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没有社会主义民主,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之一。平等和自由是民主的本质,没有平等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民主。平等意识作为现实平等的反映,对于民主社会建设具有前提性意义。文章试图从发生学角度分析历史和现实不平等意识的形成,并基于此提出了培育平等意识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在临床见习中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会侠  李绍波 《陕西教育》2007,(11):115-115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不仅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应当也可以上升到学校教育根本目的和价值的高度诠释的”。一个学生,如果在受教育阶段没有在师生关系中体验到教师的平等对待,没有通过教学活动经历民主的过程,或者始终处在尊严被漠视、权利被剥夺的处境;  相似文献   

3.
最近,教育界的“民主平等”气氛可谓越来越浓,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砸掉讲台”的学校越来越多,君不见各个媒体对各地第一个砸掉讲台的学校作为“民主平等”的典型报道已让人数不胜数。仅砸掉一个讲台,就成为改革的先行者,成为民主平等的典范,如此好事,何乐而不为?只是笔者愚昧:不知讲台何罪之有?  相似文献   

4.
人权是近现代社会的产物,它与近现代社会有着必然联系。人权受近现代市场经济制度和代议制民主政治所代表的层级社会体系的规定和制约。没有近现代社会,就没有人权,没有人权所代表和反映的人及其权利、义务关系的要求,也就不会有市场经济和代议制民主政治。从市场经济来看,人权是以相对独立的、质上平等而量上不等的人为前提,处在以权利为先导的权利、义务关系之中的每一个人的权利。从社会政治角度看,人权是以个人自由主义为特征的普遍平等的权利。在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人权所代表的权利、义务关系类型体现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阶级之间的利益格局。  相似文献   

5.
季红 《小学生》2011,(5):45-45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取得联系的一个重要渠道,没有沟通,人类就不能得到发展。所以,学会沟通,人际关系就会得到和谐的发展。师生之间的沟通尤为重要,一个好老师是非常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的,他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民主平等、亦师亦友的。爱学生,就必须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心里,  相似文献   

6.
漫话『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一直是关于师生关系的话题。至于它到底是事实判断还是价值判断,却难以断定,不过按照常理,只有在两种情况下,它才不再成为普遍议论的话题:一是师生之间事实上已普遍形成“民主”、“平等”的关系;一是人们对“民主”、“平等”理念已经不感兴趣。现在这两种情况都不存在,故它仍是经常议论的话题。议论归议论,既然客观上仍然存在这方面问题,就是该考虑如何议论了。如单以“民主”、“平等”理念硬套“师生关系”,虽也合乎逻辑,未必能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故须从“师生关系”特点出发,对这个问题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7.
文海燕 《湖南教育》2006,(10):45-45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激发学生质疑激思的前提。 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在这种宽松、自由、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学习,就会有一种安全感和愉快感,会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就会大胆地主动参与,就会争先恐后的质疑激思。师生关系的隔膜,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创新潜能。因为没有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没有师生之间的自然交流,学生就不可能说实话,说真话,说心里话,哪来的质疑激思呢?  相似文献   

8.
学生喜爱在一个安全的课堂环境里学习,这个环境一定是平等、宽松、民主、和谐的。在这个环境里,与同学、老师甚至教材进行对话,讲错了没有关系,提出问题有人关注,不认同老师的不会受批评,对教材有异议也没有人指责;当学习遇到困难时会得到善意的帮助,当取得成功时会得到  相似文献   

9.
民主、平等是互动与沟通教学的第一法则。没有民主与平等,师生之间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互动与沟通。互动与沟通指的不仅仅是狭隘的语言交谈,更重要的是师  相似文献   

10.
要当好一名教师,仅仅“传道、授业、解惑”还难以让学生“信其道”,还必须与他们交朋友,成为他们的知心人。这就需要教师勇敢地抛掉师道尊严,与学生拉近感情距离,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1.
谢丽  陈虹 《四川教育》2005,(2):49-49
没有沟通就没有教学,没有民主与平等,师生就不可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本案例中,教构筑起与学生自由平等对话的平台,通过角色扮演、情境体验,放下了师道尊严的架子,蹲下身来与学生对话,把自己与学生真正平等起来。教师以真诚的爱、真挚的情关注每位学生,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激起学生自主创新的欲望,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与创造之中。  相似文献   

12.
陈林 《师道》2014,(10)
质疑精神,就是能够独立思考,不轻信权威、不迷信经典、不盲从大众,在学习和工作中多动脑筋,善于提出有突破性的问题的精神。
  一、营造民主氛围,鼓励学生敢于质疑
  1.实现师生关系的民主
  教育家保罗﹒弗雷德在《被压迫者教育学》里指出“没有了平等,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以教师为中心,以权威为结论。新课程倡导平等,平等意味着不存在绝对的权威和对真理的独占,师生双方都有表达自己思想的权利和机会。因为只有在民主的、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里,学生才可能独立地发表见解、自由地想象和创造。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 ,既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 ,又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情在从知到行的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列宁曾说 :“没有人的情感 ,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天文学家歌白尼也曾说过 ,他对天文的深思是从“不可思议的高涨而热烈的情感中产生的”。一个人有再丰富的知识、再发达的智力都依赖情感的力量 ,否则就不能形成乐观进取的态度 ,也难以付诸创新开拓的行为 ,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因此 ,思想政治课教学需要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就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一、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沟通…  相似文献   

14.
李玉文 《四川教育》2003,(10):24-25
教学民主是主体性教学的前提,是创新教育的基础.离开了教学民主,课程改革就不能真正落到实处。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民主、不平等的现象仍然随处可见  相似文献   

15.
明朝有位叫张岱的人,在注《论语》“石门章”的时候,曾把人分为三种:愚人、贤人、圣人。他说:懵懵懂懂,没有认识到一定的事难以做就去做,是愚人;精明洞察,知道一定的事难以做到就罢手不做,是贤人;大智大愚,知道一定的事难以做到而毅然去做,是圣人。这里,张岱所说的愚人暂且置之不谈,而他所说的知其不可为而不为是“贤人”,  相似文献   

16.
周自强 《留学生》2012,(5):30-31
今年3月的《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刊登了经济评论家埃杜多·波特(Eduardo Porter)的文章,标题是:收入不平等,挖民主的墙角(Jnequality Undermines Democracy),主要是说收入差距的严重扩大,将产生政治的两级分化(political polarization),有钱人与没有钱人之间的政治体系产生分裂,民主的政治制度就将遭到破坏。这是危言耸听吗?显然不是。那么,究竟美国的收入不平等已经到了什么程度呢?号称代表西方民主制度的美国,怎么会被收入差距来挖墙角呢?这是值得研究和分析的。  相似文献   

17.
主持人:教育公平理念是基于民主、平等的文明社会基础,我们国家在民主与平等的文明建设上,还有漫长的路要走,还有许多的工作需要做,这无疑就影响甚至制约着教育教学,教师民主、平等观念的缺失与淡漠,必然导致难以在教学实践中自觉践行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8.
一、优化教学环境,建立平等、宽容、民主、互动的教学氛围 (一)开展民主化的讨论方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自主、互动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主宰课堂,大多是单向传递教学信息。使学生失去了自主学习和独立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抑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如果不改变这种“专制”的教学方式,就难以形成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相似文献   

19.
托克维尔在其《美国的民主》一书的开篇就说,美国给他的震撼,是其社会的平等和均富。在当时的欧洲,政治、经济、化资源都被贵族阶层所垄断,不仅贫富分化严重,而且小民百姓永无出头之日。在美国,一个一不名的人,竟也可以白手起家,很快进入上流社会。没有任何等级秩序限制人们的自由发展。整个社会财富分配甚均,没有像欧洲的王室和贵族那样住在城堡里、使唤着上百奴仆的巨富,也不见欧洲大都市中那些沿街流浪、随时可能饿死的平民。  相似文献   

20.
数学在学生眼中一直是比较难的一门学科。随之,学生对数学老师也有了不好的印象,对他们都避而远之,这就给数学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是,学生对教师有这种印象也不能全部归结到学生对教师认识的错误上,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对自己和学生的定位就有所偏差,他们没有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关系。初中生相对来说比较难和他们相处,每个人的性格都不同,需要教师有耐心和决心来与他们建立这种关系,只有通过和他们建立平等的关系,他们才能够在学习数学上改变态度,提高效率。数学教师在这条道路上还任重而道远,很多人都不愿意改变定位,这就导致了教学一直没有起色,数学教学课堂也不够和谐、民主。主要讲述如何通过改变师生关系来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