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摘     
为迎接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首届中华武术女子散打立擂大赛将于4月8日在香山清代团城演武厅拉开战幕。 届时18名武林女杰将在这里立下擂台,接受来自国内外的武术女将的挑战。 由中国国际武术推广中心擂台管理委员会主办、北京中华武术擂  相似文献   

2.
95年度中华武术散手擂台争霸赛将于8月10日在海南扯旗立擂。为配合这次大赛的举行,中国武术协会、《中华武术》杂志和海南劳德高科技产业有限公司决定,联合举办武术知识有奖竞赛。凡海内外热心中华武术之士,均可参赛。您若参赛,将有机会赴海南观摩比赛或获3888元大奖。  相似文献   

3.
一心想“三连冠”的北京选手陈超如愿以偿,第三次登上“武状元”的领奖台;首次介入武术赛事经营的北京灵山咨询有限公司高兴地看到“待以虚位”的大赛杯名终于在赛前被四川一家酒厂以150万元的价格卖断,擂台赛制设计者——国家体委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欣喜地发现:擂台赛制正在唤回失去的观众。 当’96(成都)中华武术散手擂台挑战立擂赛硝烟散去,能与者载满各自的收获离开赛场时,资深的武术界人士久久思索的不是这些成绩,而是推出青年的中华武术散手擂台赛制下一步往何处发展? 擂台赛,给武术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是界内人士的共同感受。过去,武术“叫好不叫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比赛缺少吸引力。国家体委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于三年前推出的擂台赛制,巧妙地借用了古代武术“打擂”与现代拳击“挑战”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设立“争  相似文献   

4.
武术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体现之一,中华武德作为武术教育的核心内容,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实现路径。基于此,武术教育中武德传承内容需从“仁爱、正义、礼仪、诚信、勇敢”五个方面进行探究,并提出在立德树人视阈下武术教育中武德传承路径:引入中华武德文化教材、打造中华武德特色课堂、加强武术教师的武德修养、开展武术竞赛活动和注重课堂教学评价,以更好地促进中华武德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职武术教学中立德树人的开展,有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中职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自律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中职学校和武术教师应该重视将武术教育纳入中职课程体系当中,强化武术教学中思政要素的挖掘和融入,强化中职武术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武术教学立德树人方法,从而促进提高武术立德树人效果。  相似文献   

6.
《精武》2007,(1):4-4
1.2006年5月29日,中华民间武术绝技擂台赛在杭州西子湖畔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上百位武林高手展示了中华武术各门派的传统绝技。2.2006年6月7日,2006全国女子武术套路锦标赛在杭州开赛,来自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及10个专业体院队伍的174名选手参加了本次为期3天的比赛。  相似文献   

7.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武术散打运动员在比赛中下擂战术的运用进行分析。研究结论认为:下擂技术在不同级别运动员比赛中是否能够取得优异成绩起到关键作用,不同级别运动员在比赛中运用下擂技术有差异性存在。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中华武术作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凝聚中国力量的重要载体,“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华武术的国际推广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推动中华武术国际推广的角度出发,对中华武术在国际推广中的自身优势与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提出发掘中华武术文化内涵,坚定文化自信;全方位建设武术国际推广人才队伍;创新中华武术国际推广的方式等中华武术的国际推广策略。  相似文献   

9.
8月19日,由中国武术研究院、中国武术协会主办的’94中华武术散手擂台争霸赛,几经周折,终于在广州天河体育馆摆插决战。 经过3天18场激烈角逐,48、52、56、65、90公斤级擂主由南方队的徐元总、胡治政、张继忠、尤邦孟、王聚龙获得;60、70、75、85公斤级由北方队的魏彦东、杨金召、刘四龙、张成明夺擂。世人瞩目的“武状  相似文献   

10.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综述等研究方法,从峨嵋武术的历史渊源、技术和发展特点入手,分析和论述峨嵋武术适于女子的修习要素,探讨峨嵋武术“女子武文化”创新发展的可行性和实施方案,通过开发峨嵋武术的独特发展之道,掀起峨嵋武术女子“武术热”,创建中国传统武术发展的新增长点,推动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普及与推广。  相似文献   

11.
在新媒体时代下,探寻中华武术国际话语权提升策略,对于增强我国体育国际话语权,助力体育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文献研读、文本分析、归纳演绎等方法,对新媒体时代中华武术国际话语权提升的机遇、挑战及对策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新媒体在丰富中华武术话语的内容体系和表达体系,拓宽中华武术话语传播的主体、形式和渠道,增强中华武术话语传播的实效性方面为中华武术国际话语权的提升提供了机遇。同时,新媒体时代提升中华武术国际话语权也面临媒介依赖过度、数字鸿沟现象、碎片传播与话语狂欢等方面的挑战。基于此,提出了新媒体时代中华武术国际话语权提升策略:增强中华武术自身实力,丰富大众媒体传播素材;优化武术传播人才队伍,提升话语主体对话能力;重构武术传播话语体系,消弭跨文化交流屏障;打造武术国际赛事品牌,增强中华武术文化吸睛能力;细分新媒体用户传播场域,营造和谐网络话语空间。  相似文献   

12.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光彩夺目的瑰宝。为了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促进武术事业的发展,积极推动中华武术走向世界,香港中华武术体育协会、北京华夏振兴武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香港  相似文献   

13.
武术推广策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文献资料、分析推理的方法,结合西方近代以来对中国文化影响的典型案例,分析中华武术的全球化推广策略.认为:应本着人类文明共享的原则,以生活方式为基础、器物文化为支撑、精神文化为核心作为中华? 武术全球化推广的文化战略.将中华武术融入悠闲生活方式之中,建立"中华武术民俗文化城"或"中华武术民俗文化坊",以务实的方式向全球推广中华武术.  相似文献   

14.
依据中华武术史及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史等有关史料,论述历史上佛教对中华武术的影响,力求公正评价佛教在中华武术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进一步揭示中华武术中的佛教文化内涵,旨在更好地弘扬中华武术。  相似文献   

15.
中华武术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武术根植于中华文化,具有中华文化的同一性、普遍性;武术的基本属性是武术的技术性;中华武术之所以具有生命力并成为中华文化当然的组成部分,因其自身特有的区别于其他组成部分的基本属性是其技术性而不是其他.武术技术是武术的根本.技击是武术技术的特点,中华武术与其他技击“意同形不同”,是技术差异,是不同技击项目存在并能传承的原因.离开中华武术的基本属性武术技术去空谈武术文化是空中楼阁,只有站在武术技术属性基础和中华武术在中华文化中的正确定位上研讨武术的文化属性才是其正确之路.  相似文献   

16.
何雪芹 《武当》2023,(1):62-64
在大思政背景下,高校教学和政治课程“同向同行”,从而为“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武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在高校武术教学中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推动武术教学和课程思政的融合意义重大。对高校武术教学中课程思政的价值进行阐述,深入剖析武术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存在的问题,全面探讨武术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路径,为高校武术教学的开展与课程思政的融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武术精神是推动中华武术发展的内在动力。文章通过影片《叶问》来解读武术精神的内涵,揭示武术发展的趋势,明确武术精神在中华武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发掘中华武术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8.
王凯源 《精武》2013,(17):125-125,127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在对《孙子兵法》之孙子思想的深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孙子思想对中华武术变革之路的影响与启示,旨在为中华武术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开辟新的途径,从而使中华武术健康长远的发展。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借鉴孙子思想得出,中华武术的变革需顺应当今时代的发展和需要,认识到中华武术的长远发展需以中华武术文化及思想的传播为主体,改变墨守陈规的武术发展想法,进行解放思想,革新、创新发展,运用高科技为中华武术发展注入新的血液,开辟新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中华武术发展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论证分析等研究方法从中华武术自身的视角分析其发展的现状。认为"技击本质"之争、传统武术与现代竞技武术之争以及外来拳术的冲击是中华武术当前发展所处的境状,针对这一现状探讨中华武术持续发展的对策,以期为中华武术的深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访谈、观察、分析等方法,研究中华武术发展模式及其科学管理,结果为:中华武术内容的传统类、规定类、创编类并举,中华武术消费的普通群体、教学群体、职业群体、产业群体相依,中华武术功能的健身养性作用、观赏娱乐作用、防身制敌作用、竞赛竞技作用、社会交流作用共存,中华武术科学管理的法律化、法规化、职能化、规范化、调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