活习性和分部地区 赤眼鳟,俗称红眼鳟、赤眼鲮、红眼鱼、红眼睁子、野草鱼、红眼草鱼、红眼马郎、马浪等。它体长腹圆,呈长筒形,一般体长相当于体高的五倍的长度左右。身体的色彩、背部和两侧呈深灰色,腹部为银白色,背鳍和尾鳍为深灰色,腹鳍和臀鳍为灰白色。眼睛的大小属中等,近吻端的上方有一显著的红斑,因而俗名称红眼鳟。又由于形态似草鱼状,故俗名亦称野草鱼,最大个体3千克。  相似文献   

3.
王敏 《中国钓鱼》2005,(12):16-17
赤眼鳟,俗称红眼鳟、赤眼鲮、红眼鱼、红眼睁子、野草鱼、红眼草鱼、红眼马郎、马浪等。它体长腹圆。呈长简形,一般体长相当于体高的五倍左右。身体的色彩:背部和两侧呈深灰色,腹部为银白色,背鳍和尾鳍为深灰色,腹鳍和臀鳍为灰白色。最大个体3千克。  相似文献   

4.
彦文  丛明 《中国钓鱼》2023,(9):33-34
<正>马口鱼俗称花杈鱼、宽口、跑鱼等,是一种小型淡水鱼,长15厘米左右。马口鱼大多生活在溪流、江河、湖泊和水库的中上层水域。这种鱼喜欢群聚群游,以小鱼、幼鱼和水生昆虫为食,吃食凶猛。马口鱼在我国分布广泛,从东北的松花江、嫩江流域到黄河的中下游及珠江水系均有它们活动的身影。  相似文献   

5.
左江钓黄颡     
黄颡鱼是一种体型小,喜阴怕光的肉食性鱼类。黄颡鱼分布地域广,在我国大江南北的各个大小河流、湖泊水库都能发现它的影子,且该鱼类喜荤贪食,容易上钩。  相似文献   

6.
条属于淡水型野生鱼类,鲤科,又名参子鱼、小白鱼、青背等。常见的条有普通条和贝氏条两种。普通条个体较大,最大体长有24厘米,贝氏条个体较小,最大体长13厘米。条头小,吻部无触须,体颀长侧扁细鳞,银白色。背鳍前缘有光滑的硬刺,脊背呈灰青色,尾鳍深叉状。该鱼泳速快,喜集群游于浅水区(2米左右)的中、上层。条的野生资源十分丰富。在我国分布广、数量多、繁殖快,全国各地的江河、湖泊、野塘及溪流等水域,都能见到它们的踪迹。条系浮游性鱼类、喜阳光、喜风浪、喜逆流而上,常常游弋在水面上,不时跃出水面捕食贴近水面飞行的蚊子…  相似文献   

7.
圆口铜鱼——为鲤科鱼句亚科鱼类。其体长,呈棒状,头后背则显著隆起,头小较宽,上下稍扁平。口下位较宽呈半圆形。吻钝圆而突出。有颌须一对,末端可触及腮盖后缘。背鳍无硬刺,位于背部的最高处。胸鳍发达尾鳍叉形。因该鱼体侧具有鲜明的黄铜色金属光泽,从而得俗名“铜鱼”、“麻花鱼”,我国北方又有人习称“燕子鱼”。圆口铜鱼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长江中上游地区以及金沙江、岷江、乌江等支流。它通常栖息在水流湍急江河底层,喜集群活动。圆口铜鱼为杂食性鱼类,主要摄食水体中的软体动物,水生昆虫,高等水生植物的碎片和流入江河中的植物类残渣和…  相似文献   

8.
赤眼鳟     
王长工 《钓鱼》2014,(9):15-15
赤眼鳟俗称“红眼鱼”“野草鱼”。淡水可钓鱼种之一,鲤科,雅罗鱼亚科,赤眼鳟属。体前部圆筒形,后部侧扁,成鱼长约30厘米,重500克左右。银灰色,鳞片后缘具一小黑斑,眼上缘为红色,故而得名“红眼色”。头平扁,吻钝,须细短,一般为两对。鳍无硬刺,尾鳍叉形。外形有点类似草鱼,故又名“野草仇”。  相似文献   

9.
拉饵钓鳑鲏     
荣荣 《钓鱼》2006,(11)
习性:鳑鲏鱼头小,体侧扁,短而高,卵圆形,体高为体长的五分之二。雌雄鱼在体色上有着明显的区别,雄鱼的尾鳍和臀鳍具有小黑斑点,而雌鱼不甚明显或者没有,鳑鲏中最大的个体为6 ̄8厘米,但大者也不过体长10厘米多一点,重量为40 ̄70克,为小型鱼类。此鱼是一种广谱性鱼类,我国各大水系的附属水体及湖泊,小河中均有分布,特别在有河蚌生活的水体中,都有它的活动踪迹,它喜栖息于缓流和泥质的水域,在水草丛中多见。当水温升高时,在浅水中可见到它,以高等植物的叶片、藻类为主要食饵,较大个体的鳑鲏鱼也食摇蚊幼虫等动物饵料,甚至捕食小型鱼类的幼鱼。…  相似文献   

10.
蔡孝良 《钓鱼》2005,(22):37-37
虾虎鱼主要品种为黄鳍剌虾虎鱼,俗称大头鱼光鱼、又称痴鱼、扔头、逛鱼等。该鱼头大,体较细长,前部呈圆筒状,后部略侧扁,体棕灰色,腹面白色,一般体长15厘米,最大个体体长可达30厘米,重400克左右。该鱼分布很广,普遍存在于我国东南、黄海、渤海四大海域,为暖温性的近底层鱼类,滩钓、矶钓、船钓均可,但钓起来最为惬意的是在养虾池内钓,(以下简称为虾池)现将有:关虾池钓虾虎的技术性问题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其实翘嘴鲐分布特别广,在我国黑龙江、辽河、黄河、长江、钱塘江、闽江、珠江等水系的干、支流及其附属湖泊中都有分布。它们平时多生活在流水及大水体的中上层,游泳迅速,善跳跃。以小鱼为食,是一种凶猛性鱼类。雌鱼3龄达性成熟,雄鱼2龄即达成熟,亲鱼于6~8月在水流缓慢的河湾或湖泊浅水区集群进行繁殖活动。产卵后大多进入湖泊摄食或在江湾缓流区肥育。幼鱼喜栖息于湖泊近岸水域和江河水流较缓的沿  相似文献   

12.
垂钓黄颡鱼格外有趣,其肉鲜嫩甜滑,十分好吃,是饭店、酒家看好的菜肴。黄颡鱼属小型鱼类,鱼背鳍有硬刺,其背呈橄榄绿色,体侧和腹面淡黄色。古人记载该鱼:“燕头鱼身,鳍硬身色黄,奋力能飞跃。”该鱼分布于珠江、长江、黄河、黑龙江等诸多水系的江河、水库、湖泊、大山塘等。黄颡属底层鱼类,喜欢生活在缓流、幽静、有腐植物、淤泥多、有水草的水域中。该鱼白天喜欢栖息在水底凹坑、洞穴、水草丛中。傍晚、夜间,积极游窜寻食。黄颡鱼既食小鱼、小虾、昆虫、蚯蚓、螺肉、柴虫、蚌肉、羊肉丁、蜂蛹、牛肉丁等,也食水生植物、野果等。…  相似文献   

13.
苏群 《钓鱼》2011,(22):30-31
船丁子鱼是一种生长较迅速、耐寒性较强的淡水底栖小型鱼种,其种群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旳大小江河等自然水体,是被众钓手所熟悉、在野钓中上钩率较高的杂食性鱼类。在东北地区,野钓船丁子鱼的最佳时节是在时令进入仲秋之后,当深山区的气温开始趋冷,一日日渐向浅山区移动。当江河的上游开始飘浮树叶儿时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的15种国家重点保护鱼类中,只有黄唇鱼和克氏海马鱼是纯海洋鱼类。 黄唇鱼是鲈形目、石首鱼科、黄唇鱼属的鱼类,该属有3种鱼,我国只产黄唇鱼一种。黄唇鱼体延大,侧扁,尾柄细长,吻尖钝,口中等大,斜裂,无须,体被栉鳞(头前半部为圆鳞),外形略似黄花鱼(小黄鱼),尾鳍尖长。黄唇鱼主要分布于台湾海峡、东海南部及南海沿岸,是近海大型底层鱼类,幼鱼喜栖息于沿岸及河口附近。它主要摄食虾、蟹及小型鱼类,生长快,一般体长在1~1.5米,重15~30千克,大者可达50千克。其肉可供食用,鳔为上等滋补品。近年来,…  相似文献   

15.
鱼类图谱     
乌鳢Ophiocephalus argus(Cantor)。俗名黑鱼、鱼、财鱼、蛇头鱼。体长,呈棒状,背鳍和臀鳍基较长,两具锐齿,喜栖息干混浊的水域。底层鱼。有辅助呼吸器。为猛的肉食性鱼类。成鱼善伏袭取食鲴、鳑(?)、泥鳅、虾、水昆中及其幼虫及其幼虫和甲壳类。二冬龄性成熟。产卵期下旬-8月初,产卵场多在池沼河边水草丛生或有芦苇的浅滩。由亲鱼衔植物碎片筑巢并保护卵和仔鱼。生长较快,大个体达5公斤左右。生活力强,能直接呼吸空气,离水甚久不死亡。肉味鲜美,是一种很有价值的食用和养殖鱼类。目南方各省已进行人工养殖,在混养中一般家鱼种的体长要大鸟鱼种的一倍以上,免被吞食。分布于我国东部。  相似文献   

16.
王建防 《钓鱼》2004,(8):30-30
鱼的品种不同,生活习性也不同。了解鱼的生活习性,就在掌握它们的觅食特征、栖息地点、回游路线、产卵时间以及喜好等。鲤鱼遍布我国江河、湖泊、池塘和水库、为淡水大型鱼种之一,也是钓鱼人经常打交道的鱼类。鲤鱼的生活习性同其它鱼种既有共  相似文献   

17.
鱼类图谱     
赤眼鳟 Squaliobarbus curriculus (Richardson),俗名红眼鱼、醉角眼、马郎棒。体长圆筒形,稍侧扁。眼上半部有一块红斑。为中下层鱼类。有较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在江、河、湖、水库中均能生活。平时分散活动,生殖期集群活动。由于鱼体小,一般栖息于水流缓慢水域,在深水层少见。杂食性,主食矽藻、颤藻、水绵和水生高等植物,以及淡水壳菜、小鱼、鱼卵和水生昆虫等。一般2冬龄性成熟。产卵期为6~7月。产卵场在小河或大河沿岸有水草的河段或沙滩处。卵略呈绿色,沉性。生长较慢,最大体重达2公斤左右。此鱼味鲜美,为普通食用经济鱼类。分布于中国大陆东部到朝鲜西部。为养殖对象之一。  相似文献   

18.
钱邦伦 《钓鱼》2013,(19):28-29
度过炎热的夏季,终于迎来了凉爽的秋季,盼来了第二个垂钓的黄金季节,同时也是广大垂钓爱好者在水库、湖泊垂钓鳊花(鳊鱼)的大好时机。鳊鱼属中小型、以草食为主的杂食性鱼类,上钩的成鱼一般重0.5~1千克,也有2~3千克的,分布于祖国南北各地的江河、湖泊、水库中,是钓友主攻的对象鱼。但秋季是气温多变的季节:初秋骄阳似火,伸秋凉爽宜人,深秋冷风阵阵。气温、水温的不同,直接影响鳊鱼的活动和觅食,也左右着钓鱼人的垂钓方法和收获。所以,整个秋季我们必须注意温度变化,以变应变,方能钓出佳绩。  相似文献   

19.
何川 《中国钓鱼》2006,(5):40-41
在我国大型淡水鱼类介绍中,曾经谈到过凶猛的鱤鱼,这个水中霸王生活在水体的中、上层,横冲直闯,贪食难捕,成为令渔民们头疼的“凶顽”,也是广大钓友们勇于挑战的对手。可能很多朋友不知道,它还有一个生活在江河或湖泊中、下层的“弟兄”——鯮鱼!这个大家伙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部平原地区的长江、闽江和珠江等水系。因为主要在水下活动,隐蔽性强,难以发现,一旦闯入经济鱼养殖水域,它的破坏作用经常比鱤鱼还要厉害。  相似文献   

20.
陈炜  冯恩慧 《垂钓》2001,(2):11-13
鲫鱼为广布、广适性鱼类,遍及亚洲东部除青藏高原外的寒温带至亚热带的江河、湖泊、水库、池塘、稻田和水渠等水体,是冬春垂钓的主要对象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