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容闳与留美幼童这个重大事件所处时代及事件性质所具有的标志性来看,从解剖一个时代社会横断面的历史研究方法和留美幼童在中国留学史中所表现出的先锋、示范作用来看,容闳和留美幼童的足迹是值得我们努力追寻的。有关容闳与留美幼童历史的研究,十余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发现了不少值得探索的新课题。对容闳与留美幼童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都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相似文献   

2.
明媚 《留学生》2011,(2):20-21
2010年年末,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和珠海市委宣传部等部门联合主办了“纪念容闳留美教育计划启动140周年暨容闳与留美幼童后裔联谊会”活动。借此机缘。本刊记者采访了几位留美幼童后裔。并发表在上期“专题”栏目。此文为上期续篇。  相似文献   

3.
宋小勤 《文教资料》2006,(25):66-67
留美幼童被撤回,既有封建守旧势力的破坏,更重要的是中西文化在碰撞过程中产生的矛盾与冲突。在此背景下,容闳和留美幼童同陈兰彬、吴子登等人发生了一系列冲突,最终导致了留美幼童中途被撤回。  相似文献   

4.
《教师博览》2009,(5):24-25
009年是中美建交三十周年。追本溯源,中美两国之间的友好交往始于1872年的大清幼童留美。这背后,凝聚着一个珠海人——容闳毕生的心血。容闳和他倡导的幼童留美,及其在美国首设“中国文化讲座”和中文图书馆,为中西文化交流架起了一座桥梁,在中美关系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容闳作为近代赴美留学的第一个中国幼童,拉开了中美教育交流的序幕。容闳学成回国后于1872年起组织120名幼童留学美国,是近代中国官派留学的先声,直接影响了1908年开始的庚款留美运动。晚清幼童出洋肄业的破产,是中学与西学冲突的真实反映,与美国国会的排华阴谋有一定的关联,也影射出容闳尴尬的边缘人角色。  相似文献   

6.
容闳受过全面系统的西学教育,是一个典型的"西化"人物;可他仍然是爱国的,有一颗赤诚的中国心.容闳在晚清中国社会是一个"边缘人"的角色,处境颇为尴尬,这也成为"幼童留美"夭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2010年11月16日至19日,由欧美同学会、中共珠海市委宣传部、澳门基金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纪念容闳教育计划启动140周年暨容闳与留美幼童后裔联谊会"在广东省珠海市隆重召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近代留美第一人、耶鲁毕业生容闳的推动下,1872~1875年,大清政府每年遴选30名少年赴美留学,4年共派出120名,是为中国最早的官派留学生。留学幼童精进好学,努力接受西学教育,但在国内和驻洋肄业局顽固派的干扰之下,1881年6月2日,清廷下令撤回留美幼童。其实,幼童留美计划从实施的那一天起就出现了不和谐音。  相似文献   

9.
晚清公派幼童留美计划酝酿于江苏,江苏给予留学计划设计者容闳荣誉与声望,构造了留学计划与权利结合的桥梁。江苏给予留学计划新的信息,使之从模糊的构想变为清晰的计划。晚清幼童留美计划起步于江苏,预备学校建于此,主要经费源于此,众多幼童来于此,江苏成为留学计划的实施基地。晚清幼童留美计划之所以选择江苏,是因为其地缘上的区位优势、经济优势、文化优势提供了留学计划必需的阳光、雨露和营养。  相似文献   

10.
百年接力留学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健 《科技文萃》2004,(8):136-137
中国近代留学潮经历了130多年的历史,从晚清到20世纪末已有过10代留学生. 第一代官派留学生是120名12-15岁的留美幼童.由早期留美的容闳提议,经曾国藩、李鸿章奏请慈禧批准后从全国选招的,1872年至1875年分四批赴美.不久,有人剪掉了辫子,改长袍马褂为西装,见师长羞于跪叩,还有人随房东去基督教堂.选带幼童出洋的清朝官员认为学生离经叛道,1881年奏请慈禧批准,将全部幼童遣送回国.第一次留学计划遂告失败.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留学教育肇始于容闳所倡导的留美幼童的派遣,其后派遣学生留欧,至清末又出现留学日本潮.容闳的故乡今珠海地区是中国留学教育的主要发祥地,它对中国留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贡献殊多.近代中国是一个不断遭到列强侵略的国家,近代中国文化的发展与整合在面向世界、学习西方的同时,一直怀有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诉求.近代中国留学教育和留学文化作为近代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内涵和突出表征,始终显现出开放性和民族性兼具的特色.而容闳和被称为"容闳的'美国人'的"留美幼童们,他们回国后输入"西洋之学术","介绍西方科技到中国",为"中国追求现代化"和"复兴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这实际是中国留学教育和留学文化所具特色的人格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容闳的尴尬地位与中国幼童驻美肄业局的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留美幼童的命运充满了时代的悲剧色彩.而作为他们前辈和引路人的容闳,其在中国政界的地位也十分尴尬——既要做实际工作,又不能主持大局、所以,当清廷决意撤销肄业局时,无论蓉闳做出多么大的努力,也挽救不了中国驻美肄业局中途夭折的命运。而李鸿章在任用容闳问题上的一波三折,反映了洋务派官僚中坚人物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困窘与作为。  相似文献   

13.
李雪 《留学生》2011,(2):23-23
蔡绍基(1859-1933年)广东中山人。1872年作为第一批留美幼童抵美,先后入读哈德富小学、哈德富高中,并考入耶鲁大学,1881年奉诏回国。他是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大学——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创办人。  相似文献   

14.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 ,被称为中国留学生之父的容闳 ,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笔者在课堂教学中 ,在向学生讲述这一重要内容时 ,深感学生对这一历史人物的浓厚兴趣。在改革开放日趋深化的今天 ,学生在课堂上提问不断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他们向往了解容闳的传奇经历 ,容闳派遣中国留学幼童赴美深造的历史背景 ,当年留学生运动的规模及其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功绩。我在备课过程中 ,查阅了大量关于容闳的资料 ,发现关于他个人的研究专著不下 2 0种 ,至于单篇论文更是不胜枚举。容闳的一生业绩斐然 ,特别是他创议并派遣中国幼童分四批赴美国留学的壮…  相似文献   

15.
作为被清政府选送的第二批留美幼童官费生,唐国安初入新不列颠中学,后考取耶鲁大学,接受了国外新学思想的熏陶。也正因为有此经历,使他为我国早期留学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被誉为“容闳第二”。190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退还部分庚子赔款,资助中国派出留学生”的议案,并与清政府制定了实施办法,其中一条就是创设清华学堂,作为中国学生赴美前的预科学校。1909年,  相似文献   

16.
容闳是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先驱,尤其是在官办留美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将容闳爱国维新思想的发展及当时的时代背景联系起来进行研究,阐述容闳"教育计划"的在官办留美教育的形成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洪海 《神州学人》2006,(10):32-33
中国近代乡村教育是学术界关注的一个问题,而留学生对中国近代乡村教育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以往学术界对陶行知、晏阳初等留学生在民国时期的乡村教育研究工作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容闳在留美计划付诸实施之前就实际参与乡村教育活动——倡议并捐资创办甄贤社学一事却往往被世人遗忘。一容闳(1828~1912),1847年赴美留学,1850年考入耶鲁大学,1862年入曾国藩幕。1871年,清政府接受了容闳的建议,同意选派120名幼童赴美留学,并由容闳主其事。为保证遣送幼童质量,清廷在上海创办一间预备学校,由全国各地选派聪颖子弟入校预读,优秀者入选赴…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幼童留美出现在19世纪70年代的社会条件,幼童留美半途而废的原因,幼童留美在当时产生的重大社会影响等问题。着重从时代潮流、社会特点、新旧势力的斗争和美国的文化渗透政策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9.
陈兰彬与李鸿章因选派幼童留美开始交往,有了共同利益。李鸿章对陈兰彬垂暮之年勇于督率幼童留美十分赞赏,力荐其出任驻美西秘三国使臣,促成了陈兰彬的仕途升迁、青史留名。陈兰彬监管留美幼童不力,并因错误地理解李鸿章的意图而径自奏请撤回留美幼童,致使李鸿章回天无力,导致了二人关系的疏远乃至分离。没有李鸿章作靠山,陈兰彬很快黯然离开晚清政坛。  相似文献   

20.
容闳生活于晚清社会转型大变革时期,他顺乎当时世界工业化发展的潮流和国内洋务派自强求富之急需,以“教育救国”为己任,筚路蓝缕,为晚清留美教育事业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其留美教育计划虽然中途夭折,但其影响仍就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