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1 毫秒
1.
傅干<注坡词>是苏轼词的第一个注本,也是苏词最重要的注本之一.该书旁征博引,资料丰富翔实,奠定了"今存苏轼词集的规模".其原注及相关的丰富资料被后世流传甚广的<草堂诗余>及<东坡乐府笺>大量采录,具有较高的学术及文献价值,傅干是当之无愧的苏词研究第一功臣.而<草堂诗余>通过对<注坡词>等的搜采,整合并逐步完善词集的注释体例,在文献学、词学上的意义亦不容低估.  相似文献   

2.
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将"虺隤、玄黄、瘩、痛"四词皆释为"病"的意思,本文从分析"玄黄"并非连绵词的角度入手,解释了"虺隤、玄黄、瘩、痛"四个词的意义,并建议<古代汉语>教材中对这四个词分别注释,以现出<诗经>中作者抒情程度的由浅入深.  相似文献   

3.
"何"字在古文献中最早见于<尚书><诗经>,可以说西周初就开始使用,"所"字最早出现在西周金文中,是个作宾语的名词.在十三经中,"何所……"结构只在<论语>中出现一例.随着汉语词汇双音节化趋势的加强,魏晋时"何所"作为一个复音节词在文献中频繁出现,仅<世说新语>中就出现19次,到唐代<南史>中更是出现36次之多,"何所……"这种结构作为一种句式逐渐被后人沿用.  相似文献   

4.
"则"字是<马氏文通·连字>中论述的最为详细的一个连字.<文通>对"则"字的研究,从"则"字连接的前后成分之间的关系着眼,分为言效之词、继事之词、直决之词,并进行了详细分析.<文通>所提出的一些观点在今天仍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以文献为依据并以现代方言为佐证,来探究<莱州方言志>一书中"马虎"一词的来历和作"狼"解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其著作中虽然没有使用过"文化哲学"一词,但是马克思把文化哲学的精神融入到他的哲学范式中.本文从<巴黎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的文本中发掘其文化哲学思想,彰显马克思的文化哲学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古诗十九首>在唐代的阐释史呈现出多元取向:李善和五臣开创了后世<古诗十九首>研究的释"词、典"和释"义"两大模式,皎然则在其诗歌意境理论当中给予<古诗十九首>很高评价,而其他的批评家则各取所需对<古诗十九首>进行品评阐释.  相似文献   

8.
当下对<水浒传>中"一丈青"的解释有多种说法.从<金瓶梅>中的"一丈青"入手,可得出<金瓶梅>中的"一丈青"身材既不高大面容也不漂亮,并联系各种文献及民间材料,认为"一丈青"本意是"泼辣、悍勇"的意思.  相似文献   

9.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竹简<孔子诗论>是迄今发现的最早评论<诗经>的专文,意义重大.其中第二十五简评论了<诗经>中<王风·君子阳阳>、<王风·有兔(兔爰)>、<小雅·大田>、<小雅·少(小)明>等四篇作品.孔子评"<[君子]阳阳>少(小)人",认为诗中写小人般的轻狂之态,有助于准确认识该诗本义;评论<兔爰>诗旨为"<有兔(兔爰)>不逢时",是传世和出土文献中论及<兔爰>的最早言论,认为表达了作者生不逢时的思想感情,汉代以后尤其现当代多数诗经研究专家对<兔爰>主旨的认识,都与孔子的观点不谋而合,孔子对<诗经>作品研究的贡献不可低估;论"<大田>之卒章,知言而有礼",抓住了<大田>末章的思想要害,透露出孔子说<诗>的礼学色彩.孔子评论<诗经>作品往往以礼学标准评判优劣,影响了其对文学作品评价的公正性.  相似文献   

10.
潘峰 《现代语文》2005,(12):10-12
经研究,"白"的语源应该有五个:"日光"为其本义,它通"帛"、"别"、"伯"和省"日",是假借其音或其形而派生出系列语义.此外,它作为一个汉字也有它的构形及其用法.而比较有影响的<康熙字典>(简称<康>,下同)、<中华大字典>(<华>)、<辞源>(<源>)、<汉语大字典>(<字>)、<汉语大词典>(<词>)、<应用汉语词典>(<应>)、<现代汉语词典>(<现>)和<现代汉语规范字典>(<规>)八部辞书,解释"白"的语义时不同程度地存在定义遗漏、释义琐碎、一语多义、义例模糊等问题,本文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其"在先秦文献<论语>中作代词的具体用法,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对<论语>中"其"作代词的用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广雅疏证>类比手法的运用十分复杂,包括运用类比手法说明下列与语言文字相关的各种现象:<广雅>的条例、合音词之构成情况、多音词的单称、物种内部的不同品种、动物的变化和行动情状、古人的生活习俗、古代文献对药草名称的辨异与统同、古代文献语句中的词义训释、古代文献的用语之例、古代文献的为文之法、读音有侈弇之别的两个词可以互相借用,以及音转之理.  相似文献   

13.
"皆"类词,是指古代汉语表示全部的范围副词"皆"、"悉"、"尽"、"俱"、"咸"、"遍"、"毕"、"举"等词.这类副词在<马氏文通>中除了"毕"字被列入"状字章"之外,其他都被列入"代字章"中的"约指代字".从<马氏文通>对这类词的语义分析来看,这主要是考虑了语义指向.本文具体分析了这类词的语义指向.  相似文献   

14.
<全宋词>尚有漏校现象,如秦观((满庭芳>"挥座"、王之道(<风流子·和桐城魏宰>"鸣佩忆"、赵彦端<念奴娇·建安饯交代沈公雅>"逢车".笔者不揣浅陋,对<全宋词>三处漏校试做一些补正.据典源、词意、词律及用词习惯, "挥座"当校改为"挥麈";从玉文化及词中遣词情况看,"鸣佩忆"当为"鸣佩玉","呜鸣玉珊珊",意为所佩之玉随人走动或风吹而发出清脆悦耳之声;"锋车"为古代一种轻便快捷的驿车,常指朝廷用以征召的疾驶之车,"逢车"应为"锋车"之误,当系形、音似而讹.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古代文献中,"月令"书是一种以一年十二个月为体系记载历象、物侯,并以此安排经济、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文献体裁.这种体裁,大概始于原始社会末期,现存文献<诗经·七月>、<夏小正>与<吕氏春秋·十二纪>、<淮南子·时则训>都有不同形式的反映.而初以"月令"命名者、且最代表月令书的专文,则见之于<礼记·月令>>.自此以后,"月令"书体裁广为流传,仅中国农书全部或部分采用以时系事(即"月令"体)体例写成的就有二十余种,<逸周书·时训解>、<四民月令>>与<农桑衣食撮要>>,都是月令体文献的典型代表.对此,学界论述的较多.但是,学界很少注意到宋朝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与我国传统月令体的关系.实际上,10卷本的<东京梦华录>第6至10卷的内容,也是很典型的月令体文献.  相似文献   

16.
《西游记》中的语气词"罢了"和"而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 "罢了""而已"这类双音节语气词,有人称为短语词.孙锡信先生在他的语气词研究专著<近代汉语语气词>一书中,参照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中的"短语词"概念,将"语气短语词"的概念定义为"在形式上表现为词组(短语),而在功用上相当于一个词"的"大于一个词的表语气的形式".  相似文献   

17.
生命意识凝结着诗人最丰富、最真实的人生信息,从根本上塑造了诗人的创作风格.本文以<秋明词>中的同名词<浣溪沙>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沈尹默和冯延巳、晏殊、欧阳修三位词人的比较研究,试图解读沈尹默在<秋明词>中透射出的生命意识:纯真的人生哀愁.  相似文献   

18.
徐复岭 《现代语文》2006,(7):115-116
宋陆游<剑南诗稿>卷五十六<邻曲>诗云:"拭盘堆连展,洗鬴煮黎祁."诗人自注:"连展,淮人以名麦饵.""黎祁,蜀人以名豆腐."<辞源>和<汉语大词典>便据此将"连展"一词释为"麦饵".前者仅仅释为"麦饵"而已,没有作出进一步的说明,后者却另有阐释.  相似文献   

19.
竹简<文子>二次论及"经",四次提到"传",学者多据此认为简本<文子>当时已称"经",且分为上经、下经两篇;甚或认为简本<文子>包含了"经"、"传"、"说"三部分.上说皆可商榷.考之典籍可知:简本<文子>中的"经"非指<文子>本书,而是指<老子>;"传"也是指他书,具体何指,文献阙而难征.竹简<文子>的出土表明,先秦时期<老子>本书虽未题以"经"名,但已被他书尊称为"经",取得了事实上的"经"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万贺宾 《文教资料》2009,(18):27-29
叶梦得的<临江仙>词,占<石林词>近1/5,其内容主要有酬赠唱和词、游记写景词、咏物词三类;其词多以组词形式出现,语言风格融清新自然与旷达超逸于一体,喜用同韵创作,句法相对单一,但也能同中有异,未有单调乏味之感.并且词人善于在创作中化用前人诗文典故;词人选用"临江仙"词牌作为创作工具,和词牌体制短小,易于把握以及易写怀古伤时题材有关.叶梦得之词,是苏词向辛词过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临江仙>词正体现了这种过渡的痕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