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妙文千改     
文章是写出来的,但又常听人说:“文章是改出来的。”是什么意思呢?这是强调修改文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客观事物是十分曲折复杂的。必须反复研究,反复认识,才能反映恰当。修改文章实际上是对客观事物再研究再认识的过程,它能够提高文章的准确性。周恩来说过:“伟大的政治家、艺术家对自己作品的修改工作都是非常严肃的。”鲁迅先生曾说:“写完后至少要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他本人就是这样做的。他的散文《藤野先生》,修改的地方就有一百六十多处。清代曹雪芹写作《红楼梦…  相似文献   

2.
以著名教学家、敬爱的苏步青教授的名字命名的“苏步青数学教育奖”(以下简称“苏奖”),是表彰中学数学教育工作者的一项全国性的大奖,至今已经举办八届17年,在全国中学数学教育界乃至全国中学教育界的影响越来越大.至今,“苏奖”获得者已达240余人,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成为中学数学教育界的名师或学科带头人,在中学数学教育与研究申做出了杰出贡献.为使广大中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更多了解“苏奖”,分享“苏奖”获得者取得的各方面有效成果,本刊得到“苏奖”理事会和秘书处的支持,决定从本期起陆续精选刊登有关“苏奖”和苏老的报道和介绍文章,发表“苏奖”获奖者们有各自特色的成果文章.欢迎读者踊跃提出自己的意见,反映教师们的需求.欢迎“苏奖”获得者撰写反映自己特色和经验的文章.本刊将和“苏奖”获得者共同努力,满足大家的愿望.  相似文献   

3.
为自己竖起大拇指“为自己竖起大拇指”这个作文试题一经公开,得到了多方面的赞赏。学生的普遍反映是作文不难,每个考生都觉得自己有合适的内容可写,有相应的感情可以抒发。因为题目实际上是一个“赞赏自我”的动作,“竖起大拇指”本身就是“第一”和“了不起”的意思,引申一下,也可以是“骄傲”和“自豪”。一个孩子或许不见得有“第一”的经历,但感到自己了不起,或自豪、或骄傲,这样的经历还是会有的。卷子改下来,除了个别同学审题上出现问题之外,大部分都能顺利完篇,文章能做到有中心,内容也符合中心的需要,但优秀的作文确…  相似文献   

4.
作文的训练,简而言之,就是教会学生写文章。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古人也有“言为心声”,“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应为事而作”这样的言论,这就是说文章是反映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和看法的,是表达自己态度和情感的,是为现实生活服务的。学生写文章也不例外。因此,对已有一定文字基础和初步写作能力的初中学生进行科学严格的训练,使他们能写出观点鲜明、情感饱满、真实生动地反映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文章,是初中阶段作文训练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首先要训练学生取材聚事的能…  相似文献   

5.
文章与生活的特殊关系,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与生活相沟通。这是语文最突出的个性。只有引导学生把文章写的内容与文章取材的“生活原型”相对照。才能读懂、读通。而指导学生“写文”,则必须引导他们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学习范文作者反映生活的力式,去反映自己熟  相似文献   

6.
物我交融     
“物我交融”是借物写人的一种技法,用这种笔法写出来的文章,既是在写“物”,也是在写“我”——这里的“我”是作者自己。人们在生活中往往能想到、谈到、看到、遇到能触动自己情怀的事物。在这种事物面前,人们可能会联想到自己的身世、自己的经历、自己的遭遇、自己的成长等等。于是有的人就会把这种联想化作文章——巧妙地把自己与引起自己联想的“物”放在一起来写。学写“物我交融”的文章,可以学习它“转换”的笔法。这种笔法的特点是:先写物,然后写自己也成了此“物”。“物”在文中进行了由实到虚、由物到人的转换,作者的经…  相似文献   

7.
朱斌 《广东教育》2005,(7):49-50
今年广东高考作文话题为“纪念”,尽管难度不大,但50分以上的作文不足7%.真正好的文章属于“凤毛麟角”。反映出来的问题:一是考生喜欢追求华丽辞藻,比如写上一大段排比句,却内容空洞;二是考前准备大量古人故事材料,拼命往题目上套,追求宏大叙事,而缺乏自己对生活的真切感受,结构松散,缺乏真情实感。语文科评卷组组长柯汉琳教授认为,考生作文反映出一种华而不实的文风,也反映了中学作文教学忽视了基本功训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都说人的形象是。“三分长七分装。”其实文章亦是如此:“三分文章七分改”。可见要写好作文,“改”非常重要。“改”包括别人改和自己改.但主要是自己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训练也有要求,对高年级提出:“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流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数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文章自古无凭据,唯愿朱衣暗点头。”其实,这句话也有形无形地反映着考生对考场作文评分的一些看法和“希望”,谁不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够得到阅卷老师的认可?谁不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够给阅卷老师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究竟怎样才能在考场上写出令自己和阅卷老师都满意的作文呢?我相信,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你可以用绚丽多姿的语言感染读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反映论与心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我国,所有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写的心理学著作中,开宗明义,总是把“心理”定义为“脑的机能、客观现实的反映”,或“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这就是说,辩证唯物主义心理学把反映论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石和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1.
眼习作要求演以“我的自画像”为题,写出自己的特点来。要求含蓄、幽默、富有个性。眼名师点拨演这是一篇自己给自己“画像”的文章。“自画像”的素材很多:可以通过叙述自己的外貌、嗜好、特长、生活经历、思想变化等来反映自己的特点,也可以通过自己与社会、与亲朋好友交际的  相似文献   

12.
作文的批改可以这样一试。学生作文之前可先准备好几篇范文,可以是名家之作,报刊上的文章,更可以是教师自己“下水”的习作,而学生最喜欢教师自己“下水”之作。学生写作时,范文可不露面,让学生自己先开动“机器”,自己动脑筋写。作文本收上来以后,选择几本有代表性的作文进行一番评讲,再将教师自己所写所选的文章读两篇,让同学们自己回味文章的得失优劣。  相似文献   

13.
书本的恩惠     
罗小平  胡名 《学子》2004,(8):47-47
作者是益阳市二中学生。文章以时间为线,从童年时对童话的喜欢,小学时对诗词的感悟,写到进入中学后对文学作品的思考,较为全面地反映出了作者由“读”、“背”到“思”的成长过程,脉络十分清晰。叙写自己读书经历时,名言警句信手拈来,诗词歌赋自然引用,充分展现小作者丰富的知识与不同凡响的写作功力。  相似文献   

14.
小学生作文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和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根据它的特点,小学生作文首先是要帮助学生解决文章的内容问题。即“写些什么。”这就如同一个产品制造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原材料的质量一样,要写好一篇文章,就必须尽可能深入了解反映的对象,尽可能多的占有材料。  相似文献   

15.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会活泼地流个不歇。”这段话精辟地阐明了作文的源泉是生活。叶圣陶还说:“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作文要写自己的事,反映自己的生活,反映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也说:“文章不应是硬做出来的,而应该像汩汩的清泉从心坎里流出来。”这心坎里的清泉来自何方?就来自五光十色的生活,来自从生活中汲取材料的本领。  相似文献   

16.
“红”、“绿”色系词组在唐宋词中大量出现.词人借鉴绘画的点染手法,抒写自己的恋情、忧患意识.达到了物、情、意妙合无痕的审美境界。文章就“红”“绿”系词组在唐宋婉约词中的内涵以及所反映的唐宋文人的女性审美意识,作一个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黎加厚 《上海教育》2006,(8A):11-12
让教师述说自己的故事 教育叙事是从学叙事迁移到教育研究领域来的一种方法。所谓“叙事”(narrative),就是叙述故事。在西方的叙事学(narratology)定义中,是指对“述说”的研究,一般是指学、电影等艺术作品的研究。在教育领域,叙事用来描述教育教学活动的事实、经验、资料数据、过程等,反映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在人类的日常生活领域,“叙事”反映的是人们对自己生活事件相关的认知结构,使人更好地理解自己周围的世界。因此,从人类认知和学习的角度看,“叙事”本身就是一个大教育。  相似文献   

18.
韩东 《现代语文》2002,(12):37-42
3犤命题特点犦所谓“社科类”文章,是指研究和反映各种社会现象的文章,包括经济学、教育学、历史学、文化学、语言学、文学、美学等学科的文章。所谓“科技类”文章,是指研究和反映自然科学及技术方面的文章。内容主要是反映近年的现代高新技术、自然科学研究方面的科研成果及其他自然科学方面的内容。社科文和科技文,在高考命题中属轮考内容,在第一卷中考查,用客观题的形式,共占12分。纵观近年的题目,两类文章在考查的能力点上,表现出如下特点:1、理解词语在句中的含义。包括理解指代性词语和短语在句中指代的具体内容,理解…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同志在写作理论方面怍丁广泛深入的探究,对文章及写作现象的车质作过深刻的揭示和表述。他明确指出“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本文认为,只有深入社会生活中认真观察体验,才能获得可靠的材料:只有在正确思想指导下,通过分析,才能把握反映对象的本质,写出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文章。  相似文献   

20.
作为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师,首先应该用发展的目光来看现在的时代,创造性地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语文教育本来就源自于生活,是生活的反映,我们应该清楚准确地认识到,以前如死水一潭的“灌注式”语文教学的弊端——肢解文章的分析、纯知识的训练、纯技巧技能的强化、一切为了考试的“应试教育”,对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极为不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