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稿源采珠     
课堂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效果,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所要达到的要求和标准。课堂教学目标具有指向性、规划性、调控性和评价性。对于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内容的综合、改编、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效果的检测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教学目标中,行为动词的选择是比较困难的,行为动词的选择要与教学内容相匹配,且在知识与技能目标中,行为动词的选择与使用最好是可量化的。  相似文献   

2.
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出台后,新的课程理念不断冲击着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是政治教师充分展现教育智慧的场所,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思想品德课是对初中学生专门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课程。它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改变为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3.
<正>通过对我省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调研,发现存在的问题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四种。第一,教学目标虚化。课堂教学的行为主体颠倒错位,行为动词模棱两可,行为程度高不可攀,行为条件缺乏界定。第二,探究活动泛化。探究活动徒有形式,只有表面的虚假和繁荣而无实质内容。第三,课堂提问浅化。教师所呈现的问题既无针对性,又无实效性。第四,传统媒体运用弱  相似文献   

4.
课程目标体现在教师课堂教学的层面,即教学目标。目标对课堂教学的导向、激励、评价、反馈功能已经十分凸显。但目标的制定和落实,在教学中还存在误区:目标制定的窄化;目标制定的模式化;目标的表述仍以教师为主体;目标的落实"纸面化"。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老师应该做到全面和简洁,关注过程和终极目标,将心理描述与行为描述相结合,多维分析和综合设计相结合,使目标为教学指引航向。  相似文献   

5.
时下,教学一线教师对思想品德公开课的挞伐之声不绝于耳。不可否认,思想品德公开课的开设目的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展现教学理念,传递教学思想,切磋教学方法,展示教学智慧,彰显教学效果,发挥示范作用……如此导向,决定了思想品德公开课之于课堂教学、教师成长、学生发展的作用非同一般,这正是思想品德公开课备受推崇、经久举办的宗旨所在。既然思想品德公开课能够催生如此多的积极效应,那么,引起教师不满的原因究竟何在呢?在于形式,在于美丽而虚假的形式绑架了它。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表述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和基础。实践中广大中小学教师在确定和表述教学目标时还存在着如下问题:对课堂教学目标的不重视,课堂教学目标确定的不合理,课堂教学目标表述得不够准确规范等。教师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时需要参照国家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学科教材、学生现有基础以及相关学科性质,在分析课标、研究学生的基础上,对课标进行细化,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在表述课堂教学目标时需要注意目标达成的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实现的条件和程度等。  相似文献   

7.
<正>时下,教学一线教师对思想品德公开课的挞伐之声不绝于耳。不可否认,思想品德公开课的开设目的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展现教学理念,传递教学思想,切磋教学方法,展示教学智慧,彰显教学效果,发挥示范作用……如此导向,决定了思想品德公开课之于课堂教学、教师成长、学生发展的作用非同一般,这正是思想品德公开课备受推崇、经久举办的宗旨所在。既然思想品德公开课能够催生如此多的积极效应,那么,引起教师不满的原因究竟何在呢?在于形式,在于美丽而虚假的形式绑架了它。课堂教学形式服务于教学内容,是一条颠扑不破的  相似文献   

8.
按<英语课程标准>教学目标范围一般分为三个层次,一级目标是由政府制定的教育目的,二级目标是由学科专家制定的课程目标,三级目标是由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它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产生作用.三级目标是指教学目标,即教师对学生预期达到的学习成果或最终行为的明确阐述,它可以指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单元乃至课时目标.它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与保障,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来展开的.它具备支配教学实践活动的内在规律性,起着支配和指导教学过程的作用,也是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本文主要谈谈高中新课程英语教学目标落实与教学过程优化的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教师对日常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总结,力图把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纳入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行为中去,使情感教育真正成为课堂教学行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通过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实施,为《思想品德》课情感教育目标的实现找到一条新的道路,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情感教育构建一个师生相互交流的平台。  相似文献   

10.
教学的有效性,关键在于课堂,而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合理高效的课堂教学行为。利用编码分析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定量研究能促进教育研究的发展,为研究者和一线教师观察课堂教学行为提供新的视角。本文采用多层次编码分析系统(MCAS)对《加速度》这节概念课进行课堂观察,并利用教学行为分析软件,从课堂教学整体、课堂提问行为、课堂互动行为、课堂实验行为和课堂教学思维方式五个方面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描述性分析,旨在显化教学行为,促进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